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02 07:30

「讀書時間」專欄預告

ADVERTISEMENT

這是筆者房間的一偶,你可以看出上面有哪些認識的書籍嗎?

這是筆者從七年前剛離開學校至今,經歷當兵和人生第一份工作(在擔任三年半技術編輯兼系統技術召集人),一直想開卻遲遲未開的專欄。剛好最近熊熊看到,和電腦王總編輯bobo在MSN上聊了幾句,就…拍板定案了。XD

問題來了,為何會突然發神經做這種吃力不討好又傷身多寫也沒稿費領的事情?

開門見山,如同筆者在達人之路專欄x86處理器發展史東施效顰自日本好友的核心信念:being technical editor for technical editors,不只為了想從「樹大招瘋」的敏感題目切入以溫故知新、奠定屬於自己判斷基準的高階電腦玩家,或資訊科班背景讀者,更寫給為了他們日以繼夜焚膏繼晷埋首測試辛苦工作的「正統」技術編輯。

ADVERTISEMENT

套句bobo的名言:電腦王的讀者都很機車,愛找麻煩,具備強烈的社群性,並不是一票看看美女正妹照片和勸敗廣告文章就可心滿意足乖乖關掉電腦上床睡覺的人,更不乏標準資訊科班背景甚至技術狂熱者,這大概是我看過最特殊的族群,連都沒這麼誇張,超級難搞。

要應付難搞的讀者,特別在複雜的技術性議題,要有效的解釋給讀者,沒有很深的認知與理解,是絕對做不到的。我知道很多人喜歡把「雜誌內容就是要讓讀者輕鬆閱讀便於吸收新知」、「編輯心中要有讀者」之類的slogan掛在嘴邊照三餐念,但在無數國外專業資訊媒體司空見慣、耳熟能詳,某些人眼中看似信手拈來、理所當然的精彩圖解,可不是嘴巴隨便講講,就會平白從天上掉下來砸到編輯頭上。以為例,其被視為經典中經典的每週技術名詞圖解,還得煩請「該IEEE委員會的規格制定者」親自操刀,作者欄位就掛著一排知名業界大廠的大頭,其難度與門檻,由此可見一斑。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身為真正專業的編輯或作者,需要起碼讀者「十倍以上的知識基礎」,在醞釀、構思、研究、測試、驗證、撰文、編輯到文章付梓的過程中,也需要持續的自我成長、自我挑戰,講的更白一點,這些更是你日後換跑道的本錢。更重要的是,你有義務協助讀者建立基本的觀念,培養日後足以挑戰你權威的知識根基,而不是把讀者當白痴,貼一堆照片簡報,隨手寫一堆風花雪月不著邊際的騙稿費廢話大玩愚民遊戲(糟糕,我好像砍到自己了 XD)

ADVERTISEMENT

總而言之,本「讀書時間」專欄,重點如下:

  1. 不限定領域與深淺,也不侷限「教科書」,從計算機組織結構、作業系統、系統程式、程式語言、計算機圖學、商用應用軟體架構、資訊安全、系統程式、編譯器、各類網路及儲存技術與網路處理器,都有可能(這餅會不會畫太大了?),不過初期還是先以硬體為主。值得一提,業界人士的回憶錄也不會放過,這可讓讀者熟悉某技術的時代背景和商業策略考量。
  2. 優先選擇具備完整圖解、規格介紹、歷史資訊與解釋發展脈絡者,除了用來自我充電,也方便設計版面規劃與圖解資訊來節省燃燒腦細胞的時間。這部份將基於筆者個人的經驗,推薦給雜誌的技術編輯和有志於學習相關技術的讀者,甚至稱為「工具書」用來讓讀者自己確認某篇文章到底資訊正不正確也不誇張。
  3. 不僅限原文書與紙本,或著講的更精確點,其實台灣本地不乏內容精彩詳實聚焦在單一主題的「絕版老書」,國外更不缺讓筆者看到自慚形穢五體仆地的個人網站,只是少人知悉。
  4. 拜網站之所賜,整理其原作者的相關文章連結與延伸閱讀。其實近年來不少頗具歷史的經典教科書,因內容疊床架屋,為了減少頁數便於裝訂與利於學生教授隨身攜帶,將部份章節與附錄弄成可從出版社網站下載的pdf檔當然有些理論上是非法的,而這些資訊都有極高的實用性。
  5. 一定筆者徹頭徹尾真正讀過,實際分析全書結構,絕非拍幾頁照片就開始說文解字看圖說故事順便蓋棺論定。
  6. <秘>我會教各位如何「使用」這些資訊。</秘>

最後,先拋磚引玉,讓各位預知筆者的書評大概有何種「文風」,歡迎提出改進意見(因網站自由度較高,字數就不會這麼少了…可能用詞也不會太拘謹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好吧,寫再多也不會有稿費領的嘴砲抱怨預告到此結束,謝謝收看。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