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比輕薄也比高貴
價格絕對是Ultrabook給人的第二個驚嘆號,遠超過創新操作體驗帶來的驚喜。首先上市的Acer Aspire S3有2種規格配備,預載240GB固態硬碟要價44,900元,便宜10,000元整的入門款則只有320GB傳統硬碟。
至於緊接在後的Asus Zenbook,震撼效果有過而無不及,13吋UX31頂規機種配備240GB固態硬碟,建議售價創下51,900元新高。就算是最便宜的11吋UX21機種,由於採用120GB固態硬碟也難逃高價命運,得付出39,900元才能買到。傳說中30,000元的Ultrabook在哪呢?
成本是價格關鍵
背離Ultrabook定義價格肯定不是廠商本意,說來說去,還是成本的問題。Intel拋出來的3億元基金,就是要協助零件供應鏈,加速發展輕薄型原件、長效電池技術。要打造出輕薄型筆電,除了處理器和晶片組核心外,液晶顯示面板、儲存裝置、散熱器、機殼、印刷電路板,甚至小到攝影機鏡頭,都有改朝換代的必要。
Apple經過幾年技術發展與付出成本代價,創造自成一格的零件供應鏈系統,今天才能提供誘人的漂亮價格。反觀Ultrabook陣營,雖然日系品牌擁有更豐富的輕薄筆電開發經驗,但以往的供應鏈整合程度等方面,可能多少還有進步空間。更別說向來以價格為導向的台廠,普遍只有當砲灰的份,還得靠Intel拉一把。
日系品牌佔優勢
這點可以從Toshiba身上得到驗證,並不是誰賺很大、誰佛心來著的問題。Portege R830這部標準電壓筆電,配備13.3吋螢幕與Core i3處理器,內建6cell電池重約1.3公斤,現在價位不到28,000元。台系品牌多了獨顯,搭配2年保固大多22,000元有找,雖然便宜20%以上,但機身重量至少重達1.7公斤以上。
400g差異,等於一個螢幕尺寸等級差距。因此即將推出的Portege Z830格外讓人期待。延續Portege系列商務機種設計,雖然外觀不是那麼極致薄型,約1.12公斤重量拿在手上卻有種不可思議的輕盈感。目前已知配備Core i3、128GB固態硬碟,預估價格38,000元起跳,很可能又是匹黑馬。
無論如何,產業界分析預估,Ultrabook得經過1年時間醞釀才能成氣候,屆時性價比就可以和MacBook Air分個高下。
▲Toshiba Portege Z830暫居Ultrabook輕薄之王,316 x 227 x 15.8(mm)尺寸重1120公克,配備13.3吋螢幕、128GB固態硬碟,還有Gigabit網路、1組USB 3.0、2組USB 2.0、讀卡機、HDMI與D-sub輸出等裝置。
Ultrabook 筆電評測
目前有推出Ultrabook的廠商,Acer、Asus已在台灣正式上市,Toshiba將在11月底開賣,而Lenovo目前只在國外發表,台灣上市日未定。除了Lenovo以外,其他3款T客邦都曾做過詳細的評測介紹,網友可點選下列文章標題去瀏覽。
首台 Ultrabook,Acer Aspire S3 評測
Acer Aspire S3 已經搶先上市,相信也有人已經入手。身為 Acer 第一台 Ultrabook,該有的身材和重量都非常輕薄,同時內建 Intel Sandy Bridge Core i5 低電壓處理器,讓效能也有不錯的表現。
極簡禪意 Asus Zenbook UX21、UX31 Ultrabook 正式上市
Asus 一次推出兩個尺寸四個規格,分別有11.6吋的 UX21 和13.3吋的 UX31。處理器分別都有有 Core i5 和 Core i7 的版本可選,雖然機身簡約,但該有的 USB 3.0、Micro HDMI、mini VGA 可都沒少。
Toshiba Portege Z830:日式極致輕薄 Ultrabook 評測
Toshiba Portege Z830 可以說是最受到大家期待的 Ultrabook。事實上,Toshiba 做輕薄筆電也不是新鮮事。過去就已經有超輕薄 1.4 公斤的效能筆電 R830,這次把 Ultrabook 的元素帶進來,做成更輕薄的筆電,讓 Z830 成為新的極致輕薄筆電的代表之作。
延伸閱讀:
Toshiba Portege Z830 Ultrabook:31,800元、11月底開賣
是由intel決定 不是終端使用者
> 它是intel 它說的算 也就是流不流行ultrabook
> 是由intel決定 不是終端使用者
應該說規格是由INTEL制定
買不買帳就看由消費者決定了
因為我覺得ATOM的效能已經足夠,我用的筆電甚至比ATOM還慢(真是不可思議!),即使如此他能然能為我好好工作
桌電就是桌電
筆電就是筆電
兩者天差地遠 不能互相取代(平板例外)
知道上述觀念 受用無窮<( ̄︶ ̄)>
其他廠商根本就砲灰吧
反觀如果這樣的價格在蘋果系列上...蘋果玩家我敢說照買不誤...
