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6 12:00

植入晶片、冷凍復活……這些年超人類主義從科幻變成現實了嗎?

ADVERTISEMENT

腦機介面(BCI,Brain Computer Interface)是指,透過從大腦中提取特定的生物電信號,依據現有的認知神經科學理論進行解碼,在與外部系統建立聯繫和溝通。簡單來說,腦機介面就是讓機器直接讀取大腦訊號,與外界設備進行互動。

花了好幾百萬年,才從南方古猿進化成現代人的我們,如果繼續進化下去,要多久才能變成智商更高、體能更強大的物種?

單個人類個體只有幾十年的生命,等不及自然進化裡的漫長歲月。手握著越來越厲害的技術,有些人已經開始按照自己所設想「未來人類」,開始改造自己了。

ADVERTISEMENT

為身體植入機械、電子以突破肉體極限的醫學龐克,積極研究腦機介面的公司,還有將遺體冷凍起來等待被重新復甦的人們。這群擁護超人類主義(Transhumanism)的朋友們,在使用科技來增強人類的精神、體能,克服人們所不想面對的疾病、殘疾、衰老和死亡。

這些相當激進的方式,讓人瞠目結舌,也會讓人驚嘆,科幻小說裡面描述的場景,是要到來了麼?

ADVERTISEMENT

往手臂植入晶片的醫學龐克們

醫學龐克應該是超人類主義裡走得比較尖端的一類,並不是因為他們的技術有多先進,而是因為他們已經開始在身上做一些激進的DIY 外科手術。

今年5月,《紐約時報》報導了加州一群生物駭客的年度聚會(Grindfest),他們自稱「Grinder」,在身體植入磁鐵和無線射頻識別晶片(RFID)是進入這個圈子的第一個儀式。

ADVERTISEMENT

在這次聚會上,紐約時報的記者Alice Hines 見到了三十多個在體內植入了磁鐵或者晶片的人。

此外,他還觀看了一個16 歲的少年路易· 安德森(Louis Anderson),在一個試驗對象的手臂中植入一條帶生物塗層的發光線纜。不過,這個曾在老鼠身上試驗成功的大膽操作,在人類手臂上的第一次試驗卻失敗了。

ADVERTISEMENT

英國科芬特里大學的控制論學者凱文·沃維克(Kevin Warwick)教授,在1998年就透過手術在手上植入了晶片。2002年,他還給將上百個電極與自己的神經系統連接在一起,製造出一個稱為「Braingate」的系統,能夠用來控制仿生手臂。

2015年,瑞典科技育成公司EpiCenter就開始為員工植入晶片,至今已經有大約。

植入RFID 晶片的技術一般用於飛機行李、貨運和零售等需要對其進行識別和監視的行業。這顆大小跟米粒相似的晶片,還被廣泛植入到寵物和野生動物的體內,用於對它們的活動進行監測。

近年來,已經有不少為醫學龐克服務的科技初創公司出現,他們生產適用於人體植入的晶片,提供相應的外科手術服務,有的還在開發用於配合植入晶片使用的外部設施,比如門禁系統、支付系統等。

醫學龐克們再激進極端些,應該就是《攻殼機動隊》裡的草雉素子,那個一半是肉體,一半是機器的生命,也被稱為賽博格(Cyborg)。在1960年,賽博格被美國科學家克萊恩斯(Manfred Clynes)和克萊恩(Nathan S. Kline)提出,並一直影響著各類科幻作品。

一個名為賽博格基金會(Cyborg Foundation)的組織在2010年被成立,用以聯繫全球的身體強化者和超人類主義者。創立人Neil Harbisson從小患有一種眼部疾病,看不清任何色彩。他在2006年接受手術,在頭部植入了一根天線,透過骨傳導傳輸數據,讓色譜變成音符,將色彩用一種新的方式去感受。

腦機介面讓人們直接用思維溝通

如果醫學龐克是在用機械和醫學的手段,打破人類和機器的邊界,那麼腦機介面的研究,則是想要達到「人機合一」的境界。

如果我們想要做到用意念來操控機器,腦機介面的技術必不可少。

腦機介面(BCI,Brain Computer Interface)是指,透過從大腦中提取特定的生物電信號,依據現有的認知神經科學理論進行解碼,在與外部系統建立聯繫和溝通。

簡單來說,腦機介面就是讓機器直接讀取大腦訊號,與外界設備進行互動。

目前相對流行和便利的人機互動模式是語音。例如我要控制iPhone 查天氣,最簡潔的方法是向Siri 發出命令,這個過程需要大腦對負責語言的神經、嘴巴的肌肉群等發出指令。當腦機介面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我們的大腦可以不透過嘴巴,直接向機器發出查天氣的指令。

腦機介面的研究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就已經開始,各家的方法和技術都有所差異。而在2017 年又有了兩間公司加入入行列。一個是特斯拉創始人伊隆· 馬斯克與另外八人一起創立的公司Neuralink,這是一家開發「神經織網技術」的醫療研究公司;另一個則是Facebook,Facebook 在去年的開發者大會F8 上宣布,神秘部門Building 8 已經展開了腦機介面的研究。

