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寶石,繼續造就蘋果的「難以複製」

藍寶石,繼續造就蘋果的「難以複製」

不知你是否記得2008年 Unibody MacBook 發表前的開發代號「Brick」,後來我們知道,原來採用一體成型技術加工的全新 MacBook,外殼是使用一整塊實心鋁合金經過複雜的挖空、打磨工序成型。

《賈伯斯傳》對 Unibody 工藝有詳細描述:

開發出「一體成型工藝」後,蘋果在2007年左右開始正式投資,收購了所能找到的每一台數控銑床。甚至預定了日本一家工廠未來3年內生產的所有銑床。它們少則25萬美元一台,甚至可能上百萬美元一台。到了2012年,由於iPhone 5和iPad 3(都是一體成型產品)的投入生產,蘋果公司資本支出高達95億美元,其中大部分都花在了產品的生產工具和工藝上。(來自蘋果fans博客總結) 

全新的鋁合金外殼生產方式,讓鋁金屬再一次酷起來。例如美國鋁業協會主頁上煽情的  Thank you,Steve Jobs,則肯定了對蘋果對鋁金屬加工工藝所做的貢獻。可見,蘋果對一體成型技術的投入巨大。相比之下,「不惜重金」坐落在繁華地段的零售商店只花費了8.65億美元。也就是說蘋果在工廠上的投入幾乎是專賣店的11倍。毫無疑問,一體成型技術對蘋果的重要性不可言喻,甚至到目前這仍是這家公司的標誌性設計。

我們對蘋果的「硬體壟斷」並不陌生,從當年第一代 iPhone 的多點觸控螢幕和康寧大猩猩玻璃,到 iPad 和 MacBook 上的超高解析度 IPS 螢幕……當第一代 iPad 以499 美元超低價震驚業界時,我們發現蘋果已掌握了世界上超過 60% 的電容觸控螢幕的產能。有人認為,蘋果的競爭力不在於所謂的「創新」,而是能夠透過財大氣粗和強大的採購手腕,讓上游新興技術成為庫布提諾的限時獨占。

透過巨額的前期投入,造成供應鏈壟斷——如果看到這裡你仍然贊同蘋果「難以複製戰略」的成功,那麼蘋果在藍寶石製造上,則採用了更激進的手段:自建工廠,領頭藍寶石大規模生產。

去年開始,蘋果與 GT Advanced 達成的協議,後者負責生產,前者投資於亞利桑那州建廠,並獨占未來 5 年的藍寶石生產。如果如傳言所講藍寶石將成為下一代 iPhone 或 iWatch 的螢幕材質的話,成本將是康寧玻璃的 10 倍,而且這種材料難以製造、切割和打磨,整個加工過程,皆需要動用鑽石加工工具,高昂的造價只有少數巨頭能夠承受。

過去 15 年,藍寶石仍然只見於面對富豪的奢侈手機上(如 Vertu),如果人工藍寶石應用在面向大眾市場的 iPhone ,可視為一次革新。目前,消費級電子產品上我們依然只看到小型化的藍寶石部件,例如用於 iPhone 上的鏡片和 TouchID。

如果說當年鋁合金一體成型技術是改變的僅僅是鋁合金的加工工藝的話(鋁金屬在地球並不短缺,佔地球底殼成分中的8%),那麼蘋果對藍寶石的投資,則是完全壟斷了這種材料的產能。The Verge 就此專門採訪了哈佛大學教授與奢侈品手機 Vertu 的專家,得出的答案是,因為目前藍寶石的製作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因此業界不存在能夠大幅度降低這種材料的製造成本,相反,要將藍寶石應用在大批量的數位產品上(如iPhone),則需要兩樣東西:大量的錢和人力。

業界預計,2015 年人工藍寶石的產量依然不足夠滿足蘋果的胃口,更遑論其他的「跟隨者」。可預計,藍寶石將成為蘋果未來數年內的獨占材料,就如去年的 TouchID 一樣,透過供應鏈的壟斷,再一次領先對手。

遙想去年,隨著 iPhone 5s 發布,指紋識別開始出現在一些高端智慧手機上,但當諸如 One Max、Galaxy S5等對手在 iPhone 5s 前相形見拙的時候,我們再次體會到蘋果硬體壟斷的強大。

今年的藍寶石,是否能夠讓這股魔法效應延續?

 

藍寶石,繼續造就蘋果的「難以複製」

ifanr
作者

ifanr依托於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大潮,用敏銳的觸覺、出色的內容,聚焦 TMT 領域資訊,迅速成為中國最為出色的新銳科技Blog 媒體。

使用 Facebook 留言
maybe
1人給推

1.  maybe (發表於 2014年5月07日 22:53)
(≧▽≦) 當我看到標題的『難以複製時』...笑了。
三星......算了,留給大家自由想像。
runner
1人給推

2.  runner (發表於 2014年5月08日 02:15)
目前很明顯就是iwatch要用的,中高價的手錶很多都有使用到藍寶石玻璃,因此用在手錶是很合理的選擇,但是蘋果目標絕不僅止於手錶,當大片螢幕的生產價位合理了,自然就用在手機上了,這跟手錶採用藍寶石玻璃,是相同理由。
yyc
3.  yyc (發表於 2014年5月08日 10:48)
萬一行動裝置不能賣,光壟斷人工藍寶石,蘋果轉型成 3M 也能橫行世界啊,精品還是少不了它...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