就在 cpu效能不夠好
加上 獨顯也不夠力 價格又高
ultrabook
根本 是要走同樣的失敗
air 出了那麼久才推出
價格沒有便宜 性能也沒有獨顯
這怎吸引 買了2 3萬有獨顯筆電的人 再靠過去呢
而且 經濟前景不明....這種高價位定價
害...失敗阿
一般NB:可有獨顯
相同CPU之下的價差都跑到SSD上面了吧 不是要酸什麼
只是傾向等到ivy bridge再買 現在價錢都還不漂亮
因為她的CPU速度夠且內顯也有一定的效能 (≧▽≦)
價格還可以 ( 希望能再便宜點 ) (≧▽≦)
只是我目前找不到只搭配APU不再額外搭獨顯得筆電ㄟ
因為多搭一個獨顯就會貴上一些 〒ˍ〒
而且就比較難做成輕薄型 (⊙ˍ⊙)
而目前E-350的筆電感覺還是有弱
不太有意願的說
以上只是個人見解 <( ̄︶ ̄)>
有不對請見諒 (≧▽≦)
根本沒辦法跟現在的i系列相比
> 說真的~我還是寧願買功能較齊的傳統筆電,必竟功能取向不同,可憐的上班族嗎?呵呵~
Intel現在切出的常規筆電、Ultrabook、Netbook三條線
定義較以往明確,使用者自然能依需求來選擇。
玩家、玩遊戲、大量密集運算、高負載工作量、取代桌機等用途選常規筆電:螢幕尺寸最大至17.x"、可配備ExpressCard與MiniPCI Express插槽提供擴充能力、較多記憶體和硬碟裝置插槽、外加高性能獨顯、多顆喇叭裝置、內建燒錄器、......,任何能想到的東西都能塞進去。
但相對的,由於裝置多且使用常規筆電,雖然效能好且功能完整,電池續航力必然短了許多,而且又肥又重不容易攜帶,比較適合少量移動(例如只有上下班背走)、定點使用。
一般電腦使用者、出門專用的次要筆電、等情境選Ultrabook:前述常規筆電擁有的特色幾乎被取捨掉,以追求極致輕薄和長效電池續航力,更由於使用低電壓處理器,自然不是用來拼效能的產品。
好處是可以隨時背著走,並利用快速回復等特點功能,在行車間之類空檔,隨手開啟筆電只要等幾秒鐘就能使用,具有相當的實用便利性。
以上除外的低量使用情境,自然是選Netbook:平板電腦替代、小朋友學習使用、隨身攜帶的資料查詢機(第二部筆電這類應用)、.......,重量與攜帶便利性還是有一定優勢。
> 我仍然不懂CULV怎麼失敗了的...
