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在去年 Nikon 推出了一支規格定位極其獨特的鏡頭,焦段 105mm,光圈 f/1.4,環顧各家相機品牌還未曾推出這樣的鏡頭,不僅重現 Nikon 經典的 105mm 焦段,更以 f/1.4 大光圈強調三次元空間的描寫能力。
細究以光學起家的 Nikon 歷史,在人像焦段上曾經推出不少相當經典的銘鏡,例如 Nikkor 58mm f/1.4、Nikkor 105mm f/2 D 等等,更早之前的手動對焦老鏡時代,還有 Nikkor 105mm f/2.5 這顆著名的「阿富汗少女鏡」,105mm 焦距對 Nikon 來說具有格外特殊的意義,如果計入微距鏡還得要加上 105mm f/2.8 Micro G 這顆,算起來 Nikon 在 105mm 焦段上推出的鏡頭著實不少,而選在創立 100 年的前夕(2016 年)推出這顆世界首創的 105mm f/1.4 E,頗有種重塑經典,向以往致敬卻又更上層樓的意味在。
ADVERTISEMENT
新的「E」世代電磁光圈鏡頭
我們回頭來看去年新推出的 Nikon AF-S 105mm f/1.4E ED 這顆鏡頭,從型號上可以看出它屬於新的「E」電磁光圈系列,並且具備 ED 鏡片,同時也是全球第一款使用 105mm 焦距、f/1.4 光圈的鏡頭,如果你是 Nikon 人像鏡的愛好者,一定會聯想到 Nikkor 105mm f/2 D 這顆鏡頭,但這兩顆鏡頭不僅僅光圈差了一級,就生產年份來說也是不同年代的產物,加上新的 105mm f/1.4 加入了奈米塗層與電磁光圈,新科技的加持下必然有較亮眼的表現。
▲重量幾乎要一公斤(985g),拿在手上相當沈重的一顆鏡頭。
ADVERTISEMENT
Nikon 的經典焦段:105mm
事實上,105mm 對可換鏡系統來說也是比較特殊的焦段,一般我們會將 85mm 視為中近距離的人像解決方案,而將 135mm 視為中長距離的人像拍攝手段,在中間的 100 或是 105mm 反倒是其他廠牌較少觸及的部份,一般若要在 100mm 附近的焦距拍攝人像,有些人會選擇使用 100mm 微距鏡,或是 70-200mm f2.8 這類三元鏡。但凡是有在拍攝人像的玩家都知道,鏡頭的焦段雖然可以取代,超大光圈卻是無法取代的,因此可以預期的,在大光圈加持下的 Nikon AF-S 105mm f/1.4E ED,其空間切割能力與三次元描寫力將會是這顆鏡頭的重點所在。
ADVERTISEMENT
就規格來看,Nikon AF-S 105mm f/1.4E ED 用料相當扎實,鏡片組成為 9 枚 14 群,內含 3 枚超低色散鏡片,與奈米結晶塗層(Nano Crystal Coating),光圈葉片 9 枚,口徑是驚人的 82mm,採用 SWM 對焦系統與內對焦設計,最近對焦距離 1M,放大倍率 0.13x,重量重達 985g,且台幣 77,000 元的售價亦不便宜。
Nikon AF-S 105mm f/1.4E ED 規格表
- 接環:Nikon FX 全片幅
- 光圈:f/1.4~f/16
- 鏡片組成:9 群 14 枚
- 視野:23° 10′(全片幅)、15° 20′(APS-C)
- 對焦:SWM 內對焦
- 光圈葉片:9 枚圓形
- 最近對焦距離:1M
- 放大倍率:1/7.7
- 濾鏡口徑:82mm
- 重量:985g
- 尺寸:約 94.5x106 mm
- 遮光罩:HB-79 Bayonet 圓形遮光罩
- 塗層:納米結晶塗層、氟塗層
- 建議售價:77,000 元
▲使用圓形遮光罩,外觀同樣繼承了辨識度相當高的「金圈」特色。
ADVERTISEMENT
為了測試這顆鏡頭,我們使用 Nikon D810 作為測試機身,拍攝一系列「畫質測試」「散景測試」「邊角失光」「紫邊色散」「人像實拍」等測試照片,以下是鏡頭諸元及介紹。
鏡頭介紹
▲本次測試使用 Nikon D810 作為測試機身,這顆鏡頭龐大的體積似乎比較適合用在 D800 系列的機身上,如果裝在 D610 或是 D750 身上可能會需要裝個垂直手把較稱手些。
▲82mm 的大口徑、超大的前玉、辨識度極高的金圈與寬大的對焦環,一入手就令人感到這是一顆相當高階的鏡頭。
▲鏡頭側面擁有的操作鈕僅有對焦模式切換而已,可惜的是這顆鏡頭並沒有具備防手震功能(VR)。
▲搭載 9 片圓形光圈葉片而非 11 片光圈葉片,光圈值範圍為 f/1.4~f/16
