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0 13:30

劍橋討論人工智慧的利弊!AI全程參與為自己辯論,還獲勝了

ADVERTISEMENT

11月21日,劍橋聯合會(Cambridge Union)也舉辦了一場辯論賽,論題是「AI是否會帶來更大的弊端」。有趣的是,這場涉及AI的辯論中,真的有人工智慧參與其中!辯論者中有一個辯論機器人(Project Debater)。

兩個辯論隊分別由一名教授和一名辯論專家組成,還有AI輔助。其中一位辯論專家Sharmila Parmanand表示,「我真的很好奇,也很興奮能和機器人一起辯論。」

ADVERTISEMENT

IBM研究人員將他們的「民眾觀點採集」(Speech by Crowd)技術應用到Project Debater的AI系統上,讓它在賽前根據人們提交的1100多份觀點進行分析。

這些詞語或短句不超過36個單詞,其中有對AI表示支持的,也有反對的。然後,AI根據這些主要觀點組成連貫的敘述,以完成辯論。

一方面,機器人表示,「人工智慧的錯誤率低於人類,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它可以用來執行重複、簡單的任務,以節省人類的時間。」

ADVERTISEMENT

機器人表達「AI利大於弊」觀點

另一方面,機器人又說,「人工智慧在道德上無法做出正確的抉擇,因為道德是人類才有的。」「機器人可以照顧病人,也可以代替老師授課,這些領域也不再需要人類。」

機器人表達「AI弊大於利」觀點

它條理清晰地進行了辯論,但不免也有一些失誤。有時它會重複自己的觀點,有時它無法提供詳細的示例來支撐自己的觀點。

ADVERTISEMENT

最終,認為「AI利大於弊」的一方勉強獲勝,獲得了51.22%的觀眾投票。

▲有興趣的觀眾可以去看辯論全程影片!

ADVERTISEMENT

這是一場有趣的辯論,而這場辯論的意義不在於機器能否說服人類,而是機器可以讓人類更強。

IBM電腦科學家Dan Lahav表示,「人類的優勢在於能夠很好的結合我們的文化和傳統,動之以情;然而機器可以更好的曉之以理,透過大量數據來豐富我們的知識,做出更具體的決定,消除一些作為人類固有的偏見。」

事實上,這是IBM Project Debater的第三次登場,讓我們回顧一下前兩次辯論賽中它的發揮。

Debater的成長之路

「2016 年,Debater還只是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而到了2019年,我們已經達到了大學水準。它可以在很多方面幫助人類,比如可以展示出一個爭議性話題的兩面,以減少人類固有的偏見。」該專案首席研究員,IBM傑出工程師Noam Slonim表示。

首戰人類打平手

去年6月,IBM的辯論機器人首次與人類進行辯論,也是第一個可以在複雜主題上與人類辯論的AI系統。

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它不僅可以清晰表達自己的觀點,反駁對方論點,還一度較為準確地指出了對手辯論中的事實錯誤。

Project Debater的對手是兩位青年辯論高手,一位是以色列大四學生Noa Ovadia,她曾在2016年獲得以色列國家辯論冠軍;另一位是以色列國際辯論協會主席Dan Zafrir。

比賽共有兩輪。第一輪辯論主題為「是否應該資助太空探索」,Project Debater在辯論中有一個生動的比喻:

「資助太空探索就像是花錢買高品質的輪胎,雖然花更多的錢會讓人心疼,但最終車可以跑得更遠、更安全。」雖然Project Debater在辯論中給予了豐富的訊息,但是它的表達能力以及辯論技巧明顯不如人類。因此,這一輪中人類辯手獲勝。

第二輪辯論主題為「是否應該增加使用遠程醫療」,在這一輪Debater「發揮良好」,使現場觀眾中的20個人改變了最初的觀點,擊敗了Dan Zafrir。

這是Project Debater首次出戰,一勝一負,與人類平手。

再次辯論雖敗猶榮

今年2月,在IBM的Think conference上,Project Debater挑戰冠軍級辯論家Harish  Natarajan。

這場辯論的辯題為「政府是否應該資助學前教育」。雙方都有15分鐘的準備時間,顯然IBM的機器人具有優勢,能夠快速從新聞文章和學術研究中學習並為己所用。

Debater主張補貼,稱其為「幫助社會最貧困成員的重要工具」。而Natarajan反對這一想法,稱「補貼未能解決造成貧困的根本原因,不過是出於政治動機向中產階級成員發放的贈品。」

Natarajan擁有超強的表達能力以及豐富的辯論經驗,在辯論中說服了更多觀眾改變主意。這一次,Debater輸了。

但它的輸贏,對於Debater團隊的負責人Ranit Aharanov來說其實並不重要,她在辯論結束後表示,「這不是人工智慧是否會比人類更好的問題,Project Debater存在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人們過濾和查找大量文本中的關鍵訊息,幫助人類處理複雜的決定。」

獲勝者Natarajan在辯論結束後也表示,「真正打動我的是IBM Project Debater與人類結合後的潛在價值。IBM的人工智慧能夠挖掘巨量訊息,並為這些知識提供有用的背景。」

Debater存在的意義

辯論,是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來說明自己對事物或問題的見解,揭露對方的矛盾,以便在最後得到共同的認識和意見。辯論對於未經訓練的普通人有一定難度,對人工智慧來說更是挑戰巨大。

要做到這些,總結Debater需要具備三大核心能力:

  • 語言的組織與表達
  • 聽力理解
  • 模擬人類困境

辯論是一個全新的AI應用場景,在日常生活中,也很難見到如此場景。那麼,IBM為什麼選擇了這個研究方向?

事實上,IBM研發Debater的初衷,是為了增強人類。即讓人們在決策前,瞭解到豐富而全面的訊息,以客觀的做出更好的決策。

而另一方面,讓Debater學會辯論的真正目的在於,讓AI系統徹底地掌握人類語言。

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嗎?戰勝Debater的辯論家Natarajan表示,「至少在現階段,人工智慧的未來似乎是增強人類而不是完全取代我們。」 「我真的不知道人工智慧的未來是什麼,它肯定會產生巨大影響,但我們不知道會是什麼。」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