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使用Netflix的用戶往往有一種感覺,一個月你繳了幾百塊錢可以看到飽,總覺得不多看一點就虧到了。問題是要看的影片這麼多,怎麼看也看不完,那該怎麼辦?於是,有些人就會忍不住把影集「跳著看」,對於一些節奏比較緩慢的內容可以快點看到結尾,這樣趕快完食一個影集,就可以看下一部新戲。
Netflix也觀察到這種需求,於是目前正在測試一個倍速播放的技術,允許用戶可以用1.25倍或1.5倍速度觀看影片。並且連語音的部分也會一併快進,因此你也不會錯失掉對話的內容。幫助那些想要「吃到撐」的觀眾,可以多賺一點。
ADVERTISEMENT
對Netflix而言,反正他們的影音內容本來就多到不怕你看完,既然這樣不如幫助觀眾滿足他們想要佔便宜的心理需求。就算今年你好不容易以為自己已經快看完了,明年他們就會有新的內容推出,你依然會訂閱下去。而觀眾也覺得自己「賺到」,是種雙贏的策略。
但是,他們沒有想到影片的製作人、導演以及演員,會對Netflix的這種作法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他們覺得,Netflix這種作法是在教育觀眾影片的節奏、氛圍的呈現,甚至專業演員的台詞感情這些根本不重要,這是對創作藝術的一種謀殺。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對於此項功能,Netflix 則表示Netflix一直在嘗試新的方法以幫助會員們更好地使用 Netflix,增進使用體驗。他們雖然目前在測試這個功能,不過未必這個功能會保留下去。
ADVERTISEMENT
不過,從社群的意見回饋看來,雖然影視圈的人都這麼大聲疾呼,但似乎觀眾看來則是非常期待這個功能,因此一向「以客為尊」 的Netflix,可能不會因為幾位導演以及演員的反對,就取消這個倍速看片的功能。
Netflix的觀眾,或許真的不是「標準觀眾」
從小編的角度來看, 其實也頗能理解觀眾想要「看到飽」的這種心理。而且,有些片子真的是難以下嚥,但是一時之間你又無法判斷目前看到的會不會只是一種鋪陳,說不定會有反轉?因此只能繼續看下去。所以小編平常在看片的時候,多半是將影片在電腦上放著、然後同時去整理房間或是書桌,讓自己一心多用。只有在看真正期待的影片,才會放下所有的事情,專心觀看。
因此,對於小編來說,我自己的體驗是,其實每個月Netflix上真正想讓我放下手邊工作,專心看的內容或許只有10小時,但是或許每個月我有30小時的時間可以分配來觀看,這時剩下的20小時,我就會「一心多用」來掃片。
不過,事後我往往也會發現,每個月那20小時我看的內容,似乎下個月我就記不得了,甚至再下一個月我根本就不知道這個劇集我先前是否看過?
誇張一點講,這就像是前兩週很流行的「量子波動速讀」,你一分鐘可以翻十萬頁的書,但是這些內容你到底看了沒?
其實更嚴重的是,後來我更發現,由於這20小時「一心多用」的訓練,後來我連原本10小時「專心看」影集的時候,也變得不專心了。人是沒有那麼容易把事情切分的那麼開來,訓練久了,就沒有所謂的「專心看」以及「一心多用」的區別。也就是說,我看所有的影集都被自己訓練成用「量子波動法」去看。
但是,這樣真的很糟嗎?對於某些人來說,甚至可能大多數觀眾來說,我們這些Netflix的用戶、大多的情況下都不是一個導演心目中的「標準觀眾」。
量子波動法顯然是不可能把翻閱的內容看到腦子裡的,但是,如果你的目的本來就是「翻完一本書」呢?
在家(或是在捷運上)的觀眾,都不是坐在電影院裡頭,沉浸在大螢幕之下。可能我們是在一邊做菜、一邊看螢幕;或是一邊打掃家裡、一邊放著電視機播放;甚至是一邊幫小孩換尿布一邊看。在這樣的情境之下,說實話,不管是用1倍速,或是1.5倍速播放,我們永遠都做不到像導演心目中所要求的那種與導演想要的效果同步接收的結果。
更還有很多人根本就沒有看過螢幕,從頭到尾是把一部影片聽完的。
重點在於,在現在這個時間碎片化的時代,你根本沒辦法規範觀眾在什麼情境下「使用」你的影片。這樣一想,在現在這個時代,如果有人能靜下來坐在電腦或電視前,摒除其他雜務,專心的以一倍速把劇集或是電影看完,其實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呢!
更何況,今天覺得Netflix不該有這功能,誰能保證明天不會有網友自己開發一個1.5倍速的瀏覽器外掛?只要有觀眾覺得有這個需求,這東西遲早會出現的。既然這樣,還不如官方自己推比較有保障,也比較安全。
因此,在這個脈絡下,好萊塢那些編導以「標準觀眾」的角度來批評Netflix的作法,或許是過慮了。
今天會選擇用1.5倍來看劇的觀眾,或許此時此刻,他真的是在「把你的劇搞的索然無味」。不過,如果你的劇真的好看的話,他還是會知道的。
到了明天,等他不這麼忙的時候,他還是會好好的在電視機前面坐下來,重新當一個「標準觀眾」,用正常的倍速再看一遍。
- 新聞來源:cne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