▲這張圖展示了 Nikon AF-S 105mm f/1.4E ED 在各光圈值下(f/2~f/16)的圓形光圈表現,看起來在 f/4 時光圈最接近正圓形,但這對散景是否會有影響?後續我們也有詳細的測試。
▲Nikon 的「金牌」,從上可看出 N 鍍膜、E 電磁光圈、ED 鏡片等資訊,也具備了對焦距離顯示窗。
▲裝上遮光罩又更大一顆了,拿上手上的存在感非常強烈,它是一顆不太適合偷拍的鏡頭。
▲這顆鏡頭的鏡片有多大?這是真實的比例而非合成,就筆者個人來說算是相當喜歡這種前玉巨大的鏡頭。
▲毫不意外是金屬接環(廢話),且接環處具備防塵橡膠環設計。
Nikon AF-S 105mm f/1.4E ED 畫質測試
中央與邊角畫質測試樣張:
以下以 f/1.4~f/16 各光圈值拍攝,測試鏡頭中央與邊角畫質,並擷取 600x400 像素並列比較。
中央畫質測試
可以看出鏡頭在光圈全開下畫質較為鬆散,但隨著每一級光圈縮小帶來的畫質增益也很明顯,縮至 f/2.8 畫質就相當銳利,而最佳畫質落在 f/5.6 左右,最小光圈 f/16 的畫質約略比 f/2.8 還稍差一些。
邊角畫質測試
擷取畫面右下角 600x400 畫素比較,與中央畫質相比,邊角畫質的變化較沒有這麼明顯,最佳畫質大約也是落在 f/5.6 左右,而因為邊角失光的緣故,開放光圈 f/1.4 比其他畫面都來得暗上一些。
必須要說明的是,這項畫質測試是屬於 10 公尺內距離較近的實拍測試,而一般我們所知的 MTF 圖或實驗室測試的畫質,大多是對無限遠的目標拍攝測試,因此這項較近距離的測試並不一定能反映真實的畫質表現,但考量到人像拍攝上大多不會距離目標太遠,相信此測試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Nikon AF-S 105mm f/1.4E ED 實拍畫質測試
畫質測試圖例固然是重要的參考指標,但真正的畫質還是要看實拍,比較符合此鏡頭的使用情境。以下我們用光圈全開的人像實拍照片與 100% 擷取照片並列給大家參考。
▲f/1.4 1/1000s ISO 200
上圖的實拍測試圖有修過膚色,因此在照片色調與明亮度上有所差異,而本篇評測文中僅有人像照片是經過膚色修正的,其他都是為經任何後製軟體修圖拍攝。下圖則是測試圖 100% 擷取( 720x480 畫素)。
▲上圖 100% 擷取(720x480 畫素)
另一張圖例:
▲f/1.4 1/1000s ISO 200
▲上圖 100% 擷取(720x480 畫素)
拍攝貓毛的細節:
▲f/1.4 1/1250 ISO 200
▲上圖 100% 擷取(720x480 畫素)
▲f/1.4 1/1000s ISO 200
▲上圖 100% 擷取(720x480 畫素)
從以上測試圖可以看出,這顆鏡頭在 f/1.4 光圈全開時畫質其實是偏軟的,甚至略帶一些柔焦的效果,這算是符合人像鏡的特色,不過在縮一級光圈之後畫質就顯得較為銳利了。以下是縮光圈至 f/2.0 所拍攝的圖例:
▲f/2.0 1/250s ISO 200
▲上圖 100% 擷取(720x480 畫素)
▲f/2.0 1/2500s ISO 400
▲上圖 100% 擷取(720x480 畫素)
Nikon AF-S 105mm f/1.4E ED 散景表現
身為人像鏡頭與前所未見的 105mm f/1.4 規格,這顆鏡頭的重點必定是在散景與所謂「空間切割」的能力,以下照片也是採用光圈全開所拍攝:
▲f/1.4 1/1250s ISO 200
▲f/1.4 1/1600s ISO 200
不僅僅是被攝物後方的散景,在被攝物前方的前景處理也相當出色,這點從具有複雜輪廓的樹葉來說尤其明顯,不過較可惜的是這顆鏡頭借測期間天氣都是陰天,因此無法測試到樹葉在太陽之下反光的複雜光點表現。
▲f/1.4 1/1250s ISO 200
▲f/1.4 1/1000s ISO 200
各光圈值散景比較
以下採用 f/1.4~f/16 各級光圈拍攝(由於是 Gif 格式因此照片會有斷階問題),比較不同光圈值下的散景表現。
邊角失光測試
鏡頭在 f/1.4 光圈全開時有明顯的邊角失光,但縮至 f/2.0 就大幅改善,而在 f/4 之後邊角失光就屬於可忽略的範圍,基本上大光圈鏡頭或多或少都有些邊角失光的狀況,這點筆者認為只要不太誇張都算是很正常的範圍。
紫邊測試
紫邊測試樣張:
以下擷取測試樣張中央 600x400 畫素檢視紫邊色散狀況:
以上照片是在陰天環境下所拍攝,對比與反差比晴天來得更小,但仍可拿來測試紫邊表現。這顆鏡頭用了三枚 ED 鏡片,在色散的抑制上理應不錯,不過在光圈全開時仍有一定程度的紫邊,焦後色散則呈綠色表現。
