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雖然筆者常常經手家用旗艦款無線網路路由器,也深知網路相關產品真的是一分錢一分貨這道理,可惜的是一般人並不具有網路相關知識,也不大會花費數千元購買中高階款式的產品。去親戚朋友家中當免費水電工的時候,看到因設備處理效能不足,而無法發揮網路速度真的是很感嘆。
即使低階入門款式或者老舊機種不具備 QoS 頻寬管理功能,但大多數產品都會有兩種基礎功能,MAC 位址 IP 綁定和 IP 頻寬限制,這兩種功能存在於 Linux 套件之中,多數廠商也樂於做出網頁管理介面給消費者使用,結合以上功能即可達到頻寬限制的目標。
首先解釋一下 MAC 位址為何,MAC 位址原文為 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中文有時候翻成實體位址,因為這是網路中可用來判斷資料遞送的最底層資訊,再往下就是實際用來傳遞資料的電壓訊號或是其它物理傳遞媒介。如果你看不懂上述的說明也沒關係,你只要了解每個網路傳遞介面,都會有 1 個使用 16 進位表示的 12 個字母序號,此序號在世界上所有的網路產品中不會重複。
如果家中的網路設備接在 1 台無線路由器之後的話,大多數時間直接使用 DHCP 抓取 IP,DHCP 是個自動配發 IP 的協定,裝置抓到 IP 相關資料後即可上網。可惜一般家中 DHCP 的配發方式,大多直接由 IP 池中隨機選擇無人使用的 IP,譬如 1 台 DHCP 伺服器中設定了可配發 IP 為 192.168.1.100~192.168.1.199,則連上線的裝置將在其中隨機選擇 1 個,不若企業級產品大多有演算法,能夠盡量讓同一裝置於不同時間請求時,拿到同 1 個 IP。
這對低階裝置僅有以 IP 限流的機制來說有點麻煩,因為上網裝置的 IP 不固定,會造成限速規則套用在錯誤的裝置身上。幸好在 DHCP 配發設定中可設定靜態綁定,綁定之後上網裝置未來請求 IP 時就是固定值,這個綁定的 IP 也不會再被 DHCP 伺服器配發給其它裝置。
找出上網裝置的 MAC 位址
MAC 位址相當重要,因此大多數具備網路連線能力的產品,都會將 MAC 位址以印刷或是貼紙的方式印在產品外殼上,只要找到 1 組 12 位的連續數字或英文字母,英文範圍為 A~F 就是了。如果外殼上沒有或是不方便查找,那麼進入操作系統介面之中的「網路狀態」或「網路資訊」等相關的詞彙中也可看到。
▲印在產品外殼之外的 MAC 位址。
▲Windows 可在網路連線詳細資料中找到。
▲Android 裝置在手機狀態中也有。
綁定 MAC 與 IP
接著請進入無線路由器中管理 DHCP 的地方,可能是類似「LAN」或者「有線網路」的字樣。綁定的方式也很多種,如果想要限速的裝置已經自動抓取 IP 了,則部分裝置允許點個按鈕就自動加到靜態清單當中,如果沒有辦法自動加入的話,則可使用手動方式添加。此時要注意 MAC 位址填入的形式,有可能每 2 個字母或數字中間需加入半形的連字號「-」或是分號「:」,請查閱說明書或是直接試看看能否使用。
▲D-Link 可對已經抓取到 IP 的裝置直接進行 IP 綁定與保留的動作。
限制 IP 頻寬
由於先前的 IP 綁定動作,讓這個裝置以後透過 DHCP 抓取 IP 時都會是同 1 組,所以我們就可以利用針對 IP 限制頻寬的功能,限制某台裝置的網路使用流量。這部分大多位於「進階」、「流量管理」、「頻寬管理」之類的管理介面分頁之中。
進入流量管理之後,因為各家功能不同有不同的做法,或許能夠直接設定上傳下載的流量,也或許僅能排列使用優先權的使用順序,這部分就要靠各位讀者臨場發揮了。
▲示範的 D-Link 僅能排列先後順序,筆者將某台裝置的優先權調整至最低。
筆者隨便找了網路上的 BT 種子測試,若是開啟頻寬流量管理之後,下載速度大約為 1.1MB/s,不會衝到整個對外網路頻寬的極限約 2.0MB/s。
▲開啟頻寬限制之後,熱門檔案的下載速度限制在 1.1MB/s 左右。
▲如果沒有開啟相關頻寬限制功能,下載流量大約為 1.7MB/s 左右,之後更可衝高至 1.9~2.0MB/s。
回顧整個步驟,首先就是找出欲限制裝置的 MAC 位置,接著將 MAC 位址和 IP 綁在一起,最後限制 IP 的流量,雖然各廠牌設定方式略有不同,但概念是相同的,各位不妨試著自行操作。
> 怎麼覺得這篇寫得很爛 是只有我這樣覺得嗎╮(╯_╰)╭
有點籠統,只是給初心者一個概念而已吧╮(╯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