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體精進效能最佳化,WD Black SN750 NVMe SSD 實測再推升速度境界

韌體精進效能最佳化,WD Black SN750 NVMe SSD 實測再推升速度境界

ADVERTISEMENT

如果將 SSD 的硬體用料比喻為人的軀殼,那麼韌體就是靈魂,硬體提供基礎的效能區間保證,韌體則能夠將其發揮至極致。Western Digital 繼發售 WD Black NVMe SSD 2018,再以韌體最佳化為其根本推出 WD Black SN750 NVMe SSD,搶食高階電競遊戲市場與 4K 內容創意市場。

持續挖掘硬體潛能

一般消費者挑選 SSD 產品,入門使用者從性價比下手,期待以最少的花費獲得最高的容量;中階使用者則會依靠廠商所提供的資料與過往歷史,尋找控制器與記憶體顆粒規格資訊。心思縝密的玩家,則是綜合各種管道的實測結果,全方面看待性能表現,縱使早年各款貼牌產品韌體成熟度不佳、出包事件不再頻傳,但要發揮硬體特性榨乾效能,獨門的韌體調校技術依然不可少。

Western Digital 去年推出 WD Black NVMe SSD(現更名為 WD Black NVMe SSD 2018),採用廠內自行設計的控制器,以及與 Toshiba 關係相當密切的 SanDisk 64 層 3D 堆疊 TLC 快閃記憶體,效能相較第一款 WD Black PCIe SSD 有著長足的進步,並憑藉循序高速讀寫,瞄準電競遊戲玩家資料庫應用而來。

2018 年底再接再厲,透過最佳化韌體設計的方式挖掘硬體潛能,推出 WD Black SN750 NVMe SSD,循序讀寫速度往上飆升至 3470MB/s 和 3000MB/s 以上,4K 隨機讀寫 IOPS 也有不小的進步,近日終於在台灣上市,就讓我們來觀察這款 SSD 又是如何突破自我極限。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外盒包裝尺寸與先前 WD Black NVMe SSD 2018 相同,但外觀設計更有高階品項的感覺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外盒包裝尺寸與先前 WD Black NVMe SSD 2018 相同,但外觀設計更有高階品項的感覺。

盒裝背面依舊開啟 1 個小視窗,可觀察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產品序號
▲盒裝背面依舊開啟 1 個小視窗,可觀察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產品序號。

盒裝內容為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1 個,以及 1 份技術支援與保固資訊說明書,系統資料轉移軟體與 SSD 管理監控程式均於官網下載
▲盒裝內容為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1 個,以及 1 份技術支援與保固資訊說明書,系統資料轉移軟體與 SSD 管理監控程式均於官網下載。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另外還會推出與 EKWB 合作的散熱片版本(不包含最小容量 250GB),但因廠商作業時程來不及同步進行測試,該產品厚度增為 8.1mm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另外還會推出與 EKWB 合作的散熱片版本(不包含最小容量 250GB),但因廠商作業時程來不及同步進行測試,該產品厚度增為 8.1mm。

Western Digital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規格

  • 產品型號:WDS100T3X0C-00SJG0
  • 外觀形式:M.2 M key 2280
  • 介面速度:PCIe 3.0 x4 NVMe
  • 容量:1TB
  • 寫入壽命:600TBW
  • 電源需求:3.3V/2.8A
  • 其它:1750000hrs MTTF

精進韌體、新增 2TB 容量

褪去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產品的規格標示貼紙,可以發現與去年推出的 WD Black NVMe SSD 2018 一模一樣,自家設計 SanDisk 20-82-007011 PCIe 3.0 x4 8 通道快閃記憶體控制器依舊放在 M.2 2280 電路板中央,求取較好的散熱效果(可往晶片 2 側電路板導熱),同時也是為了最佳化快閃記憶體通道佈線設計。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版本的貼紙外觀經過重新設計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版本的貼紙外觀經過重新設計。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所有容量版本均為單面設計厚度 2.38mm,包含未來即將推出的 2TB 容量版本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所有容量版本均為單面設計厚度 2.38mm,包含未來即將推出的 2TB 容量版本。

撕下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貼紙,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撕下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貼紙,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SanDisk 20-82-007011 8 通道控制器依舊位於 M.2 2280 電路板中央,原廠表示可藉此獲得較好的散熱效果與佈線設計,該控制器採用 28nm 製程製造,具聞內部為 ARM 3 核心處理器設計
▲SanDisk 20-82-007011 8 通道控制器依舊位於 M.2 2280 電路板中央,原廠表示可藉此獲得較好的散熱效果與佈線設計,該控制器採用 28nm 製程製造,具聞內部為 ARM 3 核心處理器設計。

控制晶片一側和快閃記憶體封裝顆粒之間,夾著 1 個 SK hynix H5AN8G6NAFR-UHC DDR4-2400 記憶體,容量 8Gbit 作為快取與擺放 FTL(Flash Translation Layer)加速讀寫之用,容量配置對應與 WD Black NVMe SSD 2018 相同。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1TB 版本安放 1 個 DDR4-2400 8Gbit 記憶體顆粒,容量配置與 WD Black NVMe SSD 2018 相同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1TB 版本安放 1 個 DDR4-2400 8Gbit 記憶體顆粒,容量配置與 WD Black NVMe SSD 2018 相同。

M.2 2280 的 2 端各自擺放 1 顆 SanDisk 512GB 快閃記憶體顆粒,各自擁有 4 通道傳輸規格,就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讀寫能力並未跳至另外一個層級推估,內部依舊為 Toshiba 64 層 3D 堆疊 BiSC3 TLC 紀錄形式。透過自家控制器 nCache 3.0 多層快取演算法,若偵測到大量循序寫入,將不經過 SLC 快取區直接寫入 TLC 儲存區,避免資料反覆搬移。

