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iPhone 4S發佈之後,人們問新 CEO 庫克,那個「S」代表什麼意思,庫克說,它代表 Siri 。 由此可見Siri對於iPhone乃至蘋果的重要性。但是,在最開始,Siri只是一款 App,它是怎麼一步步走到被蘋果收購、又成為一項改變整個 iPhone 的技術的呢? Siri 的聯合創始人 Adam Cheyer 在一個活動上,對此進行回顧,並分享了他對智慧型助手未來的看法。
Siri的過去
Siri的技術最開始源自於一項科學研究——美國歷史上最大型的人工智慧項目CALO。這個項目由美國國防部出資贊助,想要打造一個可以學習的虛擬助手,讓其擁有「人格和認知能力」,但主要運用在軍事領域。這個研究被交給了一個非盈利的研究機構SRI International 來進行。在五年時間裡,差不多有500個人投入到這個項目中。而在這個項目結束後,SRI研究員Adam Cheyer以及其他朋友一起成立了公司,開發Siri。雖然CALO和Siri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它還是給後來的Siri很多靈感。
Adam自己,也把在CALO項目期間的一些有趣的發明稱為「早期的Siri」。1993年他們推出第一個含有Siri概念的產品時,它更像是一個平板,可以書寫,並給你回饋答案 ,而之後,超過50種版本的Siri形態的產品問世,有的是通過TV來操控家庭電器 、有的像是一個裝著輪子的螢幕,甚至還有類似Google Glass的穿戴式設備。而在2008年,蘋果正式對外發佈App Store以及SDK後,整合了眾多網路服務功能的Siri上架了。這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Siri的雛形。
ADVERTISEMENT
「對於創業者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有正確的想法,同時還要有正確的時機。我們花了17年的時間,來讓Siri從第一個原型到第一個商業化版本。如果之前推出來,可能語音辨識技術也還沒成熟,用戶也很難接受;但是當iPhone推出來的時候,我們就知道時機到了。」Adam說。
在最原始的版本裡,Siri可以連接到42個不同的網頁服務,從評論服務Yelp到購票網站StubHub再到影評網站 Rotten Tomatoes等,然後從上述資訊中返回一個答案。讓用戶不用打開另外一個app,就可以享受訂位叫車等服務。 Adam說,「那個時候,人們跟本不知道應該怎麼去使用它,或者說,不瞭解它比起搜尋引擎,有什麼好處。「那個時候使用者們還不需要它,怎麼讓人們明白我們做的事情的重要性呢? 」
Adam說,為了說服投資人,Adam他們做了一個精彩的Demo。 「我們來到一個投資人的辦公室,問那些投資人,你們有沒有最新的手機?他們說,有;然後我們又問,你們有沒有最新的app?投資人也說,有。於是我們掏出200塊,說如果你們可以在5分鐘內回答出這幾個問題,這200塊就拿去。什麼問題呢?比如說三英里以內的哪家評價最高的印度餐館提供最好的咖喱——結果他們拿出手機,根本不知道怎麼去查。而我們對著Siri,很簡單就完成了這個舉動。老實說,那個時候人們根本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痛點,你需要用最好的方式告訴他們。」
而僅僅在Siri發佈兩周後,他們就接到了賈伯斯的電話,邀請他們去他的辦公室。「Steve說想收購我們,但是我們拒絕了。因為我們那時候剛融完B輪,不缺錢,而且剛簽下一個大的APP推廣合約,我們想看看自己到底能做到哪一地步。」結果,就在他們拒絕賈伯斯的兩個月後,蘋果的人再一次來找他們。而這一次,他們決定加入蘋果。收購價格一直未公佈,Adam也沒透露,但是根據當時媒體的預計,約在1.5-2.5億美元之間。
ADVERTISEMENT
Adam說,「我們開始經營這間公司,就是想要改變世界。我們剛出發的時候,有一次在蘋果店的牆壁上看到各個APP大咖的圖示,Facebook、Twitter 、Foursquare等等,當時,我們就想,有一天我們Siri也會在那面牆上,和那些大咖一起。」 但是,從改變世界這個結果來說,也許被蘋果收購後,效果要好得多,它成為了iPhone 4S最耀眼的功能之一,被千千萬萬的iPhone用戶所熟悉。而Adam所說的那個願望——出現在蘋果店的大牆上,也以他們原來都沒想到的方式出現了:Siri直接出現在了蘋果店的門上,一個大大的標識,而每個蘋果店員都在向顧客介紹它。
在被收購後,Adam加入了蘋果iOS部門,擔任工程主管,但是,兩年後,他離開了蘋果。他沒有談論離開蘋果的原因,但是他說,「在Steve去世後,蘋果發生了一些變化——如果Steve還在,我應該不會離開。」
智慧型助手的未來?
