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紅外線感應系統能夠紓解繁忙的交通亂象嗎?
「這套系統試著掌握十字路口的路況,尤其是車輛與自行車靠太近的情況。」蓋德表示,「舉例來說,汽車轉彎轉得太過突然,就可能迫近正好通過的自行車,一場車禍就有可能發生。我們的目標是找出車流與自行車流的動向,並在必要的時候發出警訊。」
上面這些內容不僅是理論,還是已經付諸實行的實務概念。許多先進國家也在進行類似的實驗,比方說在室內體育場架設攝影機,用來監控球迷的動線,以免發生人踩人的意外;紐西蘭則是使用攝影機監控路口的車流量,並在必要的時候對交通進行控管,將車流疏導至流量較低的路線。
▲辨識車輛並不困難,至於辨識行人與自行車就頗有難度。
假如紅外線感應系統能夠發揮預期的效果,就有機會改善都會的交通亂象,替單車族帶來更多的安全。「電腦可利用演算法處理大量且複雜的即時交通資料,計算這個區域有多少行人與車輛,進而估算他們離去的可能路徑。這套系統除了有助於改善交通環境,還可以順便評估區域的經濟結構,甚至是生活機能的完備程度。」蓋德說。
蓋德的說法聽起來有點抽象,下面就用實例來說明:政府根據某個紅外線攝影機的追蹤資料,發現這個區域內的行人總是快步通過,很少在商店與公園停下腳步。政府就可以根據這份資料,在街道設立幾張長椅,給民眾一個休息的機會;或是乾脆多種幾棵樹,給行人一個更舒適的步行環境。
就這樣,政府可以隨時調整該區域的機能結構,形成所謂的回饋循環(feedback loop)。如果調整行動帶來正面效應,將有效提升該區域的生活機能;反之,若行動結果不盡理想,也可以立刻修正,不至於替市民帶來麻煩。
▲利用紅外線攝影機調適交通號誌的示意圖。
既然紅外線感應系統這麼厲害,他是否有機會取代傳統的紅綠燈呢?答案目前還不甚明朗,但是的確有人朝這方向努力。英國紐卡索大學就在紐卡索的市中心進行實驗,在汽車擋風玻璃上安裝感應裝置,根據路況動態調整號誌,若前面有交通事故,還可以回報給駕駛知道。如果行駛在路上的是救護車,號誌會自動變成綠燈以利救護車通行。
「舉例來說,當系統發現道路上的車輛速度偏慢,就會將這條路之後的四個號誌變成綠燈。」紐卡索大學的教授,菲爾布萊絲(Phil Blythe)指出,「在交通打結或是車流量偏高的路段,其中的車輛有機會獲得較高的優先權,讓整體交通流量維持在標準以上。」
▲紅外線攝影機會偵測等紅燈的人數,動態調整下一個綠燈的持續時間。
紅外線感應系統只是眾多類似構想的其中一個,短期目標是改善自行車環境,長期目標則是改善整體的交通環境,進而讓傳統都會蛻變為智慧型都會。如果紅外線感應系統,或是任何概念類似的系統,能夠替單車族帶來更多的安全與便利,我們對此自然是樂觀其成。希望台灣也能早日導入這類系統,對單車族甚至是行人都是一大福音。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