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找出最佳工作點
任何水電工設計放大器時,必然都是按照元件特性圖,尋找最適合的工作點,把線路設計出來。工作點的意思就是如何讓閘極、屏極和陰極等極都在我們所要的範圍之內,否則通過的電流情況就不會是我們想要的。電路圖中來自於電源供應器的電壓是固定的,要供應給屏極的電壓必需是極高壓,當然負載的電壓也在高壓的範圍裡,但是因為它和屏極間電壓差距不大,因而我們在輸出端看到的電壓為:電壓=陽極電壓–屏極電壓,並不是高壓的陽極電壓。
在電晶體放大電路中也是一樣的,只是工作電壓低了許多,通常都只有20V以內。喇叭本身是無法承受高電壓,通常喇叭的特性阻抗都只有個位數,不是4歐姆就是8歐姆,一旦輸入高壓,那麼電流量會很驚人,不是聲音破光光,就是把喇叭燒掉。因此管機通常會用輸出變壓器,將輸出電壓和電流調整到合理的範圍內。
ADVERTISEMENT
被動元件影響表現
為了找出這個工作點,還得考慮到主動元件是否可以直接接地,或者是接地端電壓應該是多少?閘極要輸入的電壓必需是負壓,從特性圖就可以看到,當我們把主動元件陰極接地時,閘(柵)極就真的得要送負的電壓,但這樣處理會很麻煩,通常都會把陰極接上偏壓電阻,讓主動元件陰極的電壓不為零,這樣閘(柵)極電壓就等於負的陰極電壓加上輸入電壓。這種偏壓方式很簡單,但問題也不少,第一個問題就是,被動元元件也會影響聲音。
電流導通時會經過偏壓被動元件,使用的元件勢必會影響到聲音表現。電阻、導線、電容都會影響聲音,差異在於程度大小,電容是最大的,電阻次之,導線則在三者中最小。第二個問題則是,這個偏壓並非定值,會隨著電流的大小做出變化。
回頭看電路圖,這個偏壓V=I x R3,有人會並聯電容讓變化量減少,但仍然會有變化量。這樣會形成負迴授,易造成聲音細節變少、聽感較為模糊,聲音聽起來會髒髒帶有不透明感。
ADVERTISEMENT
自給偏壓是商業主流
利用被動元件直接偏壓(通稱自給偏壓),是目前的主流設計。另一種偏壓方法則為固定偏壓,是利用電源供應裝置直接給元件的陰極穩定電壓,如此一來這個電壓就不會隨著輸入訊號而變化,但是聲音聽起來可能會較不活潑。附帶一提,人耳的聽感相當有趣,聲音透明乾淨就會有人覺得不活潑的感覺。
上述設計只要一換元件就得重新調整過電壓,但通常根本沒得調整,不能像某些管機插入規格類似但不同型號的管子,所以自給偏壓就變成了商業機種較愛用的主流。
電阻與熱雜訊
當年水電工學習時,第一個念頭就是:什麼,被動元件也有聲音?當然是有的,只要出現在電路上就會有影響,任何產生於被動元件的雜訊,也會立刻以光速反應到負載端。在聽音響時常常會有人講聲音的透明度,這個透明度就是沒有背景雜音才能呈現出來,導線和電阻是最容易造成這些背景雜音的被動元件。但其實就水電工本人經驗,大多數背景雜音來自於不良的主動元件。
ADVERTISEMENT
電阻的原理是讓電流流經導電性質不良的導體,這些導體的電子在傳播中,很可能會撞到許多有延遲性質的不良接面(電阻力就是這麼來的)。1個訊號可能會分身成很多個,但這些訊號時間都很相近,看起來還是很像同一個。由於電流通過電阻時會產生熱量,就算是以高級金屬繞線製造的電阻器,也會累積熱量而造成熱雜訊。
熱雜訊形成的原因,不外乎就是大量的紅外線造成多餘的電子波動。嚴格來說,並非電子被紅外線撞出來,紅外線沒這麼大的能階。應是電子感應到紅外線的能量,而產生了額外的波動。一般而言,只有加入電場電子才會有波動傳播,由紅外線產生的波動未必和我們的訊號同方向,時間上也是隨機的,所以稱為雜訊。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