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看完主機板介紹,最後還是得實際挑選「尬意」的機殼,當然還有驅動所有零件運作的電源供應器。需要事前說明的是,Mini-ITX電腦的採購其實與一般的塔型電腦採購順序有些差異,塔型電腦通常是從電腦內部的零件選取完畢之後再選個喜歡的機殼,但迷你電腦則必須先固定機殼和電源供應器的型號,接著才選購內部的零件。你可能會問為什麼?看完這篇相信你也會認同這個觀點。
最小就是Mini-ITX
不像廠商自製的準系統或迷你型電腦,可以客製化內部的零組件讓整體體積縮小,我們在市面上能夠買到能夠自行組裝的最小主機板就是170 x 170(mm)的Mini-ITX尺寸,雖然業界還有更小的Nano-ITX、Pico-ITX等,但大多數更小的主機板尺寸為客製化產品,其上的處理器或是周邊連接介面也早已是焊死或特殊規格。
Intel在7系列晶片組時推出Thin Mini-ITX規格,主機板的長寬與Mini-ITX相同,但是主機板上的I/O檔板高度從44mm縮減至25mm,組裝起來的電腦大小與一般的Mini-ITX類似,但厚度更薄。可惜市場上的接受度似乎不是那麼高,相關的零件價格也貴上一截。
使用外接式變壓器
那些採用Mini-ITX規格卻可裝入超長顯示卡的小機殼先不管,光就純粹僅能塞入Mini-ITX的迷你機殼而言,其電源供應器大多採用外接式變壓器加上DC-DC變壓板的組合,此種配置方式可把最大顆的主要變壓器和儲能電容從電腦內部除去,相當於把原本的ATX電源供應器拆分,機殼內部只剩下二次側,其餘皆交由外部變壓器負責。
這種做法有好有壞,好處為電腦體積可再縮小,壞處為電力負載無法過大,通常來說150~200W就是內部DC-DC變壓板的極限;負載瓦數再提高,DC-DC板的體積也會增加,就會失去將變壓器放在機殼外的意義。
由此可導出文章開頭的說明,當選購迷你電腦時,與機殼共同搭售的DC-DC變壓板和外接變壓器的功率瓦數大小就必須先決定,完成之後才能夠依據此限制選擇內部電腦零件,否則買了四核的處理器卻配上65W的變壓器,那可是行不通的。
▲自己裝迷你電腦比專門設計的電腦在體積上占不了優勢,但是卻又多了些客製化的自由度。
注意散熱器高度
將主機板放入機殼內首先會遇到散熱器的高度問題,端看機殼內部的配置方式差異讓此問題可大可小。假設機殼設計於處理器的上方為安裝硬碟或是光碟機的位置,幾乎百分之百會和盒裝處理器所附的散熱器產生干涉,得自行選購其他較矮的散熱器。筆者在這裡也不賣關子,直接將原廠散熱器的高度告訴大家,Intel目前最低階型號處理器所附贈的散熱器高度為45mm,AMD原廠散熱器則是太高了,一定得多花一筆錢。
主機板配置有別
ATX主機板的設計,雖然各家的處理器,記憶體插槽,供電模組,各類連接介面擺放的位置各有差異,但因為ATX機殼較大,通常不會有相互干擾的問題。在寸土寸金的Mini-ITX機殼內,可能1顆電容或SATA連接埠的位置都要斤斤計較,否則會出現線材不夠長或是插座相互干擾的狀況。
若把1張Mini-ITX主機板擺正(背板I/O朝向左方),大多數時候左上角為ATX 12V輸入,周圍則是處理器的電壓調節模組,主機板右方為記憶體插槽和ATX 24pin輸入,右下角則是SATA和前置面板I/O的連接埠,左下角則為前置音效連接排針。但很多時候因為佈線和零件體積等因素,Mini-ITX的零件位置會有很多種擺放方式,可能SATA埠和ATX 12V輸入的位置交換,記憶體插槽變成在主機板的上方……這些可能都會造成線材太短、零件打架的事情發生,且沒有規則可供遵循避免,只能在事前將主機板和機殼的配置圖相互比較,或是事後遇到想辦法解決。
