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測試音效產品並不容易

ADVERTISEMENT

這個月其中一項專題就是外接音效盒評比,正好本次挑選的這三款產品,價位都非常接近,音質也有一定水準。雖然平常有在玩耳機器材,但是我的耳朵並沒有精到能夠準確察覺一切細小變化,尤其是各種訊源彼此之間的差異,可以說是相對的「木耳」。

其實測試音效產品並不容易

雖然辦公室並不算嘈雜,但也有各種雜音存在,例如同事在打字的鍵盤聲與CPU風扇聲,為了準確聽出差別所在,就將這些外接盒全部搬回家,再出動幾支不同的音響耳機,利用夜深人靜的時後進行試聽,希望能比較容易聽出差別在哪裡。

除了試聽以外,還要進行RMAA的錄音測試,也搬了一台價值不斐的E-MU 0404 USB回家。但是忙中有錯,忘記將它的變壓器也一起帶來,為了不要耽誤測試進度,原本打算把它接上家中另一台6V輸出電壓的變壓器,雖然電壓不同也得硬著頭皮試了,只不過臨時又發現一款電源小轉接頭,正好可以塞進一般4-Pin電源接頭中,幸好筆者最後沒有拿這台電壓不合的變壓器硬上,不然出意外又要向廠商道歉了。

其實測試音效產品並不容易

雖然如此,最後在實際聆聽時還是很難分出這些產品之間的差別,尤其是在這種極短時間的相處。若要聽出分別,你必須把握剛更換器材,並開始播放音樂的那前10秒,並設法抓住這些微細差距,若是時間再更久,你的聽覺也被同化了,這時候就要從頭再來一次。若是玩音響器材玩到這樣子,想必也無暇認真享受音樂了,只能告訴讀者在這方面量力而為,不要太勉強而為花錢而花錢。說到這裡讓筆者想到之前在中國某論壇中一段話:「對於完整的音樂,情感,旋律,沒有興趣,或者暫時覺得沒有興趣,等耳機滿意了再好好聽音樂,然後滿腦子鼓點的位置,指揮翻樂譜的聲音,遠處觀眾咳嗽了。。。來分辨耳機的好處,你是不是多花3000元就為了能聽清楚那個咳嗽聲?」這句話確實值得玩味。

以下這張圖與本篇文章無關,純粹預告我們已經收到WD 640GB硬碟,並開始進行測試了,感謝WD送了一顆全新市售版過來(PartNumber末六碼為00開頭,22開頭才是給媒體測的樣品),表現極優異,目前筆者還在設法找出它的缺點。圖左是WD3200AAJS,圖右就是本次的主角WD6400AAKS,兩顆硬碟都是雙碟片的設計,只不過後者的單碟密度達到了320GB,效能也相當驚人。

其實測試音效產品並不容易

fangji
作者

使用 Facebook 留言
45bc2be59e7776001b5cc10d93f6b5b0?size=48&default=wavatar
1.  Mike Hu (發表於 2008年3月20日 17:10)
拿switch power來當電源,瘋了嗎?
這樣的測試有甚麼意義勒?
55b95f8e35b4bac026566219ca3f3bcf?size=48&default=wavatar
2.  Sam Huang (發表於 2008年3月21日 15:00)
WD硬碟的缺點, 就是sudden death率很高吧
至少我買過Seagate的都是容量世代交替太小被我淘汰
Maxtor & WD都是突然陣亡 棍~~
管你是3年還是5年保固有啥用
沒備份都是資料死光光
8479b9303fcbc69ae8653f1492261fe1?size=48&default=wavatar
3.  范凱文 (發表於 2008年4月06日 02:55)
還記得8年前我買了生平第一台MD,這東西很有趣,可以從CD把音訊傳到MD上,而且音質還比原來的CD好,說了奇怪怎麼可能,就這麼好奇心殺死小朋友的情況下[那時候是蔣公]買了一台SONY的MD。音質好音質好哪裡好,我也跟fangji一樣我覺得我是聽不太出來,所以我挑了一張我已經聽到濫的CD挑了我最喜歡的歌曲試聽一下,一開始聽是覺得還OK沒差別,聽了大約一分鐘才發現跟fangji所說的一樣,[你是不是多花3000元就為了能聽清楚那個咳嗽聲?]我現在可以大聲的說,沒錯而我是花了10.5個蔣公就為了聽到我的偶像換氣的聲音。[原本的CD是聽不到的,日本人很會處裡這樣的事,他們當特色]那個年代MD是沒有辦法輸出到大喇叭的,後來有了但是都是小喇叭的音響,所以在不多殺了幾個小朋友的情況下,我做了最遭的抉擇,就是買耳機....但偏偏科技日新月異,耳機越來越好也越來越貴,20 ~ 20,000 Hz跟5~24,000的有什麼差別,我只能說貢下去就知道有沒有差別。120 dB跟96dB有什麼差別,耳擴貢下去就知道有沒有差別。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