> 因為我覺得ATOM的效能已經足夠,我用的筆電甚至比ATOM還慢(真是不可思議!),即使如此他能然能為我好好工作
CULV並非不好,只是定義與產品規格讓人傻傻分不清。
如路人甲和筆者上一篇回覆,個人認為其實很簡單,CULV
並非拼效能的產品,但廠商配備規格卻開的跟常規筆電一
樣,一般使用者誤入叢林後,難免會嫌棄速度怎麼那樣慢,
因而種下敗因。
> 這種價格跟配備很難讓微軟用家下手...
> 反觀如果這樣的價格在蘋果系列上...蘋果玩家我敢說照買不誤...
製造業觀察家、分析師、......什麼的指出,得等到明年3Q之後,Wintel陣營製造成本壓下來,才能和Apple進行價格PK。
要買的還是會買Air吧
畢竟比其他廠商成熟太多
重點是系統是OSX啊~
> E-350比當年CULV的su2300還弱
> 根本沒辦法跟現在的i系列相比
不好意思 (≧▽≦)
以當時來說搭載SU2300的筆電應該不太便宜吧(歷史久遠有點忘記)
價位就不太一樣的說 〒ˍ〒
而且內顯應該好像是E-350比較好的樣子的說 (≧▽≦)
只是個人感覺
目前我用ATOM N270都覺得一般文書處理都沒問題(現在還在用)
只是不能看高畫質影片與玩小遊戲
覺得遺憾
所以我認為現在覺得GPU會重要一點點地說
以上只是個人見解 <( ̄︶ ̄)>
有不對請見諒 (≧▽≦)
2.現在連筆電都走向17吋,螢幕及解析度都接近桌上型電腦等級。桌上型電腦具備高擴充能力,這點沒話說:但大尺寸筆電與主機與螢幕合一的AIO而言,唯一的差距只剩下電池。
如果要說平板還是筆電哪一種實用?我仍然會說:考慮筆電就是了。平板只適合當作隨時上網閱讀與輕量級娛樂,但要做編輯、上網以及多工作業等基本需求,不應屈就一台小螢幕的裝置,拿一台大尺寸螢幕筆電,豈不是更有效率?
回歸原題:如果是我,寧願選擇桌上型電腦或者正規筆電,搭配智慧型手機就夠了。問題不在於推出平板或者UB,而是軟硬體整合:這是Apple的優勢。
短期來看,行動裝置市場會這樣區隔:
常規筆電、Ultrabook/MBA類型筆電、Netbook(雖然來日
可能不長了......)、平板、智慧型手機。
聰明玩家,當然是會依需求去選擇其中一兩項使用,不至於
被廠商、莫名的潮流什麼的牽著走。
用途是平時工作時趴趴走面對客戶作簡報和show文件
不想帶變壓器增加重量, 因此續航力對我而言很重要
這台到目前為止實際使用都有在6小時的續航
假日時拿它玩GAME
因為它有獨顯(雖然很低階,但也比目前Ultrabook的內顯好一點點)
只要特效調低一點,不少的遊戲就可以玩的很順.
(可能也是我玩GAME比較重劇情和娛樂性,畫面其次...)
的確把CULV拿來當一般NB甚至是桌機來猛操的話,效能真的很低落,
不過我了解CULV的短處和長處,所以不會這麼做.
它的效能對我這類重續航又非重玩家而言夠用了.
CULV剛出價格的確是不便宜,
這點也是我當時很不滿意的一點.
CULV, ultrabook就是要和一般NB有段價差才有賣點.
幸好我年初買時加到4G已降到21k左右.
現在若想換續航有6 HR的新機
Ultrabook雖然是一個選項
但螢幕太小(對我而言14吋已是極限,13.3又16:9的面積對我而言真的很小)
有的擴充port不完整 價錢不太可能降到21k...
大概能選acer 4830TG & Asus u系列 & T牌R840之類的
但是續航能到6 HR的機率可低不少...
像我這類想要高續航 螢幕14吋的怪咖
能滿足我到目前為止似乎也只有CULV可以.
CULV對我而言一點也不失敗!
Ultrabook的話,先降價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