記憶體越矮越好
早期的SDRAM DIMM的模組高度大約都是1.7吋或是1.5吋這兩種,進入到DDR時代之後多制定了1.2吋,稱為Low Profile的規格,直到現在絕大多數的記憶體模組依然保持這高度。
刀鋒伺服器此類高密度電腦的出現,又迫使記憶體高度降低為0.72吋,稱之為Very Low Profile規格。VLP規格的記憶體模組曾經於DDR2時代出現在消費市場上一陣子,不過似乎消費者不太買單,導致在DDR3時廠商又改回1.2吋LP規格。其實這些高度不同的記憶體在實際運作效能上沒有差異,筆者猜測應該是VLP模組太細導致電路板有點軟,安裝時不小心會讓記憶體顆粒和電路板脫焊。
不過VLP記憶體模組卻在自行組裝的迷你電腦中發揮不錯的功用,較低的高度代表與其他零件相互干涉的機率降低,同時較低的模組也代表對風的阻擋面積降低,能夠加強迷你電腦內部的空氣對流。最重要的是,不要購買包含巨大散熱片的記憶體模組,突出的散熱鰭片同樣會和機殼內的零件打架。
▲市電先經外接的變壓器轉成直流之後(通常為+12V),再經DC-DC變壓板轉換出+5V、+3.3V、-12V等供電腦零件使用。
▲前方的VLP記憶體模組較矮,在Mini-ITX系統中對於降低零件干涉或加強對流皆有幫助。
In Win IW-BQ660S
迎廣這款機殼在市面上有許多不同款式販售,機殼側板有分為未開孔和網板沖孔的版本,其中網板沖孔版本略為向外突出10mm,可直接裝入Intel的原廠散熱器;此外電源供應部分還可分為TFX機殼內置式和變壓器外接2種,其中TFX內置式電源供應器再細分為80W和120W版本,外接變壓器則只有120W版本。
此款還有個可選配的Remote Control,當主機外掛在螢幕後方時,可由此Remote Control拉出電源開關、2個USB 2.0、前置音效。當不同的電源供應器瓦數和Remote Control組合,價格自然也不盡相同,市價大約是2,200元~2,500元左右。筆者測試的應該是最新版本,機殼上已經附有USB 3.0連接埠,但總體來說機殼內部配置不變。
IW-BQ660S的內部分為2個部分,除了有1個空間專門擺放主機板與DC-DC變壓模組外,另一側板打開後則設計成2.5吋硬碟和slimtype光碟機的安裝位置。光碟機和2.5吋硬碟均採用快抽設計,先將裝置鎖在內附的金屬架上,再與機殼以卡榫方式連接,並各以1顆螺絲固定,免去了在狹小空間中鎖螺絲的困難度。因應線材須穿過機殼內部金屬支架連接裝置與主機板,其上有開了2個線材通過,且均有折邊設計避免割傷手製或線材。
這款機殼的特點還有個雙用塑膠支架,可以卡榫方式鎖在機殼底部或是側板,讓使用者選擇以直立或是躺平的方式安放電腦。另外一個功用就是可利用此支架將電腦固定在螢幕後方,鎖孔為VESA 75mm和100mm,支架先鎖上螢幕後再將電腦掛上。以一般小電腦的情境來說都相當適合,但橘色放在客廳中略顯突兀,可洽詢迎廣購買黑色款。
▲塑膠支架可當作IW-BQ660的直立支架,也可做為LCD螢幕後方的懸掛架使用。
▲Remote Control套件可將電源開關、USB 2.0、音效連接介面接出,就算主機擺遠一點也可方便使用。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