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效能表現實測為憑
原廠簡報檔數據自然比較漂亮,但不見得能反應真實狀況,編輯部直接實測給你看。這邊準備了幾張市售樣品進行測試,主要是以NVIDIA自家顯卡為主,這次先探討前後代的效能增長,有機會再來進行競爭對手的比較。數據圖分別為第1張以GTX 650Ti公板卡為基準做效能百分比差距,第2張圖則是皆以前一項產品做基準,由左至右的效能增長。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7 4770K
主機板:Evga Z87 Stinger
記憶體:Kingston HyperX DDR3-1600 4GB x 2
硬碟:Corsair Neutron 240GB
電源供應器:Ocz ZS 750W
▲以GTX 650Ti公板卡為基準,可看到效能提升幅度相當明顯,約有20至30%不等的強化。
▲捉對廝殺後會有不同的結果,但基本上GTX 750將取代GTX 650 Ti,而GTX 750 Ti則將取代GTX 650 Ti Boost,兩者效能皆低於GTX 660。
GTX 650Ti衍生出GTX 750 & 750Ti
測試中能看到GTX 750與GTX 650Ti有著不低的成長(5~20%左右),先前GTX650Ti Boost消失所造成的空缺,剛好由這2項產品進行補足,以目前的GTX 650Ti 1GB版本均價在4,000~4,400元左右,GTX 660 2GB版本在5,700~6,000元左右,GTX 750與GTX 750Ti也只能填補4400~5700元內的價格帶,若是上市後的價格超出這個區間,基本上購買舊晶片產品還比較划算。
小卡做大,定位與原廠背道而馳
NVIDIA提供的公板layout基本上與GTX 650Ti差距不大,都是短PCB設計,但在GTX 600系列我們已經看到過一次廠商自行針對自製產品進行改良,但幾乎全數都是加長加大,PCB加長,散熱器體積加大,甚至出現過為配合散熱器,強硬地加長PCB長度,其實不難理解廠商這麼做的用意,無非就是為了想要增加賣點,宣傳自家散熱處理能夠更低噪、超低溫。
但這一切真的都是消費者真心想要的嗎?這倒不盡然,這價位的顯卡定位就是中低階產品,加上打著低耗電、高效能的旗幟,卻出現了一個不太符合定位的尺寸,舉例來說,這種短卡就適合Mini-ITX這類迷你的平台,也可以組出許多相當不錯的小型化主機。但到了廠商自製卡就一切驟變,不再是小而美,變成了數大便是美,有時不應該只為了產品賣相而忽略應有的定位,這樣不僅讓想買小卡的人買不到卡,某些方面來說也是浪費資源。
▲短PCB長散熱器的配置經常可見,賣相雖好但真的對消費者有益嗎?
延伸閱讀:
RAW檔轉檔王,50顆AMD、Intel處理器決戰Adobe Lightroom
顯卡挖礦已落伍,ASIC雙挖礦機Gridseed來了,比特幣與萊特幣一機通挖
Titanfall神兵泰坦30款GPU大測試,Source引擎依然犀利
不然以750TI價位跟效能 還是一樣被A卡的270給打掛
可惜270是單6 耗電量最多一點
對於內文 某段很有認同
既然是免耗電卡 那應該縮小散熱器設計...
加上耗電量不強 相對也不需要多強悍風扇
應該把整體縮小 然後目標準為ITX市場才對
不然就愧對 目前最強免耗電卡王的稱號
> 可以推薦一張性價比高,玩Titan Fall堪用的卡嗎?(特效高可以跑60fps)
TitanFall阿...可以參考這頁的效能數據
中階卡都有不錯的流暢度,但你要60的話,就只能挑高階那幾張
http://www.techbang.com/posts/16967-titanfall-god-titan-30-gpu-testing-source-engine-still-sharp?page=2
幾乎都是加長卡 真是無言
PCB跟散熱器 都設計這樣長 是要做啥
結果搞到還是需要一個6PIN供電
既然這樣 還不如選270... 價錢比較便宜 也是單6PIN
而且270等級相當於660 還比750TI還強
某牌最低4990元 結果750TI 原價屋賣最低5190.... 還貴兩百...
廠商真不會想 若把750TI設成 小卡+免耗電 多貴個200元
大家一定能接受 唉....
是低功耗所以不需再接上獨立6pin供電...
這次除了微星其他家的策略都違背nvidia的初衷...
等到新一代卡出來了,價格慢慢壓下來,這張一跳水將是最搶手的卡
560TI的效能 還配上超極致的省電。
> Wow...【免耗電】耶,外星人科技嗎?
> 是低功耗所以不需再接上獨立6pin供電...
>
> 這次除了微星其他家的策略都違背nvidia的初衷...
買了750的路過
免上6pin...
不是什麼外星科技
而是整個讓效能弱掉的設計
其實750Ti比460GTX效能還要差,跑分看似不錯,實際用起來兩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