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Intel Z97 晶片組推出之後,各家廠商也陸續推出改版後的 Z97 主機板,有些廠商選擇舊型號換上新晶片,重新上市,有些廠商則是全面小改款, mSATA 改為 M.2 ,而有些廠商則是全面大翻新,主機板重新設計,雖然晶片組本身的更新沒有誠意,但如果仔細去細究主機板的內容,還是會發現有些廠商專注於基本功夫,有些則是專注行銷,打造出來的主機板也截然不同。
EVGA昔日NVIDIA AIC投入Intel陣營
如果說誰是第一大的NVIDIA AIC成員,那麼就非EVGA莫屬,若把時間往前推至nForce晶片,EVGA同樣也是死忠成員,不過在NVIDIA在nForce 790i Ultra之後就不再推出新的晶片組後,EVGA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只能轉往投入Intel晶片組陣營,而第一張Intel晶片組的EVGA主機板為X58晶片,而該晶片系列產品中的X58 Classified也是創下EVGA目前所推出過的主機板最多第1的劃時代作品。
Z97晶片組更新無誠意
在之前我們就提到過Z97晶片組的更新內容毫無誠意,總體來說就純粹為韌體更新的晶片,實際硬體上並沒有較具特色的改進,不過在處理器支援能力上倒是出現了分水嶺,Z87目前僅支援到Haswell Refresh,而Z97則是已經確定為Haswell、Haswell Refresh、Broadwell皆支援,另外Z97也支援Devil’s Canyon,也就是K系列處理器,而Z87目前在Devil’s Canyon的支援上面並未提及,但目前所洩漏的各項消息來看,Z87應該是無法支援,Devil’s Canyon將會限定在Z97晶片,也是目前最大的支援能力差異度。
主視覺從黑紅到全黑
在X58 Classified時推出了第1張以黑紅色系的主機板產品,隨即引發各家主機板在視覺設計上面紛紛改以黑紅元素作為主色調,如原本華碩ROG藍、白、黑色、技嘉綠色Sniper、微星新作Gaming都是從原先色彩繽紛的色調中歸於目前單調的黑紅色系,儼然這個黑紅主色調從EVGA開始,成為了高階、電競的代表色,當然會讓這個顏色發光發熱的原因在於X58 Classified在當時也創下了多個世界記錄的成績有關。
不過在Z97 Classified,黑紅色系將成為過去式,改轉為黑、灰色系,不過顏色並不會左右效能,廠商喜歡用什麼顏色作為主機板主視覺僅僅影響消費者是否看的順眼。
▲Z97 Classified從黑紅視覺,改為黑灰。
處理器供電迴路精準到位
在處理器供電迴路上,Z97 Classified採用8相數位電源,由IR3563這顆單輸出數位PWM控制,搭配IR3550 PowIRstage組成8相迴路,該晶片內部整合MOSFET、MOSFET Driver,還有肖特基二極管,將原本多晶片結構整合至單晶片內部,除了可以降低元件空間外,在路徑縮短的情況下能夠提供高效率、低損耗、低發熱的效能增長,是目前主機板廠已經採用過的產品類型中唯二高效率的產品,除了PowIRstage之外,還有德州儀器NexFET,不過NexFET並沒有整合MOSFET Driver,在整合度上面較遜色一點。
另外在電容濾波的部份,輸入濾波採用日系尼吉康FP5K 270μF 7顆並聯,輸出濾波則是560μF 9顆搭配420μF鉭質電容並聯組成,用料上屬於上上選產品,類似的設計有微星XPower系列。
EPS 8pin則是由2個並聯組成,皆備有輸入電感,這一點在通常在設計上常被改為1顆電感共用,這一點雖不會造成巨大影響,但扎實程度上面則是有別,而2個EPS 8pin則是為了避免接頭在超頻時電流抽載所產生的高熱而融化的情況。
▲淡藍框為輸入電容、紅框為PowIRstage、綠框為輸入電容、紫框為輸入電感、黃框為PWM。
