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iMac上還沒有觸控式螢幕?
不過,還有個東西顯然沒有在新 iMac 上出現——觸控式螢幕。當微軟和其他公司堅信多點觸控應該延伸到螢幕上時,蘋果覺得這是完全錯誤的。
「從人體工學的角度,我們對此進行了廣泛的研究,我們相信在桌面電腦的使用場景,伸手使用觸控介面是不舒適的,」Schiller 說,
「iOS 從一開始就圍繞多點觸控體驗設計——你不需要滑鼠介面的那些東西,例如移動游標或是手指點不到的“關閉”按鍵。而 Mac OS 從一開始就是為“非直接操控機制”設計的。這兩個世界的區別是有意為之,這是件好事——我們可以圍繞每個世界的最佳體驗進行優化,而不會把它們揉在一起,成為‘一個最小公約數’的體驗。」
說起微軟,Schiller 說他看到了外界的一致好評,但沒有測試過上周發佈的新產品。他提到微軟全面進入電腦硬體無疑是對蘋果一貫做法遲來的認可。
「令人驚訝的是,他們在一次發佈會上驗證了這麼多蘋果的經驗,並奉我們為黃金準則。這是很大的讚美。」
蘋果仍然堅持在全產品線上使用多點觸控——但他們相信在桌面上,觸控應該是把手放在桌面的體驗。蘋果把行動作業系統中的多點觸控手勢,系統地引進桌面電腦外接設備中,例如: Magic Mouse 和 Magic Trackpad。新的這些輸入裝置,內建了可充電電池,這或許是讓許多人記住這代 iMac 的特色。
「動機就是環保。」
Schiller 還提到,放棄時常需要更換的 AA 電池,蘋果不環保的部分將會越來越少。新的外接裝置只需充電兩小時就能提供一個月的續航,如果你不記得剩餘的電量,只要連上 USB 介面幾分鐘就能保證你半日工作無憂。另外,那些曾為藍牙連接苦惱的人也會愉快地發現,滑鼠和鍵盤一插入就能瞬間匹配上。
為了在這些裝置裡安置電池,Mac 團隊需要重做大量的設計。直到現在,無線鍵盤和觸控板在最上方還都是有一個小小的捲筒型電池槽,它會決定整個用戶體驗。
對於鍵盤來說,把電池槽移走意味著蘋果可以在減少設備體積的同時,把按鍵做得更大。
「我們在今年前不久,花了很長的時間來改進輸入裝置的技術,就像在 MacBook 上那樣。最後我們終於找到突破口,精確的按鍵、打字體驗確實是我們致力追求的。」Bergeron 說。
儘管 Magic Keyboard 的鍵帽比前一代大,但 Bergeron 向我展示了一個擁有更大鍵帽的原型。
「我們在這上面做了非常多的改進,以至於走向了一個極端,所以我們又稍稍地走了回來。」結果是產品具有了極簡風格。「我們在上面放置了儘量多的按鍵,而最大程度地減少了鍵盤的面積,讓它在桌面佔據更少的位置。它比前一代輕,但依然堅實。」
Magic Trackpad 2 的設計做出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它的觸控面積比上一代大了 29%,足以應對 iOS 生態中的多點觸控體驗。
「完整的觸控體驗要求一個更大的觸控板,」Croll 說。「我們相信當你的手臂平放在桌面,這會是非常好的觸控設備。」
因為它可以放在任何地方,無論用戶點擊哪裡都能得到相同力度的回饋。另外它由高品質的玻璃製成,並通過了跌落測試。但能夠支持 Force Touch 可能是它最重要的特性,因為該特性進一步融合了電腦和手機的體驗。
事實上,把 Froce Touch 帶到電腦是 Schiller 的想法,他希望把一個特性帶到蘋果全部的產品上。蘋果第一次有這樣的想法是在它的手錶上,今年帶到了 iPhone 上,而現在是 iMac。
「我們事實上是一個整合的隊伍,」Croll 說。「開發 iOS 的人同時也在開發 OSX,所以他們的大腦中同時裝著兩個產品。」
iMac 可能是卡車,但蘋果正在確保它擁有運動型汽車所有的賣點。
蘋果產品更新背後的邏輯
蘋果是如何更新產品線的呢?我在設備實驗室看到的東西足以幫我解答這個謎題。儘管在外界看來,蘋果遵循著嚴格的產品發佈時間表,但這些主管們堅定信奉著原則——時機成熟前產品不會發佈。
以新的 iMac 為例,新功能背後的動機各有不同:Retina 螢幕代表可行性,Force Touch 代表必要性,棄用一次性電池則代表虛榮心。還有摩爾定律帶來的更快、更便宜的元件。(另有一點:結合了硬碟和快閃記憶體的 Fusion Drive 技術帶來快速、大容量的儲存空間,自發佈以來價格降低了不少。)
儘管沒有明確時間表,一旦開發時限設定好了,團隊就開始專注於讓產品走出實驗室。在開發新 Magic Mouse 的時候,研發人員發現滑鼠按鍵的聲音不對,這意味著他們需要「好聽的」解決方案。
幸運的是,蘋果在 Vallco Parkway 實驗室中有大量的機器可以用來解決這些問題。有台機器專門用來測量滑鼠在不同表面上的摩擦力;有台機器可以將鍵盤或滑鼠放在隔音環境中,非常精確地測量噪音的來源。
在「噪音不對」的案例中,他們發現噪音來自新滑鼠腳墊與平面的摩擦。
舊款的 Magic Mouse 與桌面的接觸面積很大,不過這樣的設計在新的 Magic Mouse 上效果並不好,Bergeron 說:「新 Magic Mouse 的滑動粘滯感比較強,雖然也在合理範圍之內,不過不是我們想要的完美滑動。」
「噪音不對」就是這麼來的。
「解決該問題的方法是設計新的高密度聚乙烯滑鼠腳墊。將腳墊移動到滑鼠底部更加邊緣的部位,這樣就能夠提供更好的體驗,研究結果證明,幾何學原則是影響新 Magic Mouse 體驗最重要的因素。」
在設計了幾個新的腳墊方案後,研發團隊篩選出了最合適的方案。Ternus 向我們解釋了他們如何完成篩選:「將工程和設計團隊的核心人員聚在一起觀察這些設計樣本,當他們一致地說出‘就是這個,聽起來真不錯!’的時候,我們就採用那個方案。」
同樣的情況會不斷在其他細節上進行。「儘管從事了那麼多年的 Mac 研發,我們仍有很多事情要做。這個工作就像是雲霄飛車,一趟跑完,你又會跑到入口再來一次。要做的事太多了。」
可想而知,下一代 iMac 的開發已經啟動了,但他們沒有向我展示那一台。
原文:Medium
> 業配文 & 造神文
>
> http://www.newmobilelife.com/2015/10/14/magic-mouse-2-has-a-idiot-charging-port/
充電孔的設計位置的確有點怪怪的,不過當你知道只充兩小時電就可以用超過一個月之後,其實充電孔在哪裡不太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