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Skylake 平台解禁登場,第六代 Core 製程躍進電力效率比再提升

ADVERTISEMENT

內顯性能提升多,但實質效益可議

Core i7-6700K 或說 HD Graphics 530,所內建 EU 數量是略多的 24 個,比 HD Graphics 4600 多出了 4 個。雖然說並非 Iris 系列有些可惜,這其實倒也不是什麼重要議題,總之 EU 數量和效能成正比,HD Graphics 530 性能表現理應當會有進步。就先前外傳資訊來看,Intel 是宣稱效能提達 10~20% 或以上不等幅度,話無須多說,直接讓測試結果來證明。

概觀 Sandra 測試項目,除了媒體轉碼測試表現反而落後之外(推測是軟體相容性,或驅動程式因素影響),視頻渲染總計多媒體功效提升了 43.96%,其中四精度浮點著色模擬更是有著逼近 10 倍的巨幅成長之多。至於 Cinebench 部分,R15 版測得結果勝差近乎 50%,R11.5 略低一些但也有 39.34% 這算是不小的差距。

Intel Skylake 平台解禁登場,第六代 Core 製程躍進電力效率比再提升

Intel Skylake 平台解禁登場,第六代 Core 製程躍進電力效率比再提升

Intel Skylake 平台解禁登場,第六代 Core 製程躍進電力效率比再提升

Intel Skylake 平台解禁登場,第六代 Core 製程躍進電力效率比再提升

Intel Skylake 平台解禁登場,第六代 Core 製程躍進電力效率比再提升
▲ 內建整合繪圖顯示核心基礎性能測試。

下列 3DMark 測試數據,物理分數主要是反映處理器運算性能,故兩者差距不算太多。而在關鍵的繪圖性能方面,無論是總得分或各項圖形測試分數,除了 Cloud Gate 模式大多落在 20% 以內,其餘都有超過 22% 以上的進步幅度。而後續 2 款 Unigine 推出的測試軟體,我們皆設定為低貼圖品質,Heaven 測得效能增益至少有 30% 以上,Valley 則是更高的 40% 以上之多。

Intel Skylake 平台解禁登場,第六代 Core 製程躍進電力效率比再提升

Intel Skylake 平台解禁登場,第六代 Core 製程躍進電力效率比再提升

Intel Skylake 平台解禁登場,第六代 Core 製程躍進電力效率比再提升

Intel Skylake 平台解禁登場,第六代 Core 製程躍進電力效率比再提升

Intel Skylake 平台解禁登場,第六代 Core 製程躍進電力效率比再提升

Intel Skylake 平台解禁登場,第六代 Core 製程躍進電力效率比再提升

Intel Skylake 平台解禁登場,第六代 Core 製程躍進電力效率比再提升
▲ 內建整合繪圖顯示核心性能測試。

鐘擺發展策略,電力效率比屢創新高

單就效能表現而言,Skylake 相較於 Haswell / Haswell Refresh,無論是核心運算或顯示性能,皆有相當幅度的進步。然而轉進採用 14nm 製程,是否能反映出一些優點在耗電量方面,我們透過 Cinebench、OCTT 測試搭配變電家來觀察之。附帶一提,我們是使用 Sandy Bridge 世代盒裝產品隨附的銅底散熱器,並非第三方重裝散熱器伺候之。

由於兩者相隔一個世代,而且處理器腳位並不相容,無法使用相同來主機板進行試驗,這結果我們傾向列為參考之用。嚴格來說,即便經過換算 Core i7-6700K 省電幅度看似不算太小,但實則都是區區數瓦特之差而已,這對玩家來講應該是近乎無感。不過佐以效能表現來看,到這邊足以肯定 Skylake-S 電力效率比表現,是又有相當程度的進步。

Intel Skylake 平台解禁登場,第六代 Core 製程躍進電力效率比再提升

Intel Skylake 平台解禁登場,第六代 Core 製程躍進電力效率比再提升
▲ 執行燒機測試 15 分鐘,時脈穩定維持在預設的 4GHz,並未因過熱保護或其他因素而出現劇烈波動。

Intel Skylake 平台解禁登場,第六代 Core 製程躍進電力效率比再提升
▲ 執行燒機測試 15 分鐘,最高溫度並未超過 95 度。

效能提升多少才算有感?讓需求來決定吧!

