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張都是超頻卡, NVIDIA GTX 550 Ti 首測

ADVERTISEMENT

滿載僅有72度

散熱設計方面,公板還是使用封閉式的渦輪扇,技嘉則是透過大面積的散熱鰭片帶走廢熱,不過也因為面積較大,比PCB高出約5mm。實測散熱效果,閒置時溫度為34度,開啟FurMark測試溫度則提升到72度,若跟3款GTS 450相比,溫度差距皆不到5度,溫控表現算是十分出色。

張張都是超頻卡, NVIDIA GTX 550 Ti 首測

▲單風扇配上大鰭片就能滿足散熱需求,散熱器核心採用純銅。

張張都是超頻卡, NVIDIA GTX 550 Ti 首測

▲散熱器略高於PCB,雖不至於會卡位,但仍有機會卡到側板風扇。

超頻版可勝HD 5770

以效能來看,超頻後的GTX 550 Ti跟GTX 460相比,仍有近20%的差距。若比較前代GTS 450,同為超頻版的情況下也有30%左右的成長,從數據圖也不難看出GTX 550 Ti的效能,介於GTX 460跟GTS 450超頻版之間。
至於跟對手產品比較,HD 5770是價位較為接近的產品,不過兩者價位、效能上都有明顯的落差。HD 5770效能約落後10~20%上下,尤其在DirectX 11環境中,差距最高更能達到20~50%。

張張都是超頻卡, NVIDIA GTX 550 Ti 首測

▲超頻版效能當然比較好,3DMark 06中與HD 5770相當。

張張都是超頻卡, NVIDIA GTX 550 Ti 首測

▲DirectX 9遊戲測試,明顯高於HD 5770。

張張都是超頻卡, NVIDIA GTX 550 Ti 首測

▲DirectX 10環境中,稍微拉近與GTX 460的距離。

張張都是超頻卡, NVIDIA GTX 550 Ti 首測

▲遊戲測試上仍領先HD 5770,但是以實際流暢度來說表現相當。

張張都是超頻卡, NVIDIA GTX 550 Ti 首測

▲DirectX 11中,CUDA Core數量多具有明顯優勢。

張張都是超頻卡, NVIDIA GTX 550 Ti 首測

▲DirectX 11遊戲測試上,架構明顯優於對手產品。

張張都是超頻卡, NVIDIA GTX 550 Ti 首測

▲DiRT 2表現亦為如此,可領先HD 5770。

新價位帶,AMD難抗衡

由於市面上幾乎都是超頻版,效能壓過HD 5770是可預期的情況。GTX 550 Ti官方建議售價是149美元,折合台幣約在4,500元左右,但是以超頻版的情況來看,價位可能接近5,000元。AMD方面HD 5770則是落在3,500~4,500元之間,嚴格來說並不算是同級產品。至今HD 6000系列仍未推出中階產品,最接近的是即將推出的HD 6790,目前這個價位中,無AMD產品可選,預算在5,000元的玩家,只能選擇投靠NVIDIA陣營。

魯蛇實驗室
作者

戶田惠梨香 新垣結衣 長澤雅美 吉高由里子 志田未來 北川景子 香里奈 竹內結子 北乃紀伊 菅野美穗 黑川智花 宮崎葵 夏帆 貫地谷詩穗梨 石原里美 有村架純 井上真央 真野恵里菜 能年玲奈 深田恭子

使用 Facebook 留言
小維
21.  小維 (發表於 2011年3月17日 02:13)
這張卡才剛出可能要陪著ATI一起跳水了
現在6850和6870都跳水了
550Ti這價格怎麼看都賣不掉了╮(╯_╰)╭
陳林品
22.  陳林品 (發表於 2011年3月17日 12:54)
編輯大大你是否看錯了?
我是說560Ti,不是550Ti。
因為圖表中有拿560Ti來對比,分數超過對照組太多,所以我認為若把圖表中的560Ti拿掉會比較能看出550Ti和AMD同級顯示卡的差異。
陳林品
23.  陳林品 (發表於 2011年3月17日 13:03)
另外,550Ti的價格帶正好是目前AMD所沒有的(HD67XX系列?),較低價的HD5770.HD5750效能和550Ti相比有一小段差距,但相對來說耗電量較符合一般從低階卡昇級者的需求(HD5750用350W足瓦POWER也很夠用了)。
所以目前5000元價格真的只有550Ti可以選,但卻又不是真的好選擇,所以一般人大概還是會等AMD 6系列的新中階卡出來再做選擇吧!
魯蛇實驗室
24.  魯蛇實驗室 (發表於 2011年3月17日 14:05)
※ 引述《陳林品》的留言:
> 編輯大大你是否看錯了?
> 我是說560Ti,不是550Ti。
> 因為圖表中有拿560Ti來對比,分數超過對照組太多,所以我認為若把圖表中的560Ti拿掉會比較能看出550Ti和AMD同級顯示卡的差異。
放入560Ti目的是跟550Ti做比較
並不是要跟下面的AMD產品對比
560 550 460 450放在一起
你就能看出顯卡的效能級距

另外一點就是 先前有非常多人認為
我們測的東西太少了(其實全都有測)
只放受測產品跟對手產品就被酸不用心
但是放太多 有人又說數據太多
現在只好折衷放相近幾款的數據

我認為放560並沒有什麼問題
正因為放了560的數據
才能看出產品級距(效能差)
也比較容易推算出性價比
黃耀儀
25.  黃耀儀 (發表於 2011年3月24日 20:20)
事實上兩家的特質完全不同
X牌所謂得順....Y牌又不一定是那樣
因為我搞了幾次N比A...
心得是...讓我覺得很詭異又有趣╯-__-)╯ ╩╩
風格完全不一樣...
如果以...近似價差一兩個小朋友
常常...根本沒有那種必要性的差異或者與期待結果是顛倒的....很有趣
所以我認為~如同版大說的...同廠牌比...是比較實在<( ̄︶ ̄)>
N牌比較好?胡扯~根本不能說哪個好= =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