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在全球環保意識節節高漲的時代浪潮下,EV電動車的全面崛起看來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各家車廠紛紛在電動車技術方面投入大筆心力開發,要在這個大市場之中奪得先機,好在消費者心中留下最優電動車的印象。也就如此,美國政府每年通過30萬件的專利申請案,外媒就從中發現幾大車廠近日被核准的電動車技術專利文件,通過解析這些專利文件,也許可以一窺電動車未來的發展趨勢。
Toyota:行進間充電(Wireless, In-Road Charging)
ADVERTISEMENT
申請時間:2015年7月30日
核准時間:2017年2月2日
ADVERTISEMENT
在行進間充電的技術早在數年前就已經被提出來,Volvo就曾在瑞典的測試中心鋪設一段400米長、埋有電纜的道路,在車輛行駛上方時就會展開電纜,如電氣化火車般的與車輛底盤接觸並充電;韓國龜尾市也鋪設一段長達12公里的充電道路,提供電動公車能夠在行駛間充電。在荷蘭也曾有設計師提出結合感應線圈與夜光道路到概念,希望一併解決道路安全與電動車行駛距離不足的問題。
↑荷蘭設計師曾提出綠能道路的概念
ADVERTISEMENT
要達成真正實用的電動車行進間充電,在技術上還有許多難點,例如無線充電高功率的耗能與電磁波外洩等等問題。Toyota和日本各大研究所合作開發一套磁場共振式的無線充電技術,磁場共振式無線充電相較於電磁感應、無線電波兩種方式,在傳輸耗能與電磁波外洩兩方面皆有較優異的表現。
↑近年無線充電技術有突破性的進展,但要達到行進間充電的理想狀態仍有段路要走
ADVERTISEMENT
Toyota此套無線充電系統透過車輛前方的一組資訊傳輸器,將該車的磁共振資訊(例如頻率、電池飽和度等)傳輸給前方道路上的供電模組,鋪設在道路上的供電模組再依照車輛的資訊調整磁共振的狀態,只要在道路上鋪設足夠的供電模組,理論上就可以達到車輛行進間持續充電的理想狀態,但在鋪設與建造上,肯定還有許多現實考量必須解決。
Tesla:更聰明的導航系統(Navigation System)
申請時間:2015年3月19日
核准時間:2017年2月2日
Tesla認為車上的導航系統還不夠聰明,於是著手開發一套結合能源管理系統和導航資訊的智慧型導航,此套系統可以依據電池狀態、駕駛習慣、以及導航路徑的路況與氣候,精確的判斷行駛里程數,並自動搜尋可用的充電站,提出該趟旅程的行駛方案,駕駛人若有修改需求,導航方案也會隨之更新。Tesla表示,只要駕駛人乖乖地遵守這套導航系統提出的方案,基本上是不會有「顧路」的問題出現的。
↑乖乖跟著導航走,就不怕"顧路釣車"
Ford:EV節能提醒("EV Later" Button)
申請時間:2015年7月31日
核准時間:2017年2月2日
Ford提出一套EV行車能源管理系統,此套系統包含了多個感應端子,負責收集例如冷氣、燃油、馬達、影音娛樂設備等等的耗能資訊,並結合導航資訊與電池管理系統,主動提醒駕駛人該如何改善駕駛習慣,或者在觸控螢幕上透過圖示提醒哪些是多餘的耗能系統,駕駛人能夠直接藉由觸控螢幕調整行車系統的開關或功率,此套系統也內建數種行車模式,例如高速行駛模式、低速行駛模式、都會擁塞模式等,其將會依照當時的行駛狀態主動切換不同的模式,讓駕駛人能以最節能的方式行駛在道路之間。
Nissan:充電站管理系統(Charging Circus Controller)
申請時間:2015年7月31日
核准時間:2017年2月2日
EV電動車在現在市場上雖然數量佔比仍不算多,但Nissan注意到尖峰時間或是人潮密集的都會區中,EV充電站似乎不大夠用。他們研究過後發現,並不是充電站的數量不夠,而是多數駕駛的認知尚未改變,充電站應該是屬於和加油站同類型的能源供給地點,而非「停車場」。許多駕駛就將電動車停在充電站上,一停就是大半天,導致真正需要充電的人無法使用。
Nissan就提出了一套管理系統,由供電系統判斷車輛的能源飽和狀態,在達到一定飽和度之後,便會藉由車輛識別系統通知車主前來取車,若是車主不理會而繼續佔用充電站,其將額外收取規費作為佔據充電站車位的代價。
↑俗話說的好,佔著茅坑不拉屎的行為最討人厭了
- 本文轉載自iscar,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