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綜觀測試結果而言,Phison 於 BF3 和 Word 有著極佳表現,Photoshop 部分則是居次。而沙場老將 Seagate SandForce,或許可以說它架構設計的優勢,直到近期才得以進一步窺探出來。其寫入速度坐二望一,特別是在各測試階段的變化平穩,從頭到尾的波動最為平直,僅 Photoshop 在 Recovery 階段有大幅度拉高。
Marvell 的表現則是有些令人意外,儘管 88SS9187 也能算是老將了,但終究比 Seagate SandForce SF-2281 還要年輕些。然而測試結果顯示,Marvell 代表組的表現和 SMI 相近,有時 Marvell 稍好、時而 SMI 超前。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也可以證明 4 通道架構的 SMI,確實不見得會比 8 通道舶來品差。
▲ PCMark 8 性能一致性測試:Photoshop 讀取頻寬。
▲ PCMark 8 性能一致性測試:Photoshop 寫入頻寬。
可見台系控制器的成本低於舶來品,而一般測試軟體跑分結果顯示,性能確實絲毫不亞於舶來品,因謂物美價廉而吸引固態硬碟廠商採用。另外我們要強調一點,市場上賣的固態硬碟百百款,這看似簡單的測試其實相當耗時,難以大量群測以取得宏觀論點。再加上各家控制器設計方案產品,亦有搭配組合於調校高低之分,因此以上數據仍以參考為主,並不適合當作絕對值。
高壓測試兩樣情,結果有跡可循
然而一切真的有那麼美好嗎?我們還有深入探討的第二式,也就是送上 ULINK DriveMaster 2012 平台測試。不同於普遍常見的磁碟效能測試軟體,DriveMaster 屬於自動化測試系統的一種,應用範疇包含 SATA 認證測試、通訊協定偵錯、設計驗證產品規格、檢驗產品品質、效能優劣量測等,通常是儲存裝置、磁碟控制器這類廠商才會應用到。
▲ ULINK DriveMaster 2012 自動化測試系統。
ULINK 除了支援我們必要的主系統程式、硬體,亦協助客製化數個測試腳本,常看我們固態硬碟相關文章的讀者們,應該不會對 DriveMaster 感到陌生。就主要的 4K 隨機寫入腳本而言,我們設定在 4K 對齊、Trim、NCQ 作用條件下,該腳本會先行完全抹除固態硬碟再進行寫入測試,從零開始直到完整填滿可用容量 2 次。
所得結果如下圖所示,我們以寫入每 20% 可用容量的數據為觀測點,藉以觀察從乾淨空碟到完整複寫 1 次之間的變化。雖然只是區區複寫 1 次,由於測試會不間斷寫入資料,這將考驗固態硬碟的控制器性能與韌體調校,包含垃圾回收和平均抹除等眾多機制的即時執行成效。途中完全沒有閒置等待空檔,一切都全看臨場反應能力,因此屬於高壓測試型態。
▲ ULINK DriveMaster 2012:4K 隨機寫入測試。
4K 隨機寫入測試主圖,除了查看曲線變化走勢外,寫入 200% 的結尾處為總評估指標。為何看重結尾呢?這可用以表示在比較糟的情況下,不分當時有效使用容量差異,整個磁碟可能的平均表現值。此測試 Marvell 控制器通常有不錯的表現,範例組產品結尾達 8329IOPS,而 Seagate SandForce 控制器一致性極佳,範例組產品到結尾有水準之上的 6235IOPS 表現。
讓我們比較意外的是 SMI,因為過去所測試台系控制器產品,所得結果都和這次 Phison 範例組產品相仿。台系控制器典型表現是開高走低,起始動輒超過 20000IOPS,寫入至 80% 左右衰退到算合理的 10000IOPS 附近,然而關鍵的結尾卻甚少超過 4000IOPS。這次實測 SMI 範例組產品,結果表現達 5913IOPS,是我們所接觸過表現最好的一款,至於 Phison 是不意外的只有 3053IOPS。
▲ ULINK DriveMaster 2012:4K 隨機寫入測試附加參考數據。
除了 4K 隨機存取測試腳本,ULINK 另外還有 Performance Consistency 腳本可用,該測試是基於 4K 寫入、Queue Depth 32 條件進行,我們選擇執行讀取與寫入混合模式,作為綜合估之用。就腳本內的簡易說明來看,系統會紀錄每 1 秒鐘的 IOPS 性能表現,並將 99.9% 最慢的 IOPS 和平均 IOPS 相除,所得結果即為性能一致性測試成績。
▲ ULINK DriveMaster 2012:Performance Consistency 測試。
所得結果最大與平均值,僅供各位參考、比較,觀察重點在於性能一致性數值這部分。所得結果顯示舶來品控制器占上風,Marvell 與 Seagate SandForce 都能達到 80000IOPS 以上,其中後者更高達 10592IOPS,即便是最大與平均值也奪魁。反觀台系控制器都不到 3000IOPS,其中 SMI 整體表現略好,但 2711IOPS 並沒有比 Phison 範例組 2377IOPS 高出多少。
那麼掉速是否有因應之道呢?由於廠商不會透露垃圾回收等機制的運作條件資訊,我們認為評估自己的使用行為,會有助於購買到合宜的產品。如果電腦開機後甚少閒置,由於系統可能每隔幾秒就有存取作業,垃圾回收之類機制恐怕無法妥善作用,我們會建議挑選性能一致性高的產品。反之,如果經常閒置數十分鐘不等時間,大可將關注焦點轉向花費部分,未必需要花大錢追求高性能機種。
採購不二法則:視應用需求挑選
綜觀所有測試結果來說,應該是足以看出台系與舶來品控制器,製作成實體產品到底有那些差異。這次測試也讓我們解開了一個困惑,為何台系控制器製品在 DriveMaster 測試之中,很難繳出令人還算滿意的成績。由 SMI 範例組產品表現來看,我們過去諸多的猜測終於有了一個頭緒,關鍵還是在於韌體調校,各廠控制器的本質性能差距或許沒那麼高。
這間接證明了,即便控制器核心架構設計再優異,也要有良好的韌體調校搭配才能夠發揮出來。台系控制器的特點是買菜送蔥,雖然免錢的東西未必不好,但是也難以奢求它能有多麼高超的表現。製造商如果有心做好固態硬碟產品,該如何在開發成本投資、產品推出速度、性能與價格競爭力、消費者歡迎度等,諸多面向取得平衡點,就成了自己需要深思的課題了。
對消費者而言,我們認為不可逆的趨勢太多了,緬懷著過去實在於事無補,近期如果打算採購 SATA 介面固態硬碟,我們還是那句老話:「依照應用型態、性能要求、預算來選擇」。採用台系控制器的產品並非地雷,重點在於你是否能將它擺放到對的位置,如果可以理性的挑到合宜產品,那倒也沒沒有什麼好抵抗的地方。
測試平台
- 處理器:Intel Core i7-4770K
- 主機板:Asus Z97-PRO(Wi-Fi ac)
- 記憶體:Kingston HyperX Genesis PnP DDR3-1600 4GB x 2
- 系統碟: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 作業系統:Windows 8.1 Pro 64bit 中文版
> 所以平均表現來說SMI比較好?
採用國外控制器的敗筆產品我們也有見過,
這次意外收穫是台灣控制器也能有不錯的表現,
間接證實了關鍵是韌體調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