焦點上的紫邊色散縮至 f/2.0 就改善非常多,焦後的綠色色散則要大約縮至 f/4.0 才較可忽略,而全部的色散大約在 f/8 之後就幾乎完全消失。如果是擔心在太陽下拍攝人像的色散問題,筆者是認為在兼顧散景的狀況下縮至 f/2.8 的表現可能較為理想。
Nikon AF-S 105mm f/1.4E ED 實拍照片
以下實拍照片使用 Nikon D810 做為測試機身所拍攝,除了人像實拍照部分有修正膚色之外,其餘照片均採用機身直出沒有經過任何後製,若欲觀看原圖可至此相簿。
▲f/1.4 1/1250s ISO 200
▲f/1.4 1/160 ISO 720
▲f/1.4 1/1250s ISO 200
▲f/1.4 1/800s ISO 200
▲f/1.4 1/8000 ISO 200
▲f/1.4 1/1600s ISO 200
▲f/1.4 1/160 ISO 900
▲f/1.4 1/1250s ISO 200
▲f/1.4 1/1600s ISO 200
▲f/10 1/250 ISO 200
▲f/1.4 1/250 ISO 200
▲f/1.4 1/1600 ISO 200
▲f/1.4 1/1600s ISO 200
▲f/8 1/250 ISO 200
▲f/1.4 1/200s ISO 200
▲f/8 1/250 ISO 200
▲f/2.0 1/500s ISO 200
▲f/1.4 1/160 ISO 1000
▲f/1.4 1/1000s ISO 200
▲f/1.4 1/160 ISO 1800
▲f/1.4 1/1000s ISO 200
▲f/11 1/320 ISO 200
▲f/1.4 1/1600s ISO 200
▲f/1.4 1/160 ISO 720
▲f/1.4 1/1600s ISO 200
▲f/1.4 1/2500s ISO 200
▲f/5.6 1/160 ISO 1250
▲f/1.4 1/1000s ISO 200
▲f/1.4 1/8000 ISO 90
使用心得與總評
由於這次測試期間較短僅一週餘,且測試期間的天候都不算好,幾乎全數的照片均是在陰天所拍攝,實拍照因此顯得較「平」了一些,對這顆強調立體感的鏡頭來說著實有點可惜,且人像照片幾乎全數採用 f/1.4 最大光圈拍攝,實拍照畫質上較軟也是可預期的。
從特性上來看,這顆鏡頭可說是很標準的人像鏡頭,全開光圈畫質較軟、較不注重放大倍率,且不具備 VR 防手震,在 f/1.4 拍攝時會帶給人一種柔焦般的感受,但這些特性反過來說,也讓它在一般用途上就比較受限,沒有防手震與 1M 的最近對焦距離,筆者會認為它在一般室內環境下是比較難發揮的(棚拍除外)。
在運用這類鏡頭時也必須注意大光圈的對焦問題,即使筆者使用的測試機身是 Nikon D810,但受限於大光圈的光學特性,在全開光圈拍攝人像時需要非常注意準焦的問題,筆者在一個下午的外拍過程中,有許多次機身對到眼睛,但實際上準焦區域卻再更往前一些,這也讓筆者在後續選圖上篩掉了不少還不錯的照片。這顆鏡頭在 f/1.4 拍攝人像時,景深可能僅僅只有一個眼球的深度而已,莫非對散景有種偏執,筆者還是建議縮光圈至 f/2.0 或 f/2.8 以求得比較保險的景深與較好的畫質。
在 DxO Mark 的評測上,這顆鏡頭在 D810 機身上的測試奪得總分 43 分,在銳利度的表現上是 33分,並沒有比自家人像鏡 Nikon 85mm f/1.4G 的 30 分好上太多,由此就可看出這顆鏡頭著墨的重點主要不在銳利度上。
雖然相處僅一週多的時間,但筆者認為這是一顆著重散景更勝於畫質的鏡頭,即 Nikon 特別強調的「三次元描寫力」。攝影的工作是將三度空間的景色記錄在二度空間之中,Nikon AF-S 105mm f/1.4E ED 也確實不負其名的營造了很好的空間感,不論是柔順的前後散景、焦外的立體感皆是。除此之外,筆者也很喜歡這顆鏡頭在高對比與低光源環境下所營造的電影感,可惜的是這次測試較少有良好的天氣來拍攝這類型的照片。
那麼,對於廣大的 Nikon 使用者來說這顆鏡頭該買嗎?筆者認為,如果你是經常拍攝人像且追求散景品質的玩家,這顆鏡頭確實不會令你失望,但若是沒有特別拍攝人像需求的使用者,這顆鏡頭的預算足夠拿來購買支援 VR 防震、以及其他全開光圈畫質可用的鏡頭,也不失為一個實用的選擇。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