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在 Intel 推出 X99 晶片後,各家協力廠商也陸續推出對應的產品,其中又以華碩在這次競賽中,技術力的展現最為耀眼。除了推出各項功能強化版之外,也針對超頻玩家推出 OC Socket 等硬派技術,在超頻上更加得心應手。
Deluxe 設計重點方向
在談論主機板之前,先了解一下華碩對於 Deluxe 這項產品的設計理念,除了一般的堆料等手段之外,華碩也針對使用者需求開發產品,藉由各個協力的廠商、客戶反饋問題,將更好的設計導入下一次的主機板中。
當然這些反饋與實作的最終目的,都是在打造一款全能主機板,與另一旗艦 ROG 系列為兩種不同的路線,Deluxe 主打的是一般使用者,功能上也都是以實用為主。而 ROG 則是超頻為主要目的,其餘附加功能則不一定比較多,同時也會取消妨礙超頻的設計。
ADVERTISEMENT
▲X99 Deluxe 一改以往風格,改採黑白主視覺。
8 相迴路,3 相記憶體
在 Deluxe 的供電迴路上,華碩採取的是 IR 全數位方案,由華碩 ASP1257 搭配 8顆 IR3550 PowIRstage 組成處理器 8 相供電迴路,記憶體的部份則是由華碩 ASP1250 搭配 2 顆 IR3553 組成 2 相迴路,另外再由 1 顆 GSTek GS9238 組成記憶體 Vpp 迴路。
ADVERTISEMENT
由於 Haswell-E 改採用 FIVR 供電模組架構,所以主機板廠在設計外部迴路時,並不需要與 X79 時代一樣大量外部迴路,僅需要滿足基本的 FIVR 需求量即可,也就是 500A 的電流量,而華碩由 8 顆 60A IR3550 組成,共計 480A 的迴路,略低於這個標準。
記憶體迴路的部份則是 DDR4 的新改變,Vpp 獨立於外部,所以這次除了記憶體部分外,還會增加 1 相迴路,也就是上面提到的 GStek 存在的目的。
ADVERTISEMENT
▲8相迴路由 IR3550 PowIRstage 構成。
複雜 PCIe 通道分配,複雜且繁瑣
Z97 與 X99 這兩代晶片組在功能上都保有 Flexbile I/O 功能,另外最大的 PCIe 通道數量也都僅有 8 條,在目前高速裝置大量使用情況下,8 條通道數量明顯不敷使用,加上需要將處理器 28/40 條通道拆分,也就需要透過切換來解決多裝置的問題。
ADVERTISEMENT
裝置間需要切換也就需要 PCIe Switch,華碩採用 16 顆晶片進行切換,不過也因此出現非常繁瑣的切換關係,同時也增加不少不可同時使用的狀況。
PCIe 插槽頻寬使用分析表:
由分析表中可以看到各插槽上的頻寬取用源頭情形,編碼一樣的部份為切換關係,同時只能使用 1 個部分,不存在同時使用的情況。另外由於 28 通道處理器缺少部分 Port,如 Port#1_2、Port#2_2,所以當安裝該處理器時,部分插槽將會無法使用。
另外在最後一槽 PCIe 上,排列為 Port#1_2 在前,這個部分為使用 Lane Reversal 功能,將原先 PCIe 0~7 通道順序逆轉為 7~0,結果就為圖上所示的顛倒情況。
同時華碩為了補足處理器通道不足的問題,在安裝 Core i7-5820K 時,無法擁有頻寬的插槽將會由 ASMedia ASM1187e 這顆晶片補 x1~x4 頻寬,不過由於對外頻寬仍為 x1 通道,所以僅只是讓裝置可用,速度上則是受限。
PCH 頻寬切換關係式:
#1 USB port 導入 ASMedia ASM1074 USB Hub
#2 USB port導入 ASMedia ASM1074 USB Hub
#3 PCIe lane 接 Intel i218V 網路晶片
#4 PCIe lane 接 ASMedia ASM1187e PCIe Switch
#5、6 PCIe lane 接 ASMedia ASM106SE 與 PCIe x4 插槽切換前段頻寬
#7、8 PCIe lane 接 ASMedia ASM1042AE 與 PCIe x4 插槽切換後段頻寬
ASMedia ASM1187e 底下則是接 Intel i211-AT 網路晶片與無線網路晶片
SATA3 #5、6 與 SATA Express 切換
可以看到裝置非常多,切換關係也很複雜,在設計上面會發現這麼做雖然看起來很多功能,不過實際上可以同時使用的數量仍然不高。在使用上受限制最多的在於 PCIe x4 插槽上,不過該位置位於 PCIe x16_1 下,理論上較不容易因佔用問題而關閉與之切換的裝置,而該插槽設置的原因在於 Thunderblot 擴充卡需要使用 PCH x4 通道進行資料傳輸。
▲X99 Deluxe 提供 6 條 PCIe 插槽。
下一頁:音效處理手法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