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運不是萬靈丹,電商一窩蜂跟進免運反而讓蝦皮更狂了

免運不是萬靈丹,電商一窩蜂跟進免運反而讓蝦皮更狂了

過去一年來台灣電商業者紛紛展開對蝦皮的反攻,不過這波攻勢似乎沒有傷到蝦皮,反而讓蝦皮更狂了。

如果要用一個字來形容蝦皮購物24日在記者會上的表現,那大概就是「狂」。從官方公布的各項數字看起來,過去這段時間台灣眾家電商平台積極跟進免運補貼的策略不僅沒有傷到蝦皮成長,反而更助長了蝦皮的氣焰。蝦皮購物行銷總監楊晨欣驕傲地說:「蝦皮創造業界新標準,同業朋友都跟進我們的機制。」她形容,蝦皮用創新思維改變了台灣電商市場。

21個月內,App下載破千萬次、商品物件數達2.4億,月訂單數突破800萬件,對比蝦皮在9個月前公布的數字,近乎倍增,看不出有成長趨緩跡象,也確實讓蝦皮有更狂的本錢,可以在舞台上打出「搶攻台灣電商霸主」這八個大字。當然,怎樣才可以稱得上是台灣電商霸主,仍有待商榷。

爭奪電商霸主,免運不是唯一

但仍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今天談的只是「免運」這一件事,即便蝦皮成績再出色,相信台灣電商界也不會認同蝦皮用創新思維改變台灣電商市場這句話。畢竟蝦皮可以自詡為台灣免運行銷第一把推手,但免運補貼從來就稱不上是創新手法,更沒有技術價值可言,比的只是「誰的口袋深。」

其實關於這點連蝦皮自己都很清楚,蝦皮購物首席營運長馮時欽直說:「只靠免運來成長,就肯定會失敗。」雖然早期當只有蝦皮一家業者在玩免運活動時,確實相當吸睛,也為他們成功快速累積大量用戶。但馮時欽認為,更關鍵的應該是在推出免運行銷之前,蝦皮已經準備了更好的App使用介面,同時他也提及,過去市場較少關注,但實際上他們投注了很多資源的客服團隊,更是蝦皮能夠在吸引用戶之後還能黏住用戶的原因。

「沒有永遠的行銷策略。」馮時欽認為沒有哪一個行銷手法是可以一路走到底的,最終真正的競爭優勢還是產品體驗走在用戶前面。就像是這次他們決定將蝦皮拍賣和蝦皮商城集合在同一個平台,並更名為蝦皮購物,楊晨欣認為這就是他們和其他業者思維不同的地方。

免運不是萬靈丹,電商一窩蜂跟進免運反而讓蝦皮更狂了
要搶攻台灣電商霸主地位的蝦皮購物持續擴大商城規模,也獲得多家品牌商支持
蔡仁譯/攝影

一般來說,因為品牌業者、專業賣家和一般賣家的需求不同、考量不同,因而發展出B2C、B2B2C和C2C這三種模式的平台。但在楊晨欣看來,這是傳統以商家為中心的思考下所誕生的產物,對消費者來說其實不夠直覺,也是他們決定將拍賣和商城整合在同一平台的原因。至於這麼做會不會造成消費者搜尋、購買上的不便,他們相信可以透過技術能力和使用者介面設計等方式來解決。

誰更了解消費者?

當然,這場仗還在進行中,現在論勝負仍嫌太早,而且也不可否認運費補貼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對台灣電商版圖造成影響。但如果今天只是把眼前的版圖消長單純歸因於免運、只顧著嘲諷對手靠的只是錢多,卻沒深究蝦皮在其他地方所做的努力,那麼要和資源如此充沛的龐大對手用補貼硬碰硬,只怕在傷到對手之前,自己就會先被擊垮了。

雖說相比於一個全新公司打造行動原生App,台灣這些多年前從PC介面起家的電商業者背負了更大的包袱,很難說變就變。但如果如蝦皮所說,他們之所以能夠在不到兩年時間裡做到這樣的規模,關鍵是他們將消費者體驗放在第一位,那麼或許台灣的電商業者在拚了命的跟著砸錢之餘也應該反思,為什麼一個進入台灣還不滿兩年的新加坡平台,會比在台灣深耕多年的自己,更能抓住台灣消費者的心?

 

數位時代
作者

《數位時代》,關注國內外網路創業生態,精選全球科技業的重要趨勢、創新模式和最新動態,並有記者第一現場的報導,以及各類社群活動消息。希望能協助讀者早一步領略趨勢脈動、領先掌握下一步行動的競爭優勢。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