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台灣有許多老闆並沒有把員工視作資產,反而盡可能降低人事成本,但他們可能沒發現自己就此錯過了讓公司成功的機會。
從台灣近年來的罷工事件可以看出,對公司高層而言,往往只有股東才是最需要關照的對象,要給員工多一點福利就像要他們的命。不過英國媒體《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由 Christian Krekel、George Ward 和 Jan-Emmanuel de Neve 共同發表的論文發現,勞工的滿意度和企業成功息息相關。
研究利用了民意調查機構蓋洛普(Gallup)調查的資料,對象涵蓋 73 個國家 230 個獨立組織的近 190 萬名勞工。論文研究了 4 種潛在衡量企業績效的指標,包括客戶忠誠度、員工生產力、獲利能力和員工流動率。研究發現勞工的滿意度與客戶忠誠度存在顯著的正相關,並與員工的流動率有負相關關係。此外,勞工的滿意度也和高生產力及獲利能力相關。
ADVERTISEMENT
不過只要有點邏輯就知道相關性無法代表因果關係,兩者關聯無法證明是滿意的員工讓公司成功,抑或成功的公司讓員工更滿意。因此作者引用各公司和組織內部變化的研究,發現勞工士氣提高先於生產力提高。人際關係學派一直以來都認為更好的勞工福利與更高的生產力相關,其中一項原因就是快樂的勞工比較不容易缺勤或離職。但論文作者也承認目前對管理者改善員工福利的最好方法,或是如何以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改善勞工福利的相關研究非常少。
一家對員工好的公司有很多評斷標準,但也沒有這麼難判斷。勞工可以充分了解公司的計畫,並在轉換職位時可事先諮詢他們將扮演的角色,且能在無需擔心被炒魷魚的情況下向主管提出問題,也不會遭遇霸凌和性騷擾。員工自然更能努力工作,並有充足的時間休息和陪伴家人。簡而言之,勞工會被視為人,而不只是會計成本而已。
這樣的想法或許對許多台灣老闆很困難,因為他們往往會擔憂勞工變懈怠和懶散,所以盡可能將勞工管制到極限。但當產業型態轉變,服務業成為大宗,對勞動力的需求從體力和機械式操作轉向創造力和同理心,勞工就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此時,聰明的主管會意識到滿足的勞工是企業成功的必要條件。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