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遭遇手機市場飽和、iPhone 銷售放緩等關卡,寄望服務收入成為下一階段成長動能。不過,高盛最新報告卻顯示,蘋果服務收入逾 20% 來自 Google,過於依賴這家網路巨擘。
當面臨 iPhone 銷售放緩的情況下,蘋果欲將 App Store 以及 iCloud、Apple Pay、Apple Music 等項目所帶來的「服務」(Services)收入做為公司下一階段的成長動力。
不過,高盛(Goldman Sachs)近日發佈一份投資者備忘錄,研判由 Google 挹注至蘋果的服務收入放緩,並指出蘋果應透過推出包括原創影音在內的 Apple Prime 服務搭售,讓服務收入恢復到中高位數的成長,高盛預期今年春夏蘋果將發佈相關措施。
Google 向蘋果這類硬體製造商支付費用,使產品預設使用 Google 搜尋引擎以獲取流量。為了維持蘋果旗下的 Safari 瀏覽器預設為 Google 搜尋引擎,高盛估計光是 2018 年 Google 就支付蘋果近 95 億美元(約台幣 2,950 億元)的流量獲得成本(traffic acquisition costs,TAC),帳面上是歸屬服務收入並佔三分之一。到了 2019 年,這些費用仍佔服務收入很大一部分,但成長速度將放緩。
高盛也指出,隨著人們在行動裝置上的搜尋次數越來越多,TAC 不僅規模龐大,更將不斷增加。高盛結合 TAC 研究以及 Sensor Tower 分析 App Store 的數據得到結論,推算在 2018 年 TAC 與 App Store 下載的收入佔整體服務收入的 51%,甚至佔服務毛利的 70%,這兩項數據也將在 2019 年呈現增長狀態。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