2009.11.27 16:09

小編雜談:蘋果〔動新聞〕

ADVERTISEMENT

壹傳媒在最近成為話題焦點的「動新聞」推出前,就曾邀請筆者參加該服務的座談,希望能夠給予他們”建議”。(不過筆者還沒踏出會場,壹傳媒就發了,等於蓋章背書,唉。)壹傳媒動新聞的推出,一方面嘗試在做的是傳統媒體想要跨界電子媒體時所謂的「虛實整合」,另一方面也在試著如何以另外一種手法呈現新聞,筆者的看法是:

內容羶色腥?傳輸費比較重要吧!

▲動畫呈現新聞是否不妥?但誰才看得起動新聞呢?(圖片來源:)

ADVERTISEMENT

壹傳媒的動新聞基本上分為兩個部份,一是利用或者蘋果日報上的四位數號碼透過手機開啟影片,另一則是利用手機認證與蘋果日報網站連動,直接線上觀看(這一點沒有傳輸費問題,登錄會員時也僅限18歲以上登錄,除非填假資料)。就透過手機觀看來說,壹傳媒也在網站上提及的問題,如果未申請如中華電信mPro等3G吃到飽的服務,利用3G串流5MB的影片,大約就要40~50元的傳輸費用。當然,收到帳單一定會被嚇到的。

▲全世界智慧型手機的流量統計,光是iPhone就佔了四成。

ADVERTISEMENT

座談會上提到手機動新聞時,筆者就有這樣的疑惑:既然傳輸費是個問題,那為什麼不就針對台灣主要搭配3G吃到飽費率的Windows Mobile、iPhone與Android平台推出程式就好呢?壹傳媒的想法是利用每日50萬份、一份報紙3~4人傳閱的蘋果日報來推動新聞,讓讀者都能透過QR Code來瀏覽影片。提些筆者的後見之明,如果透過手機程式來推送影片,一方面智慧型手機與3G吃到飽的使用者大多是成年人、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透過軟體的分級機制,如iPhone的Parents Control來限制未成年人購買,才不會引起一知半解政府官員的大發雷霆和。

接著,來談談虛實整合與QR Code。

QR Code在日本很紅,台灣推得起來嘛?

ADVERTISEMENT

▲QR Code在日本實在很常見,但台灣呢?

筆者有著閱讀日文雜誌的習慣,雜誌上無論抽獎、廣告等頁面都常看到QR Code,利用手機一拍就能直接進入網址,送出資訊以供抽獎、或者看更多內容都很方便。台灣推不起來的原因,就筆者認為,一方面是大多數的手機本身沒內建Decoder功能;另一方面則是手機上網在台灣的普及率直到今年iPhone等智慧型手機熱賣後才有略為增長。當市場本身不夠大時,自然也沒有出版業者、廣告主願意在珍貴的版面上放一個沒人用的QR Code。

QR Code會不會因為動新聞而被推動呢?筆者並不認為會。當iPhone、Android、WM與Symbian成為智慧型手機的主要平台時,以雜誌而言,與其給一個QR Code讓讀者連到這篇文章在網路上的補充訊息,不如直接寫好一個程式,將訊息推到手機中,不管是利用RSS Feed、推播通知都更為直接而有效。提供智慧型手機接觸資訊的管道,比起培養使用者拍下QR Code連結到訊息的習慣,前者容易得多了。筆者就常在通勤時利用「」、「」等程式來收看美國最新的科技評論與產品評測。

ADVERTISEMENT

▲直接把內容推到3G吃到飽的成年人手中,除了人少以外,至少問題不會太大。

數位時代,要怎麼把內容推到「對的使用者」手中,管道非常重要。QR Code搭配解碼軟體可以讓大多數手機使用,但是,我們未曾經過如日本那般的轉型期,iPhone、Android等智慧型手機出現,才推動了3G吃到飽市場。這些手機不需要透過QR Code就能接收到訊息時,那又為什麼要走回頭路呢?

(小抱怨:沒近拍功能的iPhone 3G,實在難以辨識蘋果日報上的QR Code。)

動新聞的內容真的這麼不堪入目嘛?

▲CSI的屍體是假的,動新聞裡的屍體是真的,造成一樣屍體兩樣情。

動新聞的內容被提出與「藍色蜘蛛網」、「玫瑰銅鈴眼」等真實犯罪改編的節目作比較。其實這也不是台灣獨有的現象,國外,我們都知道CSI是虛構的犯罪影集,但你要是常看Discovery、AXN等頻道,由真人演出兇案、探討犯罪的節目還真是不少。動畫也好、影集也好,形式本身不是問題,而在於:他是不是真的?

筆者曾經在半夜看過一個節目,介紹美國某個小鎮在90年代發生的連續殺人案件,一共有十幾位妓女、半夜外出的女性受到殺害。殺害、棄屍等過程比起動新聞有過之而無不及,但重要的是:這節目解釋了警方的辦案手段、更提醒了觀者注意自身安全的重要性—兇手並不長得凶神惡煞,而長得平常到讓人絲毫無戒心—於是具備了教育意含。

▲蘋果一定羶色腥?必要的安全資訊和警示,蘋果也提供得最多。

一般遇到交通意外,除非現場被監視器、路人拍下,不然當突發記者趕到時僅剩下地上的血跡,很難讓人知道事情經過。筆者看到的第一則動新聞是這樣的內容:

鄉下某位老婦人與女兒早上騎機車經過鄉間小路時,十字路口一名酒駕者超速開車撞上,婦人當場死亡,女兒也受傷。事後酒駕者感到非常慚愧。

說實在的,雖然這則新聞中有著腦漿四濺的新聞照片,實在噁心。但是這樣的交通意外就是會週期性發生在台灣鄉間,不過大多數的人騎車經過馬路時,還是不會多看一眼;也還是有人依舊喝醉了酒在認為沒有人的鄉間小路上開車奔馳。這則動新聞其實就像是警察、公路總局等政府單位不斷花錢製作的宣傳一般,但因為是真實事件,而更讓人怵目驚心。一則新聞、一張圖片,讓讀到的人不感痛癢;但看到動畫中的車禍經過,騎車經過十字路口時,你會不會突然想起而減速注意兩側?開車經過鄉間小路時,會不會放慢速度,避免有車突然衝出呢?

壹傳媒「給你一拳」的衝擊,就筆者認為,它雖然是極端的手段,但也試圖重建社會秩序。

▲太過?讓15歲少女與39歲男子喝酒外宿這才是需要關注的問題吧?

當然,我們實在不想每天配著屍體加裸體下飯,但犯罪、性侵、暴力、自殺等事件真實地發生在台灣,甚至有可能發生在我們周遭。壹傳媒的手段雖然太過,但讀新聞,也得讀懂背後的警惕和教育意含,這是相對重要的。

不過這也只是筆者的個人意見,大家如果有不同的看法也可留言討論。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