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分享】翻轉科技教育,fayalab要讓大小朋友都能當創客

【創客分享】翻轉科技教育,fayalab要讓大小朋友都能當創客

與日本、美國、中國相比,台灣的Maker還處於一個剛剛萌芽的階段。大多數的人多半是對於這一塊領域感到興趣,但是卻不知道從哪裡來入手切入,甚至連入門的模組要去哪裡取得都變成一個門檻。在這個情況下,如何為正在萌芽的Maker圈提供充足的彈藥,就成為一個潛在的需求。而國內的珐錏科技(fayalab),鎖定的就是要當Maker圈子的「軍火庫」。

珐錏科技的張哲源表示,珐錏科技還是一間非常年輕的公司,事實上,到今年四月公司成立才剛滿一年。

為什麼會想要切入Maker市場?張哲源解釋,其實背後是有一段故事的,這要從珐錏科技兩個主要的股東講起:一個是台興電子,為傳統的電子零件通路公司。另一間是掌宇科技,為針對國外多媒體教育市場的公司。

【創客分享】翻轉科技教育,fayalab要讓大小朋友都能當創客

▲珐錏科技 張哲源

 

傳統電子零件產業的轉型

台興電子原本是國內的電子零件通路公司,不過,也漸漸面臨到其它傳統產業公司的問題。雖然我們看到現在科技產品越來越發達,但是傳統電子零件產業卻越來越萎縮。

張哲源原本是在台興電子內從事物流相關的工作,不過公司眼見台灣傳統電子零件的產業越來越萎縮,於是在2012年、2013年萌生了轉型的想法。當初本來想既然台灣的市場太小,或許到中國去,覺得中國在電子零件產業可能還有需求。結果當他們到了中國,卻發現中國的電子零件市場其實也在走下坡,與當初他們想像的不同。

不過,這一趟中國之行也有意外的收穫,那就是他們在當地發現Maker正在中國逐漸興起,有一些背景與台興類似的企業,已經開始轉型針對Maker來設計相關的產品。原因在於Maker的產品需求其實與電子零件產業相當近似,都是以少量、多樣為主。在考量公司本身的能力,於是決定投資創立珐錏科技,專門針對Maker市場來經營。

而在籌備的過程中,Maker產業也有很多不同的面項,而他們思考既然珐錏要跨足這個領域,他們打算針對初學者來提供相關的產品,於是很自然的想要整合教育市場。於是原本針對國外做多媒體教育、設備的掌宇科技也加入這個計畫,成為珐錏科技的另一個主要股東。

 

將樂高與電路板結合,降低入門門檻

公司從去年四月成立之後,張哲源解釋這段期間他們所進行的工作主要有兩個部分。一個是對內的溝通,一個是對外的發展。

對內,事實上兩間傳統公司的股東雖然理解了Maker是一條轉型之路,但是他們對於Maker的認知都還在很早期的印象,對於這個市場上,新的產品以及趨勢都不是那麼瞭解。所以珐錏花了一段時間去讓股東瞭解這些產品,讓他們瞭解什麼是現在的Maker,以及他們需要什麼東西。

至於對外,則是公司在致力於開發一些套件,用來提供一些初學者,想要學習的玩家,能夠有更多好用、好玩的選擇。

開發的過程一開始不外乎先從參考國外已經成熟的套件開始做起,事實上市場上已經有很多模組化的成品。像是巡線自走車、簡易電子琴等等。大多數的套件其實也都是開放的,所以他們開發的套件主要是進行改良,讓組裝的過程、使用上能夠更簡單、更便利。

而要實現組裝上的「簡單、便利」,珐錏找到的切入點是與樂高積木相結合。因為樂高積木的取得最容易,而且透過積木的組裝,讓使用者可以快速開發出自己想要的功能,降低製作上的門檻,把需要另外尋找、製作的元件難度降到最低。比方說假設你想要製作一個機器手臂,或是要製作一台自走車,可能手臂或是車身原本需要透過3D列印來製作。但是大多數的新手根本就沒有3D印表機,甚至也不會用3D印表機,那這部分就成為一個門檻。但是,現在透過樂高積木便利的組裝性,就幫助使用者跨越這個門檻,更快上手。

【創客分享】翻轉科技教育,fayalab要讓大小朋友都能當創客

而且,樂高積木有悠久的歷史,發展至今已經自成一套標準。而且,由於樂高積木的主要專利已經過期,光是積木本身,在市面上可以發現許多相容的代替品。因此更容易幫助Maker發展自己想要的產品。

他們稱這種電子積木模組為「faya-nugget」,簡單的說就是針對樂高積木設計的 Arduino套件,讓套件本身能夠與樂高積木串接,讓Maker在專注於利用模組發展自己的創意之餘,也能利用積木的特性拼裝出想像中的成品外觀。

 

與其它產品的不同點?

講到樂高積木,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另一間深圳廠商MakeBlock所製作的mBot機器人套件,在國內也相當多人知道。而MakeBlock也強調他們與樂高積木相容,可以快速開發產品。那麼與珐錏科技想要做的事情有何不同呢?

