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Walkman和Sony MDL-3L2耳機
如果說哪一個時間是耳機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刻,那1979年Sony推出Walkman TPS-L2的時刻可能就是其中之一,更重要的是TPS-L2同捆的Sony MDL-3L2耳機,正式打破耳機又大又重的傳統概念,讓耳機成為隨身音樂時代最具代表性的產品,而在後續的1980年代,耳塞式 (earbud) 和入耳式 (in-ear) 耳機也相繼出現。
▲左圖Sony Walkman TPS-L2和MDL-3L2耳機,右圖當年Walkman TPS-L2的宣傳廣告(圖片來源:網路資源。)
主動抗噪耳機 (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 headphones)
西元1989年,雖然不是新驅動單體技術被應用在耳機上的一年,但Amar Bose – 美國音響品牌Bose的創造者,為在飛機或汽車上無法安靜享受音樂的消費者帶來了一份大禮 - 主動抗噪耳機,目前市面上可見的主動抗噪耳機就是在這年誕生。
主動抗噪耳機的核心概念是利用相位相反的聲波來抵銷外界噪音,利用一組麥克風、放大電路來將反向的聲波訊號送入耳機驅動單體中,主動抗噪大約能夠提供20dB的降噪效果,但降噪效果主要是集中在反覆的低頻音,而非人聲和較高頻的噪音。
▲Bose在1989年發表的第一款消費級主動抗噪抗耳機Bose Series I,具備通訊麥克風。(圖片來源:Bose官方網頁)
平衡電樞 (Balanced armature)
西元1991年Etymotic發表了兩款入耳式耳機 - ER•4B和ER•4S,這兩款耳機可能是最初使用微型平衡電樞單體的耳機,平衡電樞單體的電聲轉化原理和古早的動鐵單體相當類似,但體積縮小到不到一個硬幣的大小,也由於體積的縮小,內部銜鐵的重量問題也獲得改善,再搭配上內部阻尼和結構上的改良,平衡電樞比早期動鐵驅動單體有更好的音質表現。
雖然在體積和內部構造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變,但平衡電樞單體還是一定程度地繼承響應頻率範圍較小和低音輸出較弱的缺點,不過極輕量化體積的使其在入耳式耳機中擁有可以使用多單體優勢,藉由被動分頻電路將不同頻率範圍的導入各自負責的單體,來減低頻率範圍較窄和低音輸出音壓較低的問題。
▲左圖平衡電樞單體內部構造示意圖,右圖平衡電樞單體外觀及大小示意圖(圖片來源:上,樓式電子、下,Sony官方網頁)。
目前平衡電樞單體常被使用在助聽器和入耳式耳機中,單價較高的入耳式耳機常使用多個平衡電樞單體搭配分頻電路,少部分入耳式耳機使用平衡電樞單體搭配微動圈來增強低音的表現。
另外順道提一下,西元1995年Van Halen樂隊的音響工程師Jerry Harvey設計了第一款專為音樂表演者設計的雙單體客製化入耳式監聽耳機 (In-Ear Monitors),優良的隔音能力和舒適的配戴感,讓入耳式監聽耳機成為現今舞台表演者的必備工具。
▲客製化入耳式監聽耳機(Custom In-Ear Monitors)。
Apple earpods史上生產最多的耳機
2001年發生音樂史上相當重大的事件,Apple在該年發布了第一代iPod數位隨身聽,隨機附贈了可能是歷史上生產最多的單一型號耳機Apple earpods。隨著後續iPhone和相關產品的發行,2012年在全球已經出售六億(600,000,000)個Apple earpods,大約每12人就有一人擁有Apple earpods。
▲Apple earpods(左)舊款Apple earpods,(右)2012年新款Apple earpods。(圖片來源:網路資源)
近期耳機的轉變
2008年,嘻哈音樂製作人Dr. Dre和Interscope唱片公司董事長Jimmy Iovine共同創建Beats by Dr. Dre,Beats by Dr. Dre將耳機重新定位成不只是聆聽音樂的工具,同時也是流行的象徵。藉由Interscope旗下藝人Will.i.am、Justin Bieber、Lady Gaga等宣傳推廣,2012年Beats by Dr Dre在美國一舉拿下超過100美金耳機銷售市場中的63%份額,對整個耳機產業界造成非常大的衝擊和省思。
▲Beats最具代表性的耳機Beats Studio。(圖片來源:網路資源)
耳機百年演進史後記
看完了以上簡略的耳機起源介紹,除了單純享受耳機帶來的美好音樂之外,相信大家對耳機的老祖宗和演化過程都有了一定程度認識。耳機在說來不長不短的歷史內,有多次的外型構造的轉變,從原本的馬鞍肩帶式、手持式、到現在常見的頭戴式,然後再隨著隨身音樂潮流的發展,更輕便的耳塞式、入耳式等類型的耳機也出現在市面上。
驅動單體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有非常顯著的變化,以上只是非常概略的敘述耳機中較常見的驅動單體,還有其他比較少見的氣動式(Air Motion Transformer)、熱致發聲式 (Thermoacoustic)、壓電式(Piezoelectric)等類型的驅動單體被應用在耳機上,但整體而言這些驅動單體類型較不常見,且都還有非常大的改良空間,是否能夠繼續被應用在消費級耳機上,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觀察。
除了不斷在追求高保真的耳機,另外有一群無線耳機被發明,使用藍牙、Wi-Fi或是其他無線技術來連接音訊播放裝置,使得生活更加便利。也看得出耳機漸漸朝向不同需求的客群來演進,隨著隨身影音裝置和智慧型手機的崛起,耳機的市場不斷地蓬勃發展,讓我們一起期待將來會有更高品質的耳機產品面市。
本文同步刊載於電腦王雜誌
歡迎加入電腦王雜誌粉絲團
> 用chrome瀏覽
> "動鐵式驅動單體"這一段
> 有兩行跑出範圍了'
他用
> 用chrome瀏覽
> "動鐵式驅動單體"這一段
> 有兩行跑出範圍了
他用pre,不是p
可能直接複製哪邊的東西吧
而且裡面有很多元素很怪異
像是用p+css做空行
通常是br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