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也有阿凡達,製作3D電影的吉羊公司(下)

台灣也有阿凡達,製作3D電影的吉羊公司(下)

ADVERTISEMENT

上集當中T. K. Song帶大家走訪國內專門從事3D電影拍攝製作的「吉羊數位電影公司」,請他們現身說法3D電影的正確概念、拍攝影片所需的準備環境及條件,還有吉羊數位本身具備的放映室硬體,接下來我們帶大家看一看製作3D電影所使用的軟硬體配備,以及對3D電影相關技術的展望。

Q:能不能為我們介紹一下工作室的硬體配備?

先以電腦工作站來說,目前的比例約是八比二,Mac佔多數。因為Mac平台的穩定性佳、病毒少、而且比較能提供完整、一致性的軟硬體解決方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安全。影音創意產業必須非常注重內容的安全性,能有一個讓人安心的工作平台是最基本的。

至於PC,最主要是負責一些行政用途、以及特效部份,比如Autodesk的解決方案多是以搭配PC為主,這部份就一定要採購PC設備。其它如剪接、調光的部份,都是由Mac來做。

再來看資源中心的設置,工作室的伺服器核心是一台有24顆硬碟的磁碟陣列、搭配Apple的Xserve使用,這個陣列再以「PCI Express」通道連接到每個工作站的「子陣列」。主伺服器的磁碟陣列是以RAID 5組成,可以達到寫入近300MB/s、讀取近350MB/s的速度,附帶一提,伺服器裡的資料都是ProRes4:4:4:4的訊源(註:這是資料量非常龐大、畫質保留程度極佳的非壓縮內容),而且同時必須處理二筆解析度達2048 x 1152的資料,所以我們會需要如此龐大的頻寬。

Q:這麼說來,3D電影的製作成本也不是高得嚇人?

我們一直在提倡一個觀念,不管是不是3D電影,電影的製作必須要朝向「標準化」及「輕量化」這兩個方向走。何謂標準化?包括製作的流程及內容在製作過程中的傳遞都要標準化,可以節省不少製作時間;至於輕量化,就是「用簡單的設備就能拍」,Canon 5D Mark II就能拍出水準很高、畫質很好的影片,再交由一般的電腦處理後製也能產生好成品,不一定非得要百萬或更高等級的廣播級器材,人人都可以是大導演。

當然了,並不代表高級設備就一無是處,具高度藝術性質、記念價值的content,當然就要用最好的器材來拍,不過以迎合普羅大眾的需求來說,產業界的夥伴們應該跳出「高檔器材才代表專業」的窠臼,應當以內容為依歸才對。

Q:現在有軟體可以把2D影片轉成3D,跟一般3D電影會有很大落差嗎?

這要分幾個層面來講。第一,如果是說玩家播放時直接把2D即時轉成3D影片,那麼效果當然不比原生3D來得好,因為前面提過3D有所謂景深問題,很難只靠軟體運算來摸擬,效果有限;第二,如果是說電影公司把拍好的2D影片硬轉成3D,那更是吃力不討好,在美國,要把1分鐘的2D影片轉成3D,需要4萬塊美金,墨西哥則是比較便宜,同樣是需要約一萬塊美金,但是效果差強人意,不如把錢省下來,一開始就以3D影片拍攝。

一開始就以3D影片拍攝也有個好處,很多人在問3D要怎麼轉成2D,其實你在看3D影片時,把一隻眼睛遮起來,就是2D。我們都知道3D影片會有兩個檔案,拿其中一個來播就是2D版了。雖然3D電影是由兩個不同的視角組合而成,但是單獨抽出其中一個,和合成版的角度差異非常小,不至於因為只剩一個角度就讓畫面內容差很多。

Q:看3D電影時,有沒有建議的觀賞位置?

