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淪富人的天堂,窮人的地獄

香港淪富人的天堂,窮人的地獄

香港人均 GDP 高達 4.5 萬美元,享有很好的基礎建設,醫療資源,香港人壽命很長,在香港沒有人過著飢寒交迫的日子,但是香港在一個圈內人設下的政經制度中,已成為一個難以居住的地方,貧富差距過大,許多港澳人苦撐著過日子,一名澳門僑生坦言,港澳人到近年也是物價高漲的西雅圖或舊金山生活都比較容易。

現在若不是有錢人,很難在香港過日子。彭博報導指出,香港現在最低薪資為時薪 34.5 港元,約只有新台幣 130 元,但是香港的物價遠超過台灣,許多香港人想方設法移民到美國,甚至物價超高的西雅圖生活都比在香港容易,因為那邊最低時薪有 15 美元。 

薪水跟不上物價漲幅,使得貧富差距擴大,2017 年調查香港的吉尼指數高達 0.539,為 1970 年來最高,也是亞洲國家最高指數,比巴布亞新幾內亞和巴西還嚴重。

香港回歸中國 20 年之後,由於房地產價格飆升以及對城市零售店、公用事業企業的壟斷控制,最富有的公民,李嘉誠和李兆基等億萬富翁愈來愈富有。為什麼香港會變成這樣,報導分析了幾個原因。幾十年來,這個城市已經被一些經濟學家當作自由經濟實驗場,幾乎沒有任何規定,也沒有零售或資本增值稅,香港勞動人口中一半以上生活在低於所得稅的水平,而少數人的標準稅率是 15%。

報導認為,自由經濟最初目的是為了刺激企業家的活力,這種不干涉的方式可能最終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允許一些大公司鞏固自己的地位,最終扼殺競爭。此外,香港曾經是世界玩具製造業大國,現在這些創造大量工作的製造業消失了,一方面由高薪的銀行家取代,另一方面由低薪的服務員和地板清潔工取代。

最後是住房決定了貧富差距。房價中位數除以家庭年收入中位數比為 18.1 倍,遠超過雪梨、倫敦、舊金山。自 14 年前房地產蕭條結束以來,房價漲了近 400%。香港 48% 的經濟掌握在 10% 的人手中,而這些人幾乎都在房地產開發賺到財富。

香港政府與房地產開發商在一個特殊體制下共生共榮,香港政府將長期租約拍賣給開發商,而香港特首是由 1,200 名顯貴成員票選出來,包括李嘉誠和李兆基,以及其他在這個系統中賺取財富的富人。這是香港貧富不均的因子。

香港政府也知道問題,開始興建廉價住宅,並改善教育幫勞工取得高薪工作,2015 年才第一次通過反托拉斯法。香港 700 多萬人口中有 200 萬住在公共出租房,一個月付 220 美元,通常在郊區,但常常一等要 5 年才等到。

在港澳,不是有錢人沒辦法生活。澳門也是一樣的情況,新報針對這個問題,採訪一位以前在台灣唸大學的 37 歲澳門人表示,多年前他在香港車商工作,月領 8 萬港幣,仍然很難在香港過中等生活,父母十幾年前移民舊金山,生活都比較好過。因為比起港澳,舊金山物價並不貴,一間平價餐館炒麵 10~15 美元,其實跟港澳差不多價錢,但他們在美國做一樣的工作可以領到更好的薪水。

雖然台灣近年也出現貧富差距加大的狀況,許多工作的起薪也不高,但他覺得相比港澳地區,整體生活品質仍然好很多,如果有好的工作機會,仍希望在台灣落腳。

TechNews科技新報
使用 Facebook 留言
luckyday168
1.  luckyday168 (發表於 2018年1月16日 19:56)
>香港勞動人口中一半以上生活在低於所得稅的水平
真假 ?

呆灣也是很慘.
〒ˍ〒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