M.2 2280 電路板 2 端各自安排 1 顆 SanDisk 512GB 快閃記憶體顆粒,各自擁有 4 通道規格對應控制器,內部應為 Toshiba 64 層 3D 堆疊 BiSC3 TLC 紀錄形式
▲M.2 2280 電路板 2 端各自安排 1 顆 SanDisk 512GB 快閃記憶體顆粒,各自擁有 4 通道規格對應控制器,內部應為 Toshiba 64 層 3D 堆疊 BiSC3 TLC 紀錄形式。

此次推出 WD Black SN750 NVMe SSD,相對而言透過韌體調校方式增強效能,最快的容量版本為 1TB,循序讀寫能力表定達 3470MB/s 和 3000MB/s 以上,相較 WD Black NVMe SSD 2018 版本提升 70MB/s 和 200MB/s;4K 隨機讀寫 IOPS 也順手提升至 515000IOPS 與 560000IOPS,增加 15000IOPS 與 160000IOPS,可見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提升最高的部分在於寫入表現。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各容量版本規格與效能差異對照表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各容量版本規格與效能差異對照表。

耐寫量部分則維持相同表現,在 5 年保固之內,250GB、500GB、1TB 總寫入量為 200TBW、300TBW、600TBW,換算 DWPD 則約為 0.44、0.33、0.33。新增的 2TB 部分,總寫入量為 1200TBW,同為 0.33DWPD,全部容量款式 MTTF 均為 175 萬小時。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1TB Windows 10 桌面待機溫度可達 44℃(室溫 22℃),控制器採用 NVMe 1.3 規範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1TB Windows 10 桌面待機溫度可達 44℃(室溫 22℃),控制器採用 NVMe 1.3 規範。

1TB 版本實際可用容量為 931.5GB 左右
▲1TB 版本實際可用容量為 931.5GB 左右。

SSD Dashboard 換新裝

隨著 Western Digital 重新定義 Black SSD 外部盒裝設計,負責顯示 SSD 狀態與管理的軟體 SSD Dashboard 固態硬碟儀表板也換上新裝,視覺主力為相符的灰黑色,背景更加上容易與高效能產生聯想的碳纖維圖案。內部功能則與先前版本大同小異,新增 1 個遊戲模式切換鈕。

遊戲模式位於首頁橫幅,無論程式畫面下方切換到其它功能頁面均會存在,玩家應該很容易找到。依照 Western Digital 原廠說明,開啟遊戲模式的時候,控制器閒置情況的自動電源狀態轉換(Autonomous Power State Transitions、APST)將會關閉,能夠減少從低電源狀態返回的延遲時間。

遊戲模式功能會讓控制器的耗電與溫度升高,若非連接市電與具備良好的散熱環境,筆者會建議筆電使用者不要開啟此功能,開啟前後的效能差異可於下一頁測試知曉。

為了與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相互呼應,Western Digital SSD Dashboard 管理軟體也跟著換上新裝
▲為了與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相互呼應,Western Digital SSD Dashboard 管理軟體也跟著換上新裝。

開啟遊戲模式之後,將關閉 SSD 控制器的自動電源狀態轉換,可避免從低電源狀態返回的延遲時間,相對而言耗電量和溫度也會上升
▲開啟遊戲模式之後,將關閉 SSD 控制器的自動電源狀態轉換,可避免從低電源狀態返回的延遲時間,相對而言耗電量和溫度也會上升。

自動電源狀態轉換(Autonomous Power State Transitions、APST)進入與離開時間延遲,以及進入前的等待時間
▲自動電源狀態轉換(Autonomous Power State Transitions、APST)進入與離開時間延遲,以及進入前的等待時間。(圖片取自 What’s New in NVMe 1.1 and Future Directions 簡報)

SSD Dashboard功能頁面主要分為 5 頁,狀態頁面顧名思義顯示 SSD 狀態,並具有剩餘壽命預估與溫度監控功能;效能頁面則是利用折線圖,統計並顯示讀取、寫入速度。工具頁面提供韌體更新、清理磁碟機等 2 個重點功能,清理磁碟機還可分成格式化、清理項目,後者對應的是 Secure Erase 功能。

工具頁面還支援快速以及完整的 S.M.A.R.T. 測試與顯示資料,當使用者覺得 SSD 運作不太正常時,能夠有個較為確實的判斷依據,並可跳轉至最後的說明分頁,透過產生報告功能,提供客服與工程人員相關資訊。設定頁面則為 SSD Dashboard 本身維護功能,包含更新軟體、跟隨 Windows 開機啟動、介面語言等選項。

效能頁面提供讀寫監控統計功能,並化作折線圖供使用者檢視
▲效能頁面提供讀寫監控統計功能,並化作折線圖供使用者檢視。

工具頁面提供多種對 SSD 的操作,包含韌體更新與清理磁碟機
▲工具頁面提供多種對 SSD 的操作,包含韌體更新與清理磁碟機。

與 SSD Dashboard 自身相關的功能,收納於設定頁面
▲與 SSD Dashboard 自身相關的功能,收納於設定頁面。

說明頁面提供自助式支援服務,並可產生報告隨信提交給官方客服或工程人員
▲說明頁面提供自助式支援服務,並可產生報告隨信提交給官方客服或工程人員。

 

(下一頁:讀寫效能實測,遊戲模式再飆速)

R.F.
作者

誤入叢林的小白兔,每天爬樓梯到七樓的白癡,幻想自己很瘦的豬,一放假就睡死的bed potato。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