Adam不是一個非常「傳統」的創業者。首先,他沒有輟學,而是老老實實完成了自己的學位;然後,在40歲的時候,他還沒有開始創業;而且,當他開始創業的時候,並沒有老老實實地按照「專注」法則,而是一下子有了三個不同的專案,Siri只是其中之一。
ADVERTISEMENT
但是,Siri還是取得了成功,「幾年前,產品剛出來不久時,我們做了幾張圖,模仿大牌雜誌封面的設計。其中一個就是Siri把Google的標識擠到變形,意思是說,Siri以後會打敗Google。有趣的是,後來在Google的大會上,他們自己做了類似的事,說以後沒有搜索,而都是回應式語言。說實話,沒想到我們真的做到了。」Adam說。
Adam認為Siri最大的價值就在於螢幕尺寸需要這樣的對話模式,而背後的資料也是關鍵,至於語音技術,他認為,那並不是主要的。他說,文本的理解和資訊的整合,這是Siri的核心,至於語音,「其實很早以前Yahoo!就有過這樣的技術,讓你可以在搜索框裡把語音轉化為文字,但是這沒有實際意義。」 而他回憶起早期的Siri的時候,也說,「最開始的時候,Siri是沒有聲音的,只會以文本形式推送答案,這樣結果是視覺化的,也更方便人們流覽。使用語音是Steve的提議,儘管我反對,但是他一直堅持 。」
對於現在的Siri來說,Adam認為,最困難的事情還是改變人們的使用習慣。他認為技術的潮流總有一個趨勢,時機也很重要。對於類Siri的人工智慧技術說,現在還在早期。「有些技術是它有自己的發展曲線,有的時候時機不到,它就消失了,但是這不代表技術本身除了問題,而是等到合適的時候,它會再出現,現在,這麼多大公司都加入進來了,蘋果、Google、微軟……我認為這個方向沒有問題。」
ADVERTISEMENT
儘管Siri開創了消費者市場上人工智慧助手的先河,但是隨後發力的Google也在迎頭趕上,而且,即使不說以Google Now為代表的服務比Siri務走得更快,起碼它也開始了另外一個方向的探索——比起Siri的被動接受詢問和指令,Google Now的主動推送似乎更酷。對此,Adam是怎麼看的呢?
Adam先是開了個玩笑,他說,他和Siri的關係非常親近,像是家庭成員一樣,「我愛她,但是怎麼說呢,我想要更多。她就像是一個小孩子,還要學著去做更棒的事情。不過,老實說,即使現在有很多競爭者,Siri仍然是最棒的 。」至於類似Google Now的提前提醒,Adam承認,自己的態度有些複雜,「當它能夠正確推斷出你需要什麼從而推送給你的時候,那很棒,但是如果它猜錯了,那樣非常的煩人。」 他舉例說,他有一個曾經在Google擔任產品經理的朋友,以前經常使用Google Now,但是他的辦公室離火車站很近,每次列車經過,Google Now檢測到他的地理位置在附近,就會給他發時刻資訊表。這讓他的朋友非常火大,然後就把GoogleNow給關閉了。
「Google這麼做是很讓人尊敬的,因為你要讓一個產品做到最好,最好就是讓它被使用,然後試錯再改進。不過,老實說,我認為它現在還不是那麼有價值,給人的體驗更多的還是煩人而非有幫助。不過,它還是非常有潛力的。」Adamt說。
延伸閱讀: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