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今年初的 CES 上,「HDR」這個名詞就好像多年前的「3D」、近兩年的「4K」一樣,出現在多個知名電視廠商的旗艦新品中,其中包括了Sony BRAVIA 電視,並且據Sony的說法,2016 年Sony電視全線 4K 產品都會搭載 HDR 技術。那麼電視上的 HDR 技術究竟是什麼?
什麼是 HDR
對於一款電視而言,最重要的評價標準仍然是畫質無疑。一般來說,影響畫質的要素有五個:
- 一則,空間解析度,即現在常見的 1080P、4K 等;
- 二則,灰階解析度,影響色深;
- 三則,時間解析度,不妨將其理解為影片播放的流暢度或者畫面更新率;
- 四則,色域;
- 五則,亮度的動態範圍。
隨著 4K 解析度的逐漸普及、廣色域技術的大範圍使用、畫面更新率提高到 60fps甚至於更高,逐漸地,亮度的動態範圍成了電視畫質進一步提高的限制。這時,「HDR」就應運而生了。只有在這個方面的加強,用戶才能真正地感受到五方面改善所帶來的真實高畫質感受。
ADVERTISEMENT
「HDR」這三個字母對於多數相機或是智慧手機的使用者並不陌生,現在的影像裝置基本上都內建了 HDR 拍照模式。電視上的「HDR」在定義上,和手機、相機的「HDR」是一致的,即 HDR 三個字母的意思是“高動態範圍(High Dynamic Range)”。
手機中「HDR」是一次性拍多張不同曝光度的照片,以此得到一張寬容度高的照片。你可以說,在手機、相機中講的「HDR」是一種技術、一種功能。
ADVERTISEMENT
而當我們講到電視,電視的 HDR 指的更像是一種標準,或者一種格式。以往的電視動態範圍被稱為標準動態範圍,簡稱 SDR。而相比 SDR,HDR 能讓畫面的寬容度提高,高光處不至於過於明亮以致一片慘白,黯淡處也不至於一片死黑,啥細節也看不到。
(左為不支援 HDR 的電視,右為支援的電視)
ADVERTISEMENT
如果作一個類比的話,SDR 的畫面看來就像一張沒有處理過的普通照片,而 HDR 畫面看起來則像是手機用 HDR 模式拍出的照片。
直下式、側光式背光系統,HDR表現大不同
ADVERTISEMENT
首先需要先瞭解的一點是,液晶螢幕本身是不會發光的,其所有的光都來自電視所搭載的背光系統。而液晶電視的 HDR 也主要仰仗的是背光系統。
螢幕放置背光的位置大致上可分為2類,第一種放置在面板可視區域的邊緣,發光後藉由反射板和擴散板將光均勻傳導到整片面板,稱之為側光式。第二種就是直接把背光源放在面板正下方,稱之為直下式。這2類分別有其優缺點,側光式面板模組厚度較薄,但是相當依賴反射片、導光板和擴散膜的設計,設計或是組裝品質不佳很容易造成面板亮度不均勻。
直下式面板模組厚度較厚,但可平面排列光源、整體亮度能夠提高。直下式注重在該如何將單一點光源均勻分散至其負責的面板區域,反射片和擴散膜的表面加工比側光式複雜。直下式背光源由CCFL轉換為LED時由於發光面積的改變,使面板不同區域能夠呈現不同背光亮度,在消費市場規格戰中能夠標出更好的對比數值。近年側光式面板模組也開始能夠做到區域背光亮度控制,但總體來說還是直下式較好。
▲直下式背光的剖面結構,反射板可能有多種形狀。若未在反射板上下功夫,則可加大背光源與擴散板的距離讓背光均勻射出。
一般來說,直下式背光系統,能實現局部光控,所以亮度動態範圍會好得多,但電視的機身厚度就難以控制;側入式背光系統能讓電視的厚度做到極致,但亮度動態範圍的表現就堪憂了。
不過,電視的「HDR」這個概念和之前的「4K」概念一樣,不單是電視本身,而是一套從拍攝設備、到內容傳輸、再到內容顯示的完整系統。
而當今情況下,能完全實現 HDR 三個環節的情況並不多,不少拍攝設備並不能得到具有高動態範圍特徵的內容,信號傳輸也會損失不少品質,並且原生 HDR 的素材也並不常見。
電視畫質在未來還會如何發展?
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一輩都表示,自己已經很久不開電視了,電視更多的時候,僅僅扮演的是客廳中的一個裝飾,所以電視的畫質真的就不再重要了嗎?
當然不是這樣,儘管電視畫質的重要性可能正在讓位于智慧系統、超薄/超窄邊框設計,但我們也要看到有更多的電視畫質方面的技術或者說概念在登場,4K 之後出現了 HDR 概念,那麼 HDR 之後又會出現什麼呢?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