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往機殼塞硬碟有成就感,但是得適可而止
前述應用都是較為基礎,電腦主機內通常不會裝配一大堆硬碟機(如 3 顆以上),而且不像動物機那樣全年無休運轉,因此還不用留意硬碟本身的設計可靠度這項變因。但是當你經常性入庫的資料量較大,電腦主機內會裝著許多顆硬碟,甚至還有組建 RAID 磁碟陣列、購買 NAS 來搭配時,需要考慮的條件就會慢慢地變多。
現代硬碟的抗震能力並不差,即便你一口氣裝個 6 顆、8 顆,也沒有證據直指這將會提高損壞率。唯一肯定首當其衝的是,硬碟旋轉震動量會影響到磁頭懸臂尋軌定位準確度,可能導致存取性能降低的情況發生。當然了,如果你是打算採購能裝數十顆硬碟的機殼,就難保不會對可靠度造成負面影響,甚至是效能驟降問題也會更為顯著。
▲ 震動量對硬碟存取效能的影響示意圖,即便是使用配備抑震解決方案的企業級硬碟,也不要輕易忽略劣質機殼的影響。
因此所需留意的重點,其實在於機殼的機構設計是否理想,如果無法妥善固定好硬碟機,使用久了難免會出現一些狀況。除此之外,就是要提供良好穩定的電源,別因自己一時疏忽搞死了硬碟,還怪罪硬碟廠商產品爛。當掌握這些基本要件後,同樣也沒必要花費太多錢在單一硬碟上,採購個人用桌上型硬碟便足矣。
(經驗分享:筆者先後有 2 顆不同廠牌硬碟壞軌送修,反覆檢視蛛絲馬跡並思索後,認為應該是被機殼設計不佳的固定機構弄掛。此時即便是購買企業級硬碟,也未必能永保安康,這只是治標不治本的行為而已)
NAS 專用是號召力,其實適用範圍也很廣
▲ 對個人進階應用而言,標榜針對 NAS 應用最佳化設計的硬碟,其實已經可視為入門等級企業級產品。
當你為求慎重不惜花費重金,或者倚重 RAID 方案、NAS 設備時,才有評估針對這類應用最佳化設計產品的必要。就建置成本來說,那些標榜 NAS 專用的硬碟產品是首選,因為價格只比個人用桌上型硬碟略高些許,但是多了基礎抗震能力與 ERC 等機能。當前容易採購到的產品,為 Seagate NAS HDD 與 WD Red,得留意 Toshiba MD03ACA 精確來說是歸納在影音監控應用領域。
前述不屬於此類應用導向的 Toshiba MD03ACA 系列,是主打 7200RPM 高轉速為賣點,基於設計因素,吸引力或許該說見仁見智吧!至於 Seagate NAS HDD 和 WD Red,兩者同為低主軸馬達轉速產品,依序分別為 5900RPM、5400RPM。由於我們先前曾多次撰文,介紹抗震設計與 ERC 機能等兩三事,這邊就不再一一深入贅述,如果有興趣可以延伸閱讀相關文章。
簡單來說,這類產品主軸馬達生產和組裝品管都較為嚴格,以求與碟片組裝結合後的旋轉運作較為平穩,並搭配韌體有限度的修正補償機制,降低震動量對存取效能所造成影響。至於 ERC(Error Recovery Control,錯誤復原控制)雖然看似重要,但筆者認為除非你是使用正統硬體式 RAID 卡,否則它是否能發揮效用還有待商榷,因此某程度上是得以忽略之。
另外是因應長時間運作的可靠度要求,這類產品都是以 24 x 7(8760 小時)全年無休運轉為設計標的,並且將 MTBF(平均失效時間)大幅提升至 100 萬小時等級,連同磁頭裝卸裝置耐用度也倍增至 600000 次。隱藏規格還有工作負載率限制,雖然廠商較少明確標示設計規格資訊,一般而言是會比個人用桌上型硬碟來得好,甚至高出數倍之多。
以上都無法滿足時,才是評估企業級機種的時候
▲ 企業級硬碟總是令人嚮往,然而對一般人的用途而言,是很難體會到其價值感。
這樣一路看下來應該不難理解,對絕大多數個人應用場合而言,我們需要高價位硬碟的機率並不多,不管是企業級或其他應用設計的產品皆然。無可否認那些產品具有一定優勢,但花費那麼多代價購買,可是未必能夠發揮其特性,或說嘗到回報感。當然了,如果你對它仍然興致勃勃,相信並不會有人阻止,廠商更是樂於見到這消費行為。
筆者以為,儘管硬碟技術發展每隔幾個年頭,就會碰上新的物理限制。但大體走向看來,仍然是每隔一小段時間容量創新高,存取性能也隨之提升,更重要的是每單位儲存成本往下跌。與其一口氣砸下大把鈔票,購買每單位儲存成本較高的硬碟產品,倒不如養成正確使用與備份觀念,並且定時汰換硬碟還比較實際。
相當實用、中肯、直接
一堆人說WD很耐操
不過我個人最耐操的是日立跟seagate
WD通常活不久
【心得】淺談資料備份概念 (草稿一版)
http://forum.gamer.com.tw/Co.php?bsn=60030&sn=1688047
一天到晚亂玩(全天候BT或是常常敲打電腦嗆他慢之類的)
MTBF再高還是容易壞
使用習慣好不管哪家的硬碟都好
(除了手賤把太久以前的8GB硬碟(想當年還有Maxtor)拆開來玩以外我還沒用壞過硬碟wwwwww
不過宅宅的硬碟壞掉要重找裡面的東西也不是都找的到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