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這張圖片就是「耳機單品評析」單元的暫定版型:
http://www.pcadv.com.tw/wp-content/uploads/untitled-3.jpg
之後單元將會有許多類型,這只是目前暫定的其中之一,以下就來解釋各部份的意義:
1.綜合評比與相關資料:主圖先放上官方提供的照片,較有代表性。圖右的文字就是這隻耳機的簡評,假設你懶得看下面一長串的測試評論,只要看這部份就能大略了解耳機的特色。音質總評的分數,是筆者依照音響性、整體素質、音樂性三點綜合評量所給出的分數,僅供參考。假設某一支6.0分的耳機相當合你口味,聽起來就有可能比8.0分的還要好聽,還是以各人主觀感受為主,這點必須注意。
2.外觀與初步印象:相信有很多人在購買耳機時的考量點,並不十分強調音質,反而著重在外觀,以及戴起來舒不舒服等等。其實這也是耳機的重要一部分,這裡共分為外觀、配戴感、隔音性、以及漏音程度四項進行評比。
3.耳機側面與耳罩部位:以照片來呈現,讓讀者了解耳罩是否適合自己的耳型,以及戴上去後大略的外觀。
4.聲音特色與綜合表現:在長時間的聆聽過後,針對這些細項分別寫下對耳機音質的印象。除了列出低中高頻等基本項目外,還說明適合/不適合哪些音樂類型。
5.使用線材:包含接頭尺寸,以及線身的分叉點。
6.其他資料:說明測試品來源,相關參考資訊等等。
7.下期預告:雖然本專欄是不定期刊出,但在文章最後會預告,下一期可能會刊出什麼主題。
說完文章內容如何看之後,最好先具備一些基礎認知,以下是個人認為的一些基本概念,先雜亂地列於下方:
耳機
1.耳機是整套系統中,影響聲音走向最大的器材。
2.相信自己的耳朵,切勿人云亦云,或是沒聽過就憑猜測任意發表意見。
3.若想要購買耳機,親自試聽比事前做功課更有用,但前提是店家有夠多的耳機讓你聽。
訊源
1.依照價格分類,低中高階分別是:主機板內建音效、高階音效卡、外接獨立音響DAC。
2.訊源是整套系統中,影響聲音走向第二大的器材,但影響力已經遠不如耳機。
3.最新的主機板內建音效,音質已經和獨立音效卡非常接近,需要非常仔細聽才能感受差異。
4.同上,C/P值最高的訊源絕對是主機板內建音效,因為免錢。
5.建議初學者先購買自己滿意的耳機後,聽一段時間再升級訊源,才能有比較明顯的升級感。
6.若自己聽不出來較貴與較便宜訊源的差異,千萬不要「為賦新詞強說愁」安慰自己兩者有差別,除了多花錢以外,並沒有其他意義。
耳擴
1.其實「有訊號放大電路」的訊源都可以當耳擴用,只是差在推力大小與效果而已。
2.某些耳機在連接耳機擴大機後,會改變聲音的走向與素質,但也有耳機則否,連接前後聽起來都差不多。
3.所以一台「獨立耳擴」並不是必需品,必須要視耳機型號再決定是否要添購這類產品。
4.「加耳擴會不會變好」這個問題,除了用自己耳朵的確認以外,就只能多搜尋、參考其他人的心得。
以下就用實例解釋不同推力大小的四種器材:
△通常主機板上的內建音效,週邊電路都沒有外加OPA或晶體做訊號放大,除了少數Codec有內建放大電路以外,內建音效的推力可以說是零。
△在一般音效卡上,類比訊號從DAC晶片或Codec出來後,還會經過一塊類比電路的放大,圖中的音效卡只使用OPA晶片做訊號擴大,但它宣稱有耳擴功能,也有獨立耳機插孔,可以說是最陽春型的耳擴。
△這也是一張中低階音效卡,但它特別強調耳機插孔的驅動能力,可以應付許多高階耳機。類比電路除了OPA以外,還加上四顆電晶體做訊號放大。其實就一般音響DAC來說,類比電路也是這種OPA加上晶體(或真空管)的設計,其實推力已經很夠。
△這是一台獨立耳擴,跟顯示卡一樣,獨立還是比整合型好,只不過非DIY組裝而有廠牌的「廠機」,除了台灣國產品牌以外,價格通常都要萬元以上,值不值得花這麼多錢,就看你耳機玩到多深了。
突然想到..或許我應該買個音效卡加上耳機應該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