以 Core i7-6700K 為測試比較範例,Skylake-S 的進化表現應該是無庸置疑,相信選擇難處還是在於處理器腳位與記憶體。處理器腳位變更,意味得一併換購最新的 100 系列晶片組主機板,會增加數千甚至上萬元成本。此外並未向下相容 DDR3 記憶體模組,也會再增加一筆和主機板相近的花費,這般升級可謂整組砍掉重練的程度。

依據官方所公佈性能提升資訊來看,第六代 Core 相較於第四代(Haswell Refresh)是提升 10%,第四代的舊品(Haswell)則是為 20%,至於第三代(Ivy Bridge)則有 30%。基於年年推陳出新這策略,Intel 早已不再鼓動隨之升級,況且無論新產品賣點如何,選擇權始終掌握在消費者手上。因此是否有必要升級至 Skylake-S,就端看個人的性能需求來決定了。

廠商資訊

Intel  http://www.intel.com.tw/content/www/tw/zh/homepage.html

測試平台

  • 處理器:Intel Core i7-6700K、Core i7-4790K
  • 主機板:Asus Z170-DELUXE、Asus Z97-PRO(Wi-Fi ac)
  • 記憶體: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HX430C15PB2K4/16、Crucial Ballistix DDR3-1600 4GB x 2
  • 系統碟:OCZ Vector 4 128GB
  • 電源供應器:FSP PT-550M
  • 作業系統:Windows 8.1 Pro 64bit 中文版

延伸閱讀

Skylake 即將駕到,ECS Z170-Claymore 主機板搶先實測體驗

Intel Broadwell 桌上型處理器已發表,惟台灣不會推出盒裝零售版

Computex 2015:Intel Skylake 開始熱身,100 系列晶片組主機板大舉展出

Intel Skylake 平台發布時間倒數計時,Computex 2015 將有實體產品展出

bisheng
作者

前 PCADV 編輯、現 BenchLife 玩票性質打雜工 https://benchlife.info

使用 Facebook 留言
bisheng
2.  bisheng (發表於 2015年8月06日 16:05)
※ 引述《orange》的留言:

我們是有試過 "解碼" 效果,但測試結果不甚滿意,
無奈 Intel 沒有提供支援規格細部資料,難以確定
到底是怎麼了,故沒有將內容一併刊出。

HEVC 編解碼這部分還有待日後深入探究。
方
3.  (發表於 2015年8月06日 22:39)
其實沒省到電
看資料,反而有提升電壓跟瓦數

至於速度我覺得不必太期望
其實我從I7 860一路跟到4790
INTLE還是要提升核心數比較有感
玩GAME其實CPU多半還是I5比較合適
users
4.  users (發表於 2015年8月14日 01:50)
關於K版不附風扇以及此代預設時脈不超過4GHz應當都是因為3D電晶體架構的核內深處廢熱難以有效導出的緣故,
4G大概是內部熱堆疊的極限,
超過此時脈基本上可能會有明顯不良反應或者嚴重後果。

而K版反正原廠斷定購用者絕對會超頻並且這一族群的消費者一定都願意添購或者已經擁有散熱能力優於原廠風扇的解決方案。
不附也省個成本再多賺幾百塊吧?
╮(╯_╰)╭

加上原廠盒裝產品即便有三年保固按照其條款所示也只保正常使用(按照原廠預設時脈),
任何超頻所導致的故障與損壞都是屬於除外事項(即不予保固)。
依此原則超頻使用者自須以較高規的散熱系統來維持CPU的可正常運作狀態與壽命。

既然如此就更有理由不附風扇給K版了。
囧rz
wayne
5.  wayne (發表於 2015年8月18日 22:58)
編輯好,我個人是特別注意內顯輸出表現的user,文中提到:
"Intel 推出 Haswell 當時曾大肆宣傳 4K 支援,然而我們認為這不過是個假議題,因為主機板大量內建的 HDMI 1.4 介面只能夠支援 4K @ 30Hz 輸出。Skylake 補上了這些缺憾,主機板端終於正式支援 HDMI 2.0,能夠和 DisplayPort 1.2 一樣達到 60Hz 更新頻率。"
不過我查了一下目前推出的z170主機板,似乎不完全是如此
以華碩為例,如z170-deluxe hdmi支援4096 x 2160 @ 60 Hz
但DP僅支援4096 x 2160 @ 24 Hz
而z170-A hdmi支援4096 x 2160 @ 24 Hz,
反過來DP就支援4096 x 2304 @ 60 Hz
更高階的MAXIMUS VIII RANGER也是一樣的狀況
也就是說主機板上HDMI和DP只能選擇一種支援4k @ 60hz

請問一下小編,這是屬於CPU內顯的限制,
還是主機板廠商刻意如此?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