張哲源表示,兩者的確有某些類似的地方,但是彼此選擇的切入點不大一樣。

以MakeBlock來說,他們主要的想法是在將機構、機械零件都設計好,讓大家來玩,可以透過他們已經搭配好的套件,組合出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而珐錏科技的思維模式則是倒回來,他們的想法是如果今天你是Maker的初學者,很有創作的慾望,那麼你首先做的事情應該是在網路上或是YouTube上,看到有人做出一個好玩的東西,自己也想跟著動手做。在這個情況下,珐錏科技就能給你需要的模組、元件,讓你有充足的資源可以實現動手做的慾望。

所以,珐錏科技在這方面的思維還是有點類似傳統電子零件類的思維。他們會先去網路上研究有哪些東西好玩,大家都愛玩,公司的團隊就會研究這些人需要什麼相關的元件或是幫助,然後再開發提供給相對應的元件。

【創客分享】翻轉科技教育,fayalab要讓大小朋友都能當創客▲目前可以在官網上面看到已經推出的套件包以及設計的課程。

 

賣套件,也兼顧教育市場

珐錏科技雖然設計這些套件,但是「硬體」只是一種媒介。針對國內,他們另外開發的是教育市場,希望透過硬體可以給小朋友以及大朋友一些啟發。

張哲源進一步說明,其它的公司賣的套件,主要是有目的性跟區隔性,你買了這個套件,就做出一個自走車、做出一個機械手臂。但是珐錏他們希望將這個區隔模糊掉,他們賣的是教材,而不是單純的硬體。

比方說,風扇與自走車可能都是基於同樣的馬達元件可以組裝,兩者有很多元件模組是可以共用的。他們希望最終的目的是學習者可以自己去發展出自己想要的方向,而不是只是上網來買一個風扇套件、一個自走車套件,然後回去組裝完畢,就不再思考了。這種產品之間的「區隔」必須要模糊掉,才能從一個「初學者」進階到「創作者」。

【創客分享】翻轉科技教育,fayalab要讓大小朋友都能當創客

【創客分享】翻轉科技教育,fayalab要讓大小朋友都能當創客

▲珐錏開發的兩組不同套件,上圖為風扇,下圖為電子琴。而主要的結構都是以樂高積木來拼裝。

 

在今年的下半年,他們與國內一些Maker教室有一些合作的課程計畫將會陸續開課。張哲源表示,原本他們一開始設計過親子課程,不過後來發現對於年紀太小的小朋友來說,還是不大適合這個產品,於是他們後來課程的年齡目標鎖定在十歲以上,往上則不設限。

至今他們開過四次實體課程,根據他們的經驗,來參與的朋友從十歲到二十歲、三十歲的年齡層都有。而每一次課程的反饋,也讓他們可以發想更多更適合國內的課程以及套件。

張哲源表示,到目前為止,珐錏主要的營收來源還是來自於國外,有九成主要都是國外學校專案型的客戶。目前最大的客戶是在馬來西亞,其次則是美國、愛爾蘭等國家。而台灣與之相比,佔的比例還非常小。不過這當然一方面是因為國內對於Maker的興趣才剛剛起來,其次則是珐錏也還沒有針對國內市場來推廣。

不可諱言的,對他們來說,課程是接觸潛在客戶的一種管道,他們真正的目標還是在開發套件上頭。台灣畢竟是他們的所在地,雖然國內市場還沒興起,但是他們還是希望能在自己的家鄉發展出一番成績。

【創客分享】翻轉科技教育,fayalab要讓大小朋友都能當創客

Maker與數位藝術

張哲源表示,針對台灣市場,珐錏會開更多課程,目前鎖定的方向之一,是從學校市場切入,跟老師結合。珐錏把基礎的教材以及內容都準備好,提供給老師可以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備課。目前他們與高中職、大學都有合作,讓老師可以利用他們的套件,在課程上發揮創意。

不過,有趣的是,張哲源發現與他們進行合作的科系,有很多並不是電子科系,而是一些比較注重創意的大專科系。

他說明,其實很多學校都有利用科技來創作藝術的課程,不過過去是讓學生用Arduino板子自己去開發、自己去動手做。但是,有時學生必須要快速地開發一些產品的原型,這時並不需要太過精緻的外觀,需要的是可以快速開發的工具。而透過珐錏與樂高的相容性,有助於學生快速開發的過程,積木加上電路,就可以很快把原型產品打造起來,馬上把想法發揮出來。

 

【珐錏科技fayalab】小檔案

目前珐錏開發的教材已經有五十多套,一個套件包配合裡面的零件介紹,以及整個應用的介紹、接線、程式,所有的教材也都公開在網站上。

由於珐錏目前還是一間小公司,僅有三個工程師以及三個行銷人員,而為了發展出新的教材以及套件,公司內部每週都有固定的會議,大家會進行創意的發想,並且定期去國內外的討論區,看看大家都在討論些什麼。之後他們就會看看能不能滿足這些市場需求,當大家討論出共識之後,就請工程師把東西發展出來。

而回顧這一年,台灣已經漸漸開始有較多人知道Maker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因此今年他們希望將台灣對這件事情關注,希望透過國內課程的推廣,以及漸漸與其它Maker領域人員的交流,將有興趣的人都拉進來。透過大家的創意,可以把一些套件發展起來,然後推廣到國外去。

目前珐錏所開發的套件以及資料放在他們的網站上,包括課程、入門教學、相關知識,有興趣的朋友也不妨上他們的網站來研究。

網址:http://www.fayalab.com/

janus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曾為多家科技雜誌撰寫專題文章,主要負責作業系統、軟體、電商、資安、A以及大數據、IT領域的取材以及報導,以及軟體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