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開啟重返榮耀之旅,正式推出 Ryzen 處理器暨平台

AMD 開啟重返榮耀之旅,正式推出 Ryzen 處理器暨平台

ADVERTISEMENT

AMD 全新一代高性能處理器暨平台,歷經從原始代號 Zen 更名為 Ryzen,終於在今日正式解禁推出銷售。這陣子不斷出現劇情透露資訊,相信大家對 Ryzen 兩三事與性能,已經有了些許概念。儘管如此,我們還是依據 AMD 最終正式版資料,彙整一些重點讓大家參考

全新架構採 14nm 製程生產,力戰霸主 Intel

Ryzen 平台原始代號為 Zen,早在 2015 年就已經露臉,更名為 Ryzen 象徵進入全新里程,這平台會持續發展幾年。AMD 強調植基於 Zen 架構,產品具有高性能、數據吞吐量、優異電力效率比、可擴展彈性等特點,得以為時下遊戲、VR、高負載多工、影音編輯、影音串流等,各式個人與專業應用帶來良好的性能體驗,以及高性價比的全新選擇。

目前已知 Ryzen 桌上型處理器,劃分為 Ryzen 7/5/3 等 3 個系列,分別鎖定性能愛好者、高性能、主流消費族群。詳細命名規則可以參考下圖,主要產品皆具有可超頻彈性,其中型號後綴 X 版本,更具有 2 倍的 XFR 超頻空間。AMD 首波推出產品為 Ryzen 7 系列,細部型號是 1800X、1700X、1700,全為 8 核心 16 執行緒架構設計。

AMD 開啟重返榮耀之旅,正式推出 Ryzen 處理器暨平台
▲ Ryzen 家族處理器產品命名規則。

AMD 開啟重返榮耀之旅,正式推出 Ryzen 處理器暨平台
▲ Ryzen 具備 XFR 超頻功能,型號後綴 X 版本具有加倍的超頻空間。

Ryzen 7 系列除了劍指 Intel 旗下旗艦平台,戰線也擴及主流性能平台最高階產品,可參考下方 AMD 所預設競爭目標對應表。Ryzen 7 1800X 對上 Core i-6900K 是場 8C / 16T 的對稱競爭,然而 AMD 開出價格僅只有 499 美元,還不到 Intel 牌價的一半。至於 Ryzen 7 1700X / 1700 與對手相較,實體核心分別多出 2 與 4 個,參考價格則是互有高低。

我們認為這存在些想像空間,核心數量多固然有其優點,但是單核心運算能力對真實應用有何等影響,這還有待 AMD 釋出更多樣品才能完整窺探。因為如同 Intel 新處理器暨平台推出前夕,只會挑選最高階處理器送測,AMD 也是只提供了 Ryzen 7 1800X。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Ryzen 7 是透過 14nm FinFET 製程生產,電力效率比、溫度理應當迎頭追上 Intel。

AMD 開啟重返榮耀之旅,正式推出 Ryzen 處理器暨平台
▲ 當下所上市 3 款 Ryzen 桌上型處理器,價格與競爭目標產品比較簡表。

AMD 開啟重返榮耀之旅,正式推出 Ryzen 處理器暨平台
▲ Ryzen 當前的記憶體支援頗有限制,只能靜觀是否有轉變的可能性,因此並未詳述之。

官方所標示 TDP 最高也不過 95W,其中 Ryzen 7 1700 更只有 65W,可別忘了後者也是顆 8C / 16T 處理器。反觀 Intel,旗艦平台標示 140W 屬於常態,然而 4C / 8T 的 Core i7-7700K 亦達 91W。儘管 AMD 與 Intel 雙方,對於 TDP 這字眼的定義稍有差異,但 AMD 比起自家既有 FX 系列在 95~220W 之譜,新架構與新製程確實值得期待。

AMD 新設計了 3 款 Wraith 系列散熱器,亮點莫過於其中 2 款導入 RGB LED 發光功能,這在敵我雙方陣營都算是新嘗試。其中 Stealth 與 Sprire 的 TDP 訂在 65W,Stealth 暫定為 Ryzen 5/3 系列盒裝附屬品,而 Sprire 是搭配其他型號未後綴 X 產品。至於 Max 只提供給 OEM、ODM 廠商,TDP 是為最高的 95W,得留意型號後綴 X 的產品並未隨附散熱器。

