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14日投票確定,取消從歐巴馬政府時代所訂下的網路中立監管法規,這意味著美國的ISP網路供應商手中的權力將大幅擴增,對於未來美國的網路使用者可能會有很大的影響,甚至其他國家的用戶也可能會受到牽連,不光引發許多美國網友的不滿,其他國家也擔心自己國家的政策會跟進。
回顧一下甚麼是「網路中立性」(net neutrality),雖然法規是歐巴馬時代定下來的,但這個概念可追溯至網路誕生初期,當初學界主張ISP必須要平等、中立地處理所有資料,不得以競爭為理由,來封鎖特定網站或特定是服務,或是為了各種原因來阻斷或是限縮使用者的頻寬。
舉三個例子來說明:
ADVERTISEMENT
- 假設你使用A電信公司的服務,合約到了,你想要更換B電信公司的服務,但當你連到B電信公司網站的時候,你發現你連不上這個網站、或是雖然連到了但是連線速度很慢。這就是出於競爭關係,A電信公司不想讓自家的用戶可以輕易的連上B電信公司,也就是違反網路中立性。
- 假設你是BT的重度愛好者,在加每天都在BT,整天全速在上傳下載。結果網路公司為了不讓你吃掉其它用戶的頻寬,就把你限速在只有10MB的下載流量,這也是違反網路中立性。
- 由於海盜灣散佈大量盜版資源,因此ISP將海盜灣網站連接直接阻斷,不讓用戶連過去使用下載盜版資源。這也是違反網路中立性。
由上面兩個例子可以看出,第一個例子或許你會覺得很不合理,甚至會造成每一間ISP公司都可以自己建構自家版的「網路長城」。
不過,第二個例子可能你並不陌生,在早期BT剛推出的時候,可能很多人都懷疑過,自己使用BT的服務是不是被自家的ISP給限速。至於第三個例子,就算你也曾使用BT下載過盜版資源,但你可能也覺得站在保護版權的角度來看,這個作法理所當然。而且在某些國家,出於保護版權的立場,的確也透過法律直接讓ISP封鎖海盜灣等BT網站。
所以其實你可以看出,站在一般使用者的角度來看,當然希望網路中立性可以維護自己的權益。但是站在ISP的業者角度來看,網路中立性則有利有弊,甚至是弊大於利。網路寶貴的頻寬被浪費在那些使用者的濫用流量上,對於想要認真發展自家網路服務業務的業者來說,就必須要花費更多的資源成本。而川普任命的聯邦通訊委員會主席阿吉特‧派(Ajit Pai),他將取消網路中立性法規的作法取了一個漂亮的名字,稱為:「恢復網路自由」(Restore Internet Freedom)計畫。
ADVERTISEMENT
不過,也不用擔心美國會變成一個一個的網路長城,畢竟在這個時代,ISP業者也不大可能真的因為競爭的理由,去封鎖消費者觀看特定的對手網站。不過,在檯面下,他們可能會向 Netflix 或其他使用大量頻寬的串流服務公司,索取更高額的費用。而到了最終,基於使用者付費的原則,Netflix可能會將這個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你必須要付更高的費用來觀看影音。
或許你會說你不看Netflix或許沒差?其實耗用網路資源大量頻寬的不止Netflix,所有網路服務公司都是依靠這個維生的,像是Google、Facebook,當ISP也開始向他們收費的話,以後可能所謂的免費網路服務就會越來越少,甚至未來也會減少創業者開發網路服務的意願。
ADVERTISEMENT
該不該網路中立?
網路中立法其實自歐巴馬政府推行以來,就飽受爭議,支持的人認為網路服務應該屬於基礎公共設施,人人都有平等存取使用的全力,同時網路中立也能促進言論自由和平等參與;不過,反對的人則是主張,網路中立拖慢網速,而且使用者付費、價格區分本來就是合理的商業競爭,政府介入的話只會扼殺產業發展和投資。雙方其實都有道理。
如果依照使用者付費的原則的話,每個人使用網路的需求量並不相同,一旦所有人都可以以相同的價格使用網路流量,確實會有可能拖累其他使用者的網速,明明不需要這麼多流量,卻佔著茅坑不拉屎。那麼網路是不是不該中立?
其實倒也不能這樣斷定,對於消費者而言,網路中立的原則是保障其權益的根本,因為網路中立最主要的目的,在於確保電信業和網路內容消費市場的供需平衡,防止電信業的「巨頭」利用變相補貼的手段,在另一個市場製造「寡頭優勢」。我們可以把這個例子拿來用國內電信業來舉例,中華電信在國內電信五雄中,算是財力最大的巨頭,假設今天中華電信聯合某線上串流平台建立綁約優惠方案,價格將比其他競爭對手還要更加低廉,試問這個線上串流平台的其他競爭對手該如何和這個平台抗衡。
ADVERTISEMENT
對於消費者而言,其實最好的監管辦法還是保持市場公開、公平競爭,以美國這次廢除「網路中立」法案的結果來看,消費者在購買一家電信商的套餐以後,還能免費享受該公司旗下的內容服務,短時間來看似乎是一件好事,但這種「變相補貼」的作法,其實只能帶來短時間的甜頭,長期來看,廢除網路中立化對於消費者來說是最侵犯權益的一件事。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