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個Apple Watch教我們的事

十一個Apple Watch教我們的事

昨天智慧好程式在粉絲團內分享有關開發者已經可以藉由蘋果提供的套件開發Apple Watch的App。不過,型態會比較像是現行iPhone App的延伸,而不是單獨存在的App,並且在WatchKit工具中並沒有太多彈性。蘋果可能會在明年改變這個策略。

外媒The Verge觀看蘋果提供的公開文件與WatchKit介紹影片後,為讀者整理出以下十一個蘋果用戶不可錯過有關Apple Watch的要點。

一、Apple Watch使用上幾乎脫離不了iPhone。以蘋果語言來說,Watch App是iOS App的延伸,開發者將基於現行iOS App來研發Watch App,簡單說就是必需支援iPhone。部分原因是Watch App處理動力皆來自iPhone,Watch App扮演的關鍵角色就是在Apple Watch與iPhone間交互傳遞訊息。

十一個Apple Watch教我們的事

蘋果文件提到Watch App是在輔助你的iOS App而不是取代他。Watch App互動時間會比iOS App來得短暫,可能用戶讀取Watch App上的資訊只有幾秒鐘。目前可能只有日期、時間與計時功能無需iPhone就可以單獨運作。

往正面思考,「可能」Apple Watch無需經常性更新,用戶要做的就是更新iPhone即可。

二、原生的App會在明年降臨。文件註腳提到明年開發者將可以開發Apple Watch完全原生的App,但目前沒有線索這些App會有什麼限制或是蘋果又會出什麼怪招?

三、兩款Retina等級的解析度。使用者介面文件揭露了38mm小錶面的解析度是272 x 340,而大錶面42mm則是312 x 390,比例是4:5。

十一個Apple Watch教我們的事

四、之後可能會有更多不同手錶尺寸。與iOS不同,無需將視圖放在螢幕內的特定座標,WatchKit會自動將視圖從螢幕左上角向下布局,補滿所有可利用的空間。所以這對開發者來說就有更多的靈活性將設計元素放入Watch App中,也不用擔心是否無法吻合解析度的需求。

五、Apple Watch的通知有兩種類型。一種稱之「Short Look」,也就是用戶舉起手腕查看時提供簡單的資訊,可能是App圖標、名稱與一些簡略的資訊。如果用戶短時間沒有放下手腕,螢幕就會改變成「Long Look」通知模式,將會提供更多可客製化的資訊。在Long Look模式下,App圖標與名稱會移到螢幕上方,用戶可以向下捲動來關閉通知。

十一個Apple Watch教我們的事

六、Glances。目前這個功能還沒有正式的中文譯名,但這次蘋果提供比較詳細的說明。除了App本身與「通知」之外,開發者可以打造Glances來提供更迅速的資訊,想是時間、天氣與待辦工作等。所有的資訊必需在單一螢幕上呈現完畢、並且只能讀取,用戶點擊之後可以打開相關的App。

七、不支援自定手勢。這部份的使用者介面算是被蘋果鎖上,用戶只能垂直捲動螢幕、水平滑動在頁面穿梭、「點擊」選擇、以「輕點輕壓」「Force Touch」的方式打開選單、轉動數位錶冠能在頁面快速瀏覽。加上從邊緣向左滑動可以回到上一頁等等這些蘋果內建的手勢來操作Apple Watch。

八、關於「輕點輕壓」「Force Touch」操控方式。「重壓」可以打開一個簡單的選單,可能有一到四可供選擇的動作。目前看起來Apple Watch支援AirPlay輸出。

九、地圖功能是靜止狀態,不支援互動。地圖功能的製作工具只能創建無互動功能的快照,包含最多標記五個地點,可以運用紅、綠、紫顏色的大頭針或自建圖片協助標記。無法上下左右捲動,地圖顯示的面積就只有螢幕這麼大,但點擊地圖後會打開蘋果的地圖原生App。

十一個Apple Watch教我們的事

十、照片顯示很酷,但不支援影片播放。用戶可以在Apple Watch快取20MB的照片檔案,但其他的照片都要從用戶的iPhone讀取。但基本上支援GIF動畫檔。不支援影片播放,也對,為什麼要在手錶上看影片?

十一、新字型。蘋果為Apple Watch打造了一款新的英文字型「San Francisco」,蘋果可是強力推薦,不過像是中文如此複雜筆劃的字體,不知道在Apple Watch呈現的樣貌為何呢?

隨著時間的接近,Apple Watch的詳細全貌逐漸描繪,但如同最後一點所言,一旦換了語系之後,是否還有這麼棒的呈現呢?交給智慧好程式為您密切追蹤吧!

編譯撰稿:顏司奇,圖片與資料來源:The Verge

智慧好程式
作者

「智慧好程式」為全球iOS Apps資訊整合分享平台,除了介紹Apps Store中最熱門的程式資訊外,也為使用者提供各種編輯群最力薦的不同的軟體嚴選組合。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