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裝配低價位 Core i3,性能即超越 UCFF 架構產品
DeskMini 110 實際體驗,我們安裝 Core i3-6100 處理器(TDP 51W),其基礎規格為 2 核心/4 執行緒、基礎時脈 3.7GHz,至於內建整合的 HD Graphics 530 內顯,基礎時脈為 350MHz、動態超頻 1.05GHz。由於 Intel 提供樣品大多為裸裝版本,我們改為裝配 Haswell 世代 Pentium 盒裝散熱器,其解熱能力和 Core i3-6100 盒裝品所提供的有些差異,因此溫度相關資訊僅供參考。
記憶體則是使用 Kingston 的 HyperX Impact DDR4 SO-DIMM(HX421S13IBK2/16),雙通道組合單支容量 4GB,DDR4-2133 運作組態時序設定在 CL13〈CL 13、RCD 13、RP 13、RAS 35、RC 50〉。至於固態硬碟如同以往測試 UCFF 類產品,使用 Plextor 所推出 M6e(256GB、PCIe 2.0 x2、AHCI),另因 DeskMini 110 產品設定因素,並未一併安裝無線網路卡。
▲ 測試環境組態:Core i3-6100 處理器、DDR4-2133 記憶體 4GB x 2、PCIe 2.0 x2 AHC
I 固態硬碟。
今年 4 月我們曾經測試 MSI 所推出 Cubi 2 Plus,這款以 Mini-STX 作為基礎開發的套裝電腦,是裝配 Core i5-6400T 處理器(4 核心/4 執行緒、基礎時脈 2.2GHz、動態超頻 2.8GHz、TDP 35W)。當時和 UCFF 常見採用的 Core i5-6x00U 行動超低電壓處理器概略比較,Cinebench 的 CPU 項目性能高出 40% 以上,常見解壓縮軟體也有超過 20% 的性能勝差。
那麼僅雙核心的 Core i3-6100 表現又是如何呢?和裝配 Core i5-6400T 的 Cubi 2 Plus 簡單比較,儘管 CPU 項目稍微落後,但是單核心運作性能反而高出一截,包含內顯 OpenGL 表現同樣高出不等幅度。至於 7-Zip 與 WinRAR 方面,Core i3-6100 分別領先 11%、17% 左右,如實呈現一分電力一分性能的差異,這是我們認為 Mini-STX 更能滿足運算需求的依據。
▲ CINEBENCH 測試:左圖 R15 版、右圖 R11.5 版。
▲ 7-Zip 效能測試:整體評等 11558MIPS。
▲ WinRAR 基準測試:速度約為 5274KB/s。
我們連帶一併簡測記憶體與磁碟性能,所得結果達到產品設計應有表現,DeskMini 110 並未因故使其表現不如預期。在這基礎下進行 PCMark 測試,由於儲存裝置類型不同,先前測試 Cubi 2 Plus 表現和 GIGABYTE 的 BRIX s(裝配 Core i5-6200U)互有高低。Core i3-6100 與之相較,Home conventional 和 Creative conventional 模式成績高出約 22%,Work conventional 差距更拉開到 25% 上下,區區桌上型 Core i3 要跑贏行動超低電壓 Core i5 算是輕鬆。
▲ MaxxMEM:記憶體傳輸評分 24.33GB/s。
▲ CrystalDiskMark:最高存取速度在讀取 700MB/s、寫入 570MB/s 左右。
PCMark 8 測試:Home、Creative、Work 各測試模式數據。
透過變電家輔助觀測,我們所使用配備在待機時耗電量大約 16W,先前所測試 Cubi 2 Plus 約為 12W,UCFF 類產品則是能控制在 10W 或以內。至於利用 OCCT 燒機測試時,觀測最高耗電量大約是 58W,達到比較組產品的倍數。對個人應用而言,加以考量性能表現因素來看,這差距理應當是能夠接受,畢竟性能體驗較佳這點無價。
▲ OCCT 測試期間 HWMonitor 紀錄運作組態,處理器最高溫度 71℃。
內顯性能等級相近,但 4K 影片播放更流暢
內顯性能由於 3DMark 近來改版幅度較大,新舊數據硬是相比可能不大公正,因此這部分我們不予置評。至於 Unigine 兩套測試軟體的情況相仿,我們這次記憶體是以雙通道模式運作,先前所評測 Cubi 2 Plus 原廠設置為單通道。因此測試結果和預期相近,Core i3-6100 表現高出一截,這顯示記憶體對於內顯的性能影響甚鉅,組裝這類型電腦得留意之。
▲ 3DMark:Sky Diver、Cloud Gate 測試模式數據。
▲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 4.0 測試:左圖 1920 x 1080、右圖 1280 x 720。(低貼圖品質設定)
▲ Unigine Valley Benchmark 1.0 測試:左圖 1920 x 1080、右圖 1280 x 720。(低貼圖品質設定)
最後我們同樣進行 H.265/HEVC 格式影片播放試驗,除了以往常用的 K-Lite Codec Pack 播放器,這次另外加入 PotPlayer。因為在某些硬體組合下,PotPlayer 硬體解壓縮效率表現較佳,所以我們將之一併納入評估。所得結果都令人滿意,播放我們所認定指標性規格影片(10bit、29.97fps、總位元速率 >50000kbps),畫面與音效都相當流暢,得播放 59.94fps 影片才會出現間斷現象。
▲ DXVA Checker 偵測資訊:支援 HEVC_VLD_Main 與 HEVC_VLD_Main10 項目,其中 10bit 解碼是基於 GPGPU 模式運作,因此吃重處理器效能。
▲ H.265、10bit、3840 x 2160、29.97fps、總位元速率 51402kbps 格式影片 - 使用 PotPlayer 播放。(點圖可放大)
▲ H.265、10bit、3840 x 2160、29.97fps、總位元速率 51402kbps 格式影片 - 使用 K-Lite Codec Pack 播放。(點圖可放大)
▲ H.265、8bit、3840 x 2160、29.97fps、總位元速率 25919kbps 格式影片 - 使用 PotPlayer 播放。(點圖可放大)
▲ H.265、8bit、3840 x 2160、29.97fps、總位元速率 25919kbps 格式影片 - 使用 K-Lite Codec Pack 播放。(點圖可放大)
各方面條件兼具,格外適合取代入門大桌機
以 DeskMini 110 作為範例,可以看出來 Mini-STX 具備諸多優勢,包含應用便利性、組裝彈性、成本、性能等。視機殼設計而定,體積能比 Mini-ITX 小上數倍,占用桌面空間只比 UCFF 大 3 倍左右,仍然符合現代居家、商業應用對於小的定義。組裝彈性則是基於採用桌上型處理器,能夠自由選擇合適需求與價位的組合,不像 UCFF 毫無更動的彈性,更遑論是完全自選零組件 DIY。
我們所使用 Core i3-6100 參考報價為 117 美元,UCFF 產品常用 Core i5-6200U 則是高達 281 美元,莫大價差會反應在組裝,或是購置套裝電腦的成本上。況且即便只使用 Core i3,性能表現可是媲美行動超低電壓 Core i7/i5,經濟實惠又更能滿足性能需求,或說可以讓電腦用得更長久。唯一需要取捨的是耗電量,畢竟性能是建立在這基礎上,必須要有魚與熊掌難以兼得的認知。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