負責Building 8 該個項目的Regina Dugan 表示,大腦每秒會產生約1TB 的訊息量,目前語音讓我們以每秒100 字節的速度向他人傳遞信息,但這還不夠:

最終,將人們思想產生的信息傳遞給的皮膚,透過Facebook 新技術讓皮膚感知訊息的內容。此外,該技術將允許人們可以使用完全不同的語言發出或接收信息,解決了語言不通的問題。

聽起來,他們是要重新建設一座不是用語言來溝通的巴別塔。現在,腦機介面的研究,已經開始應用到輔助腦癱患者的研究中。

2004 年,布朗大學研發的BrainGate 系統被植入到13 個癱患者大腦的運動皮層中。這個系統可以監測植入者的神經元,如果被植入者想要做出移動手臂等動作,大腦中的神經元就會釋放電訊號,BrainGate 再將這些電訊號解碼傳送到人體外的系統。

BrainGate 已經讓一個四肢癱瘓的女士在無看護的情況下喝到飲料,還讓另一個四肢癱瘓的女士在飛行模擬器上駕駛F-35 戰鬥機。

當腦機介面可以將人的思緒準確快速地傳達,那也意味這人腦中的大量訊息能夠導出並儲存起來。

俄羅斯億萬富豪伊茨科夫於2011年創立了一個名為「俄羅斯2045」的計劃,想要透過對包括人工智慧、神經學、人工器官等領域的研究進行投資,來打造人類的「不死之身」。這個計劃被分為四個步驟:

  • 到2020 年,要實現人腦對機器人「化身」的遙控;
  • 到2025 年,要把人腦移植到機器人身上;
  • 到2035 年,要破解人類大腦之謎,打造出「人造大腦」;
  • 到2045 年,要創造出真實版的全息「虛擬人」

這個人類永生計劃的技術關鍵,就是腦機介面。

俄羅斯郊區的冷凍室

腦機介面或許可以讓人的思緒永生,但在現階段,人體冷凍(Cryonics)也成為了一些人追求重生的方式。

中國首例冷凍遺體的案例是重慶女作家杜虹,她也是科幻小說《三體》的編審之一。在2015 年離世後,她要求女兒將自己的遺體冷凍起來,等待未來科技進步了以後,將她復活。

人體冷凍起源於1960 年代,最早提供該項服務的機構是美國人體冷凍學會(American Cryonics Society)。除了美國的多家機構和公司,目前俄羅斯和葡萄牙也有相應的冷凍機構。

KrioRus是俄羅斯的人體冷凍組織,成立於2005年。它冷凍一具遺體的費用是36000美元。首先他們會將人體內的血液抽取出來,注入防凍劑後,再將它保存在冷凍室(Cooling Chamber)中。

目前KrioRus已經保存了61具人體,以及包括貓、栗鼠、金絲雀在內的31個寵物。另外還有487個人跟他們簽訂了合約。

雖然參與人體冷凍的人源源不斷,但也有不少學者對這些做法表示質疑。麻省總醫院冷凍學家Mehmet Toner 博士認為:

冷凍和復溫都需要極度緩慢地進行,而過程中結冰晶是無可避免地。

目前並沒有任何一種適用於所有細胞的防凍劑。當細胞組織的液體結成冰晶後,就會對細胞結構造成破壞。

此外,對人類大腦的保存也是難度相當大的。大腦的密度非常大,並且由血腦障壁(Blood-Brain-Barrier)和髓磷脂包裹保護。英國國王學院的神經學教授 Clive Coen 認為:

大腦是一個密度極其大的組織體。想要將某種防凍劑注射到裡面,並依靠這個來保護大腦,這個想法本來就很荒謬。

但在目前而言,對於那些有著強烈永生需求的人們而言,這是他們能夠接觸和使用上的唯一一個辦法。至於冷凍公司是否會破產,未來人類是否會放棄復甦他們,相應的技術是否能夠及時出現,這就不得而知了。

超人類主義都是什麼?

1965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理查德· 費曼是這樣看到死亡的:

生物學上並無證據表明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終點……我相信生物學家們會找到衰老和死亡的本質原因,並將人類的肌體從這個寰宇惡疾中解放出來。這只是個時間問題。

那個年代,冷戰的航空軍備競賽,讓人類在探索宇宙的同時,感慨自身的渺小和脆弱。也正是從那個時代開始,科幻作品裡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賽博格,人體冷凍也開始在現實中出現。

「超人類」一詞最早由20 世紀生物學家和優生學家朱利安· 赫胥黎(Julian Huxley)提出,他認為,未來的人類會繼續進化,超越現有的人體侷限。於是在1957 年創造了這個詞。

醫學龐克讓人們的肉體有了新的能力,腦機介面將會把大腦從身體裡釋放出來,而人體冷凍作為人們延長壽命、追求永生的一種方式,也在等待被驗證是否可行。

從幾千年前尋求長生不老的秦始皇和埃及法老,到通過植入機械物來增強身體能力,再到利用基因工程來改造生命體。使用當時最先進的技術手段來克服人類的極限的案例一直存在。

畢竟,找到蜘蛛咬自己一口頂多是中毒,像漫威英雄裡面那樣讓自己變強的變異,以自然選擇的速度,至少需要再等上幾百萬年。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範兒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