記憶體迴路獨立2相,ATX 24pin輸入濾波扎實
除了在處理器供電迴路上用料頂級之外,在記憶體供電迴路上,則是由CHL8325 5相雙輸出數位PWM控制,搭配IR3553組成2相迴路,在用料等級上面較次於處理器所用的IR3550,但在處理上維持一致的PowIRstage設計。
另外在ATX 24pin輸入端則是上有濾波電容,一樣是屬於有做更好,沒做也不會造成罷工的設計,其實仔細觀察各家主機板的設計上,這些可有可無的小地方已經漸漸被廠商所遺忘,改為主打各項功能,或者僅針對行銷所宣傳的功能進行功能補強。
▲紅框為PWM、黃框為PowIRstage、綠框為輸入電容。
PCI-E通道分配,略顯瑕疵
在PCI-E通道上面的分配上,Z97 Classified採用PLX PEX8747晶片,將PCI-E通道擴展至48條,所以理論上頻寬非常足夠,但可以看到主機板上具備5條PCI-E x16插槽,分別為3條PCI-E x16與5條PCI-E x8,這邊的設計方向為較簡單的手法,處理器內部16條PCI-E通道切為2條PCI-E x8,其中1條直接導入PCI-E x16_1插槽,而另外8條則是先導入Quick Switch,可切換為PCI-E x16_1插槽或PLX PEX8747晶片,而PCI-E x16_2~5的頻寬皆為PLX PEX8747晶片所提供,這個部分直接拆分為4條PCI-E x8通道,再藉由Quick Switch切換為單插槽完整16通道,或是拆為雙插槽各享8通道,所以可以看到主機板上有3組Quick Switch,不過這個部分就是EVGA在設計上的不良,或者是說為了相容某些特殊需求而不得已的取捨。
PLX PEX8747影響傳輸品質
在線路設計上,能通過越少晶片或線路越短的話,則是會得到最好的效能與低延遲,而主機板設計上面的PLX PEX8747則是一款高延遲的晶片,相比一般主機板直接採用Quick Switch切為2條PCI-E x8組雙顯示卡架構,通過PLX PEX8747所測試出來的效能會略低於原生頻寬,而為什麼EVGA會這麼做,其實不難看出PCI-E x16_3這個插槽其實在多路顯示卡架構下可用性幾乎為零,以目前高階顯示卡動輒雙槽結構的狀況來看,不論是3路、4路,都沒有它使用的機會,但只有唯一例外,當顯示卡為3槽的時候,這時候因正常線路設計上PCI-E x16_3為不可用插槽,不會有PCI-E訊號,但在這張主機板因為刻意設計,可以將3張3槽顯示卡插在PCI-E x16_1、3、5內,如此即可串連輸出,但這個設計僅在這個用途中可以發揮出優勢,在雙路顯示卡架構中,它則是會出現高延遲的缺點。
雙路設計亦有不同解法
在3組Quick Switch的結構下,其實還有另一種方式可以讓雙路顯示卡得到最佳效能,其中處理器一樣是拆分為2條PCI-E x8,其中1條一樣是直接導入PCI-E x16_1,而第2條則是導入Quick Switch,這時可以選擇導回PCI-E x16_1或者PCI-E x16_3插槽,而在導入PCI-E x16_3插槽之前再導入另1組Quick Switch,這時可以選擇導入PCI-E x16_3插槽或者導入PLX PEX8747,而再導入PLX PEX8747後,則是可以拆分為16、8、8通道,分別導入PCI-E x16_2、PCI-E x16_4與最後1組Quick Switch,選擇導入PCI-E x16_4或者PCI-E x16_5。如此一來在雙路顯示卡結構時,因可以選擇將PCI-E x16_3以原生頻寬使用,能夠得到比經過PLX PEX8747更好的效能。
▲PCI-E插槽提供5條,且功能齊全,並非共享式作法。
晶片組通道數分配狀況,合理不多餘
