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你可以問問自己的父母還記不記得記自己買的第一捲錄音帶?或是他們當年學英文時,有沒有聽過英語錄音帶?後來錄音帶換成了MP3,最後變成了智慧型手機,錄音帶也成了一代人的回憶。雖然在日常生活中已經難覓磁帶蹤影,但是磁帶並沒有淘汰,反而成為了科技巨頭們儲存大資料的秘密武器。
儘管雲端計算被認為是未來趨勢,但目前包括Google 、Amazon和微軟等自身提供雲端服務的科技公司其實也還在使用磁帶來備份巨量資料。
為什麼要用磁帶呢?大家都知道,磁帶的讀取速度比硬碟和半導體記憶體都要慢得多,就連一般使用者都不會用磁帶來備份資料,更何況是資料量以TB 計的科技網路公司。
ADVERTISEMENT
這些在技術上領先的科技公司當然也知道,但其實磁帶也有著硬碟等儲存技術不可比擬的優勢。首先是安全,因為磁帶不安裝驅動就無法存取,這種離線狀態隔絕了駭客和網路攻擊,不容易丟失資料和被篡改。
2011 年,Google 的Gmail 因為一次更新中的Bug 意外刪除了40000 多個帳戶的郵件,雖然Google 一直有在多個資料中心用硬碟儲存資料備份,但仍有部分資料無法恢復。所幸這些資料同時也有備份到磁帶裡, 才得以恢復所有資料。
ADVERTISEMENT
因此除了科技公司,不少對於資料安全性有較高要求的企業和機構其實也還在用磁帶儲存資料。例如銀行、保險公司、國家檔案館,以及科學研究機構,其中就包括美國太空總署(NASA)。
ADVERTISEMENT
所以使用磁帶是一種為了安全和成本犧牲效率的資料儲存嗎?而且面對大資料時代每年激增的資料量,磁帶這種誕生於半個多世紀前的技術還能不能滿足需求?事實上磁帶技術的發展已經超越了很多人的想像。
索尼在2014 年利用自主開發的濺射薄層沉積技術,將7.7nm 的極細磁顆粒鋪設在磁帶上,實現了高密度磁儲存,儲存容量可以達到185 TB。
ADVERTISEMENT
IBM 也是其中一家一直致力於推動磁帶儲存技術發展的科技公司,2015 年IBM 與Fujifilm 研發出容量為220 TB 的單盒磁帶,成本只有硬碟的十五分之一。
IBM在瑞士蘇黎世有一個專門的研究團隊來負責推進磁帶技術,據團隊科學家Mark A. Lantz介紹,IBM在2017解決了每平方英寸(1 平方英寸約等於6.45平方公分)儲存201 GB的難題,並透過引進索尼的濺射薄層沉積技術,將單盒磁帶的容量提升至330 TB。
2015年由IBM、惠普和甲骨文等公司成立的公佈了一個「國際磁帶儲儲路線圖」,預測2025年磁帶儲存密度能達到每平方英寸91 GB,到2028年將突破每平方英寸200 GB。
實際上磁帶的儲存容量已經以每年33% 的速度增長了多年,而且並沒有放緩的跡象,這也意味著在未來10 年能以每兩年增加一倍的速度增長,在摩爾定律逐漸失效後,磁帶有可能成為遵循摩爾定律的最後一種訊息技術。
根據IDC的資料,網路上的資料正以每年30%-40%的速度增長,而目前硬碟容量增長的速度不到大資料增長速度的一半,或許磁帶有可能填補這個空缺,成為更加理想的儲存技術。
- 本文授權轉載自ifanr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