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沒有任何升遷機會
▲測試員必須加班,還經常拿不到加班費。
被解雇也就算了,至少給他一個痛快。就算能夠待下去,還得面臨升遷無望的窘境,幾乎沒有廠商願意提供升遷管道給遊戲測試員。無論是美國還是台灣,廠商偏好經由人力銀行的仲介來招募遊戲測試員,只願意提供他們派遣工的待遇。換言之,廠商把遊戲測試員當成免洗筷來使用。
一位遊戲業者就表示,當今的遊戲業不尊重遊戲測試員,只讓他們進來做個半年至一年的短期工,隨後解雇毫不手軟。他看著許多人進來時還對遊戲懷有熱忱與抱負,卻無法換到應有的待遇與尊重,事後只能灰心失意地黯然離去,令他感慨不已。「離職或許是就業生態的一部分,卻不應該弄得這麼冷酷無情。」遊戲業者這麼表示。
廠商的QA部門會指派一個人來掌管,這個人就是首席遊戲測試員。首席遊戲測試員通常由開發部門人員來出任,負責統籌測試員的異動,與開發單位與主管階級的關係親密,整理測試員回報的臭蟲清單,以及追蹤臭蟲是否抓乾淨。當遊戲進入封測或公測,首席遊戲測試員必須整理玩家所回報的臭蟲,讓其他測試員實際跑一遍玩家回報的流程,藉以確認臭蟲的存在。首席遊戲測試員的另一個任務,是確保遊戲能夠通過第三方的分級審核,如ESRB或PEGI。
很少聽到哪個廠商會替遊戲測試員加薪,通常只有減薪與炒魷魚。
只有正職的遊戲測試員才有可能獲得假期,問題是很少廠商願意提供正職的測試員職缺,領時薪的遊戲測試員就別妄想假期了。
▲每天玩遊戲,玩到抓狂還玩不完。
必須替廠商背黑鍋
▲喝水喝到鼻子上,不算臭蟲卻仍得回報。
即使遊戲經過遊戲測試員的反覆測試,仍然可能有漏網的臭蟲,尤其是近代遊戲規模龐大,廠商為了讓遊戲盡快上市而壓縮開發期,使得臭蟲遠比過去難抓。倘若遊戲推出後還發現臭蟲,廠商就會拿遊戲測試員開刀,甚至將旗下所有測試員炒魷魚,很少反省自己的問題所在。
根據業界的觀察,測試員回報的臭蟲遠比修正的臭蟲還要多,那為什麼開發部門不將臭蟲逐一修正呢?理由是修正臭蟲需要耗費開發資源,廠商會判斷哪些臭蟲值得修。如果修正臭蟲的利大於弊,廠商才願意去修正,反之就可能將臭蟲放置不理。廠商知道臭蟲可能會影響信譽,卻經常貪圖方便而混水摸魚,實在是不足取。
「廠商出包總是拿我們測試員當炮灰。」一位不願具名的遊戲測試員說,「上層把我們的臭蟲回報當耳邊風,有問題就推到我們頭上。即使臭蟲曾經出現在回報清單內,他們也會將責任撇得一乾二淨。廠商趕著推出遊戲而要求加班,把我們當成奴才使喚,又吝於提供應有的待遇與尊重。」這類的抱怨在遊戲測試員的圈子內比比皆是。
遊戲測試員不需自備相關軟體,廠商會提供開發套件或相關軟體給你用。
▲發現臭蟲代表又得寫報告,超無奈。
臭蟲捉不勝捉
▲玩到一半發現錯誤,就得趕快寫報告。
臭蟲是遊戲測試員的敵人,而且遠比想像中難抓。某些臭蟲會在特定的情況下浮現,找到這個狀況就是遊戲測試員的重責大任,光靠幾個測試員很難過濾所有狀況。當測試員發現臭蟲後,必須撰寫報告回報給開發部門,問題是描述臭蟲狀況並非易事,加上對程式運作流程不熟悉,要精準描述簡直難上加難。
就算開發部門宣稱修正了臭蟲,也不代表臭蟲會徹底消失,確認臭蟲是否消滅的重擔最後又跑回測試員身上,令測試員筋疲力竭。更慘的是修正後的遊戲可能會產生新的臭蟲,這代表測試員必須回頭重新找臭蟲,像頭無頭蒼蠅似地反覆打轉,整個鬥志都垮了下來。
提到臭蟲很多,筆者的一個想到的廠商就是Bethesda。他們的遊戲很好玩,臭蟲卻多到難以計數,即使是最近的《上古卷軸 Online》仍然能找到許多臭蟲,臭蟲似乎成為他們的另類特色。筆者當年玩《上古卷軸2:匕首雨》就因為臭蟲太多而玩得七竅生煙,很難想像他們居然敢這樣就拿出來賣。而且當年沒有網路可以更新遊戲,一整個慘兮兮。Ubisoft的遊戲也經常因臭蟲而被網友吐槽,最近的《大革命》甚至出現路人在空中散步的神奇臭蟲,令筆者嘖嘖稱奇。
▲發現讓人物變成長頸鹿的臭蟲!