而在Z97晶片組上的6條PCI-E通道的分配上則是2個Intel Lan為獨佔頻寬,不過由於是Intel Ethernet i217搭配Intel Ethernet i210的組合,因Intel Ethernet i217走的是Intel PHY架構,但實務上仍然需要使用到PCI-E 1.1 x1的一半頻寬,這裡僅Intel Ethernet i210需要佔用1條PCI-E通道,Marvell 88SE9172與88SE9182一樣為獨佔頻寬,分別提供mSATA與SATA 6Gb/s埠,主機板上還有PCI-E x1插槽與1個Mini PCI-E插槽,另外還有1個Creative CA0132 Codec晶片,這顆晶片使用azalia介面,僅提供Codec功能,並非DSP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音效處理晶片功能,故不佔用PCI-E通道。
所以以上裝置並沒有任何共享關係,在使用上並不會出現使用A裝置、B裝置得被迫放棄的情況,但有個部分需要注意,Marvell 88SE9182這顆晶片的對外頻寬為PCI-E x2,但EVGA在這邊只使用PCI-E x1連結,這個部分為具備雙Intel Lan網路功能而必須要做的取捨,導致Marvell 88SE9182這顆晶片大材小用的狀況發生。
▲在背板I/O的介面提供上較少,沒有常見D-SUB、DVI、HDMI,僅有Mini DP。
▲並非提供M.2,而是較舊的mSATA、Mini PCI-E。
音效處理較簡單
在音效處理上則是屬於較簡單的設計,前後輸出共用電容設計,另外在PCB雖然沒有刻意透光,且由外部線路上並沒有辦法確認,但從第一層與最後一層PCB板可以看到並沒有線路,加上排列的部份刻意區隔,可以大致判斷應具備隔離作用,但實際線路處理僅有破壞性或直接看到線路設計圖才有辦法進一步確認。
▲沒有透光PCB,這一點不夠酷。
散熱片大且採散熱膏設計
在散熱片上,可以看到不僅非常大,且在與空氣接觸面積上做過切割處理,藉由將鋁線條切割形成更多的接觸面,這一點與其他廠商相比大方且實在許多,其他主機板廠商如華擎Z97 Extreme6,在MOSFET散熱片上採2塊金屬組合,但中間組合處之間完全沒有散熱膏補強,無疑是增加熱阻,降低解熱效率,另外如微星Gaming 5,散熱片並沒有進行增加散熱面積的切割,無疑是影響解熱效率的主因。
另外在晶片組散熱片上,採用散熱膏的方式,而非一般導熱膠,在效果上能夠更佳,不過雖然設計良好,但相比上一代產品,具備更多的切割線與接觸面積,顯然在這一代因造型而犧牲效能。
▲散熱片面積大,且使用熱導管連接。
特色較少,但設計實在
在功能上Z97 Classified提供3個BIOS供使用者切換與備份,另外在底下則是能夠切換5條PCI-E插槽上的啟用與否,在一些特別功能上,雖然項目沒有其他廠商多,但在主機板設計的用心程度上,則是扎實的設計每一個環節,當然每一個產品設計出來不外乎求熱銷大賣,而最快且具效果的當然屬行銷為第一,但是在行銷之前,或許廠商該思考一下,主機板的本質是什麼,是穩定呢?還是功能呢?又或者是2者同時具備呢?這一點也是目前逐漸被遺忘的一個重要環節,當然在主機板越見廉價的情況下,偷料這檔事,每一家廠商都會做,但從哪一個等級的主機板開始偷工減料不扎實,那則是消費者該仔細衡量的一個課題。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張主機板作工雖然誠意十足,但沒有M.2、SATA Express,只是單純的更換散熱片,與更新晶片組,且在原先Z87 Classified時具備的藍牙接收器,在Z97 Classified時則取消,就本質上來說這張主機板就只是一張支援Broadwell與Devil’s Canyon的Z97,若是對於M.2與SATA Express支援能力非常重視的消費者來說,這張板子根本不會在口袋清單內就直接被刷下出局,這或許也是廠商在扎實的作工之外該思考的一個問題,頂級主機板在功能上的取捨是否要追逐新穎還是忽略消費者的渴望。
▲3個BIOS透過DIP切換。
延伸閱讀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