這很難說,其實觀看3D電影的舒適程度會因人而異,很難取得一個標準值。

我們跟榮總的醫師討論過很多次,結論是這種東西關係到眼球的精密構造,有的人坐在前三排看可以非常痛快、享受「伸手就能摸到影像」的快感,有的人位子再怎麼換、就是會頭暈,實在沒有辦法兼顧到每個人的生理特質。

基本上,你到電影院看3D電影,跟在家裡利用電影或投影機觀看的觀賞距離應該是不同的。以在電影院來說,眼球到銀幕的距離是非常遠的,視線聚焦的位置當然也比較遠,換成是在坪數不是那麼誇張的客廳看,聚焦的位置便靠近許多,投影機的投影方式也會跟著改變,所以說「最佳觀賞距離」,真的要視投影環境而定。

Q:現在有家電業者推出了3D電影在家看的相關應用,能否幫我們做一下簡單的分析。

其實相較於拍攝,3D電影的播放這一部份,是非常多元的。每家廠商一定會推出適合自己硬體的解決方案,所以目前會看到這一塊的應用百家爭鳴、並不意外。

如果我們單就3D眼鏡來說,可分為主動式與被動式,被動式的偏光鏡又可分為「線性」與「環型」,線性的效果可能會比較差,你可以嚐試著在觀看3D影片時,左右移動頭部,會發現物體邊緣容易出現殘影,這在環型跟主動式眼鏡上就比較不容易發生。

Q:最後能否與我們分享一下,吉羊對於這塊產業的願景與看法?

其實有件事情很有趣,你可以看到好萊塢3D電影的分級,在3D電影上落實得十分徹底。比如普遍級、給小朋友看的影片,3D的突出部份就會比較保守;反觀限制級的話,動不動就會有蹦出的怪物或橫飛而來的斧頭。

其實不只是技術層面,整個創意產業、內容腳本的發想、包含行銷發行到最尾端的播放,都是大家要再重新學起的地方,值得再好好重新思考一下這個應用對市場會帶來什麼樣的衝擊。

我們這次拍小丑魚,其中有很大一部份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起一套標準的教育機制,以後要再拍3D影片就能按圖索驥,不必再憑空摸索。國外的環境很好,但是要跟他們學習得先付出一定的硬體成本,我們這次算是建立起了非常珍貴的資源,從此就不會再有「要拍3D,卻找不到人問」的情況發生,所以接下來我們會蠻著重教育訓練這一部份,期待能培養出更多的3D電影人才。

CG與實拍電影的難度差別

台灣也有阿凡達,製作3D電影的吉羊公司(下)

▲ 上圖為3D實拍電影與3D動畫的景深估算示意圖。3D動畫的背景,是一個可調整的「物件」,後製時要拉近推遠都不是問題;反觀實拍電影,背景有時候是無限遠的,後製時的彈性非常小。

超高速RAID設備

RAID大家都會架,不過吉羊的資料中心可不是買張陣列卡、找個企業級NAS就解決。圖中的這組陣列,容量是24TB,而每個工作站旁的子陣列則是16TB,其實現在硬碟很便宜了,容量不是重點,「頻寬」是工作站在分享資料時最需要的資源。

所以了,如果你以為每台工作站之間都是靠GbE網路在支撐,那就太小看這個高速環境了,圖中的接頭都是走PCI Express通道,拷貝藍光電影像在喝水一樣。以下三張圖依序為RAID本體、用來管理metadata的Apple Xserve、以及整合資料線路的路由中心。

台灣也有阿凡達,製作3D電影的吉羊公司(下)

台灣也有阿凡達,製作3D電影的吉羊公司(下)

台灣也有阿凡達,製作3D電影的吉羊公司(下)

後記

筆者這次參訪過吉羊數位電影有限公司後,獲益匪淺,原來3D實拍電影不是拿兩台數位相機就能拍這麼簡單。如果各位讀者覺得看得還不過癮,那麼不妨前往吉羊的官網、或者是YouTube的吉羊數位電影頻道,裡面有非常多的素材及資源,可幫助讀者對3D實拍電影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T. K. Song
作者

使用 Facebook 留言
F7b741d4b8c9f20291a60234ba437000?size=48&default=wavatar
1.  Tom (發表於 2010年7月18日 20:57)
文中作者把ProRes 4444說成【是資料量非常龐大、畫質保留程度極佳的非壓縮內容】,這是錯誤的。ProRes 4444是Apple的Code,它有壓縮,資料量比無壓縮的小許多,但畫質讓人無法看出與無壓縮資料的畫質有任何差異。
D596ead8e890b7812910f83b29a9fde7?size=48&default=wavatar
2.  Clark (發表於 2010年7月22日 13:21)
我看到傳說中的乖乖了!!
看來Apple機器也會出包的嘛XDD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