學不到新知識
工作的魅力之一是能夠學習新知,然而遊戲測試員卻沒有這模幸運。遊戲測試員只能反覆測試遊戲加上寫報告,完全沒有學習知識的機會,更不可能從中攫取智慧(除非你把寫報告培養鍛鍊表達能力這點算進去)。說難聽一點,想從遊戲測試中學到知識,就和緣木求魚一樣癡人說夢。
有委屈只能吞下去
▲《刺客教條:大革命》恐怖的貼圖錯誤臭蟲。
許多人對遊戲產業懷有錯誤認知,使得遊戲測試員的志願者絡繹不絕,可惜遊戲業並沒有珍惜這個機會。企業只憑心情來決定測試員是否留任,與團隊產生衝突便切割,對工時有意見就等於找麻煩,爭取福利被視為異端。膽敢表達不滿的遊戲測試員就會被直接踢出去,而制度與衝突仍舊留在原地,等著讓下一批遊戲測試員倒大楣。
當遊戲上市後,非正式職員的遊戲測試員通常是被解雇,不會有離職金與獎金,更不可能升格為正職員工。就算測試員在測試過程中展現其天分與潛力,仍然無以回天。遊戲測試員沒有相關的工會或組織,使得他們經常受到各種委屈,只能自己吞下去。連美國這麼先進的國家都擺爛,其他國家就更不用說了。
▲明顯的臭蟲沒除掉,遊戲測試員有得受了。
遊戲測試員是否有機會組成公會或團體呢?理論上是可以,然而卻不切實際,理由是目前遊戲業對此缺乏共識。就算一群測試員組成測試員工會,面對廠商不打算續約,或是不願提供正職員工的情況,工會也莫可奈何。測試員供過於求的現象也讓業界肆無忌憚,廠商有很多管道可以找到新一批測試員,根本不把工會放在眼裡。
遊戲測試員回報臭蟲狀況分成4個流程,分別是鑑別、回報、分析與驗證。第一步是鑑別,必須先發現臭蟲,才能展開後續作業。第二步是回報,測試員將狀況回報給開發單位,包含遊戲資訊Log檔、畫面截圖,甚至是錄影存證,較具規模的廠商會開發臭蟲追蹤程式給測試員使用。第三步是分析,這部分是開發單位的任務,根據回報資料來檢查程式結構,找出問題所在並加以修正,有必要的話會要求測試員提出更精確的回報資料。最後一步是驗證,開發單位會將修正後的遊戲交給測試員,檢查臭蟲是否確實消失。
▲Daedalic Entertainment的測試員正在玩遊戲。
▲測試遊戲是相當血汗的工作。
遊戲測試員是現實的犧牲者
▲書籍有時會美化遊戲測試者的工作。
看到這裡,大家對遊戲測試員的生態應該有個底了吧。或許聽起來匪夷所思,然而種種血淋淋的事實放在眼前,我們不得不承認,遊戲測試員的待遇實在是慘不忍睹。遊戲測試的重要性無庸置疑,廠商卻聯合壓榨這個環境,扭曲遊戲測試的生態,消耗對遊戲懷有熱忱的人才,實在是要不得。
遊戲明明是替玩家帶來夢想的產物,為何廠商會這樣苛待遊戲測試員?答案很簡單,就是為了錢。廠商為了加速遊戲推出速度,持續對開發商施壓,迫使他們的業務量激增,遊戲測試員首當其衝。開發遊戲需要大筆預算,廠商就把腦筋動到遊戲測試員身上,只願意提供基本薪資的待遇,不想做就滾蛋,大不了再找新的。遊戲測試環節的基礎不穩,之後的程式、美術與音樂等環節就會受到影響,到頭來吃虧的仍是廠商自己。
順帶一提,除了QA部門的測試員外,還有一種名叫SDET(software design/development engineer in test,測試軟體設計開發工程師)的測試員。SDET並非末端的測試員,而是與軟體工程師同級,甚至更高級的職等,任務是開發軟體測試的框架與自動化工具,藉此攻擊原始程式,進而找出程式的漏洞。SDET需要扎實的程式能力,而且有很大的發言權。SDET是微軟創造的職稱,旗下的每個開發團隊都是由SDET、PM(Project Manager,專案管理師)和SDE(Software Development Engineer,軟體研發工程師)三者所組成。
▲被遊戲過程搞到頭昏腦脹的測試員。
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下,遊戲測試員依舊努力盡到本分,給玩家一個盡善盡美的遊戲體驗。我們玩遊戲能這麼樂趣十足,沒有臭蟲出來鬧場,遊戲測試員無疑是重要的無名功臣,在此感謝他們的默默付出。我們也由衷希望廠商能夠正視遊戲測試的環節,給遊戲測試員應有的待遇與尊重,別為了利益而搞垮遊戲業的生態。
好像是接到了某遊戲的測試相關工作,印表機之類別也有涉獵
不過,只維持了半年多就沒了
找BUG是算績效的,很嚴苛,最後搬到園區去接技術工程委託
我說你們彈性也未免太大了些....
他說沒辦法,年輕的時候一時衝動,跳出行去開咖啡廳
現在只能從周邊接案子,有幾個同好要互相支應,很難一起接東西
科技業真的很辛苦
就算是在同一棟建築物上班,外包工都占了六成起跳
如何克服才能出人頭地
你以為在txmc上班公司大賺錢
你能沾上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