除此之外,AM4 相容舊有 FM2+ 與 AM3 所適用,官方稱之為 clip-style 的典型散熱器。簡單而言,AMD 原廠特定舊有以及結構相仿的第三方品牌散熱器,無痛相容 AM4 的機率很高。反觀各式壯碩、特異,而且有專屬固定配件的第三方品牌產品,則是得依各家廠商所公告相容性為準。由於 Ryzen 所標示 TDP 不高,既有相容散熱器大可沿用,這是其優點之一。

AMD 開啟重返榮耀之旅,正式推出 Ryzen 處理器暨平台
▲ 圖例為 Ryzen 7 1800X,並不會提供原廠散熱器。 

AMD 開啟重返榮耀之旅,正式推出 Ryzen 處理器暨平台
▲ 全新 Wraith 系列散熱器計有 3 款,盒裝產品有機會見到的是 Stealth 與 Spire。

晶片組隨之全面進化,亦相容於新 APU

Ryzen 處理器腳位稱為 AM4,訊號腳位約有 1331 個,因此亦稱為 Socket 1331。除了 Ryzen 系列採用,未來新一代 APU 也會加入,並且相容於下述晶片組產品。首波用以搭配桌上型 Ryzen 的全新晶片,依定位由高至低分別為 X370、B350、A320,特點是全面內建整合 USB 3.1 Gen 2(連接埠數量有別),磁碟控制器一律提供 RAID 0/1/10 功能。

這 3 款主要晶片組,和 Intel 產品之間的競爭關係式如下圖所示,可看出 AMD 規格給得比 Intel 來得豪邁。特別像是 B350,保有超頻功能、內建 USB 3.1 Gen 2 與 RAID,儘管 USB 3.1 Gen 1、SATA、PCIe Lanes 配置數量比 X370 少,但是已經足敷使用。表格內並未提及對手的旗艦平台晶片組,如同另一張簡報所顯示,X370 將之連同 Z270 / Q270 一併鎖定。

AMD 開啟重返榮耀之旅,正式推出 Ryzen 處理器暨平台
▲ 桌上型 Ryzen 適用晶片組與競爭目標對應簡表。

AMD 開啟重返榮耀之旅,正式推出 Ryzen 處理器暨平台
▲ X299 是 Intel 預定於第 3 季推出的下一代旗艦平台,AMD 也已經鎖定之。

進一步來看儲存支援性,NVMe 通訊協定支援再基本不過,然而基於晶片組所內建 PCIe 通道數量因素,SATA 與 PCIe NVMe 可提供數量稍有限制。NVMe 固態硬碟基本配置,全系列晶片組預設為 PCIe x2,若要使用 PCIe x4 得割捨 2 組 SATA。此外,僅 X370 預設可提供 6 組連接埠,B350 和 A320 同為最多 4 組,使用 PCIe x4 NVMe 都得減掉 2 組。

AMD 開啟重返榮耀之旅,正式推出 Ryzen 處理器暨平台
▲ 桌上型 Ryzen 適用晶片組規格配置簡表。

桌上型 Ryzen 處理器發表推出同時,幾大主機板廠的相對應製品,也會陸續一併上市銷售。甚至可以說,廠商久逢可以另外發揮設計功力的機會,這次還頗為捧場支持。如下列 Asus 與 MSI 製品,都是採用 X370 晶片組,屬於高階定位的新品。除了植基於晶片組的功能,也導入 Intel 平台同等級產品上可見的設計,能讓玩家打造出理想的性能平台。

AMD 開啟重返榮耀之旅,正式推出 Ryzen 處理器暨平台
▲ Asus ROG CROSSHAIR VI HERO。

AMD 開啟重返榮耀之旅,正式推出 Ryzen 處理器暨平台
▲ MSI X3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

也許你想對 Ryzen 架構瞭解更多,然而殘酷的現實是台灣 AMD 直到今天中午前後,才陸續提供成套測試樣品,以及進一步的書面資料。就算我們能夠無師自通,搞懂今早產品說明會所並未提及,看來比較有料的那份簡報內容,也難以在短短數小時內消化完畢。同理,在本篇文章內你也不會看到性能測試比較數據,因為撰寫本文期間還在努力孵數據,coming soon!

bisheng
作者

前 PCADV 編輯、現 BenchLife 玩票性質打雜工 https://benchlife.info

使用 Facebook 留言
小白
1.  小白 (發表於 2017年3月03日 00:21)
小編辛苦了,期待詳細的測試數據 (⊙ˍ⊙)

存錢好一陣子了,就是為了要準備入手 RYZEN (⊙ˍ⊙)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