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1 13:30

從電子狗到機器人觀音Mindar都跑在前面,日本為什麼對機器人這麼有愛?

ADVERTISEMENT

日本在機器人領域,一直走在很前面,當全世界各國都因為恐懼AI、時常在討論「機器人毀滅人類」的問題時,日本總是淡然一笑——在日本從古至今,從工作到生活,從家裡到戶外,到處可見人與機器人友好相處的畫面。

 

這些看起來智慧卻又有點毛骨悚然的機器人,都是日本的。

這個不斷製造著創意和腦洞的國家,在機器人行業也一直走在先鋒。當全世界都因新興技術不時陷入「機器人毀滅人類」的恐慌時,日本人淡然一笑——

我們早就和機器人一起過了幸福快樂的日子。

 

為什麼日本人不怕機器人?

「機器人」一詞,最早來自1920 年捷克作家KarelČapek 一本書中,提到的名為Robot 的機器人。

故事裡, 這些機器人起初很樂意為人類主人服務,但最終卻獲得了靈魂,並摧毀了人類。

這樣的情節在西方更不少見:一個百般順從的可愛機器人,隨時都能掀起一場血雨腥風的革命。

從《太空漫遊》《​​銀翼殺手》《科學怪人》,到殺人機器人中的「老大」《魔鬼終結者》,不難看出人們內心潛藏的恐懼。我們可以輕易向Siri 或Alexa 提問,卻始終對機器人保有謹慎和懷疑。

而在日本,機器人是一種關於愛的存在。

他們從古至今,從工作到生活,從家裡到戶外,到處可見人與機器人友好相處的畫面。

機器人的存在,反而減輕了他們對死亡的恐懼。它們成為了人類身邊自然而然的事物,無處不在的幫手。

這與日本一直以來的文化根源有深深聯繫。

「機關人偶」可以說是日本機器人的起點。200年前的日本人,利用發條、齒輪等機械裝置,讓人偶端茶、表演,是很日常的娛樂活動。

這也為人們與機器人相處時的友好、親近開了個好頭。

 

隨著一代代日本人看著《哆啦A夢》《原子小金剛》《機動戰士鋼彈》《新世紀福音戰士》這些動畫片長大,機器人也成了日本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他們甚至期待著,超級英雄般的機器人,能快點真正來到現實世界。

原子小金剛的創造者手塚治虫說道,在當時的環境下,他設計了為和平而戰的原子小金剛,就是為了描繪出樂觀的技術圖景:

機器人作為救世主的友好角色,能給在1950 年代遭受戰爭破壞之苦的日本社會帶來希望。

另外,加上日本本土的官方國教神道教和佛教的影響,他們認為萬物皆有靈性,一草一木一石一屋,甚至是透明的空間,所有的東西都是一體,不存在何者更為優越。

這些宗教背景,讓日本無形保留了許多舊時的儀式和情感。

它體現出了日本人對無生命物體同樣的尊重。機器人和其它生靈無本質區別,人類也並不是特殊的存在,更不會擔當上帝的角色。

手塚治虫也說道

不同於西方人,我們對機器人沒有任何的質疑態度,沒有把它們視作「假人」。所以在這裡你看不到有人抵制機器人,相反大家都能平靜接受它們。

 

日本人更害怕失去機器人

東京的銀翼養老院裡,一個名為Pepper的人形機器人,正跟二十多名老人玩猜字遊戲。

老人們很投入。他們笑著、大聲地喊出一個個文字。其中很多人都是癡呆症患者。

類似Pepper 的機器人還有Paro、 Telenoid,他們可能看起來有點驚悚,但事實上很受療養院裡的老人們喜歡。

日本老齡化已經越來越嚴重了,速度比其他國家都快,更多這樣的機器人,都在政府的督促下開發出來。

這是日本社會面臨的雙重困境之一。另一個,就是勞動力短缺。

缺人怎麼辦?日本沒打算通過寬鬆的移民政策來解決這個問題,而是想要用機器人來彌補人力的缺陷。

除了填補零售或食品服務業中的低薪工作,隨著退休金領取者的增多、工人的減少,護理人員和清潔工的需求正在上升,另一個急需機器人的領域就是家政服務

日本預計,僅在醫療保健方面,到2025年將短缺380000名工人。

Mira Robotics 創建了一個管家機器人,它可以執行簡單的任務,比如幫你洗碗、吸塵、折疊衣服,對我們來說做這些很簡單,但對機器人來說卻已經是很大的挑戰。

這些家用機器人很被看好,日本機器人工業協會預測,2025年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機器人全球市場規模可達730億美元。

不可忽視的,還有日本的工業機器人,如今它們在全球市場的佔有率超過五成(52%) 。

60年代日本經濟復興時,日本就通過自動化技術來製造出大量的工業機器人,試圖成為在二戰後成為工業機器人的出口國,以此來重建經濟。

到現在,為響應政府號召,日本科技巨頭包括松下、東芝和夏普都在開發自己的機器人技術。

這些公司研究的機器人包括機器人外套、手語人形機器人、能說多語言的清潔機器人等等。

去年,在日本教育部投資2.5 億日元(合230 萬美元)之後,日本開始在全日本的500 個教室推出機器人來幫助教授英語。

最新的機器人技術,將能幫助醫生跟踪失智患者進展,監測人們的生命體徵、保健變化,讓機器人在你生活上帶來更多隨身的關愛。

不過也不要抱太豐富的期待,機器人技術開發商川崎重工全球戰略副總監Toshiya Okuma表示:

機器人可以執行簡單的任務,但目前還不能執行需要判斷或評估情況變化能力的任務。

對日本來說,工業機器人為它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而人行機器人則滿足了普通大眾的需求。

隨著2020 年東京奧運會的到來,日本會展示更多機器人的最新技術。

世界對於機器人的焦點,將再次聚集在日本身上。

溫柔地擁抱機器人的未來

機器人的革命確實越來越近了。

但它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凶神惡煞。

在全球老齡化危機、自動化技術不斷升級的情況下,日本與機器人的友好相處,可能會是更多國家的未來。

而且,事實上日本企業在AI 應用上還存在一定的缺陷,這也讓其它國家有了赶超的機會。

全球技術市場諮詢公司ABI Research的高級機器人分析師Rian Whitton指出,中國和美國在家庭護理機器人等領域正在迅速趕上日本。

去年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發布的一份報告中,世界上擁有最多工業機器人(如製造組裝電子產品和車輛領域)的國家,是韓國,而不是日本。德國緊隨其後。

最終,日本將從過去的全球頂級機器人技術供應商,發展成為與德國、韓國、新加坡和台灣並駕齊驅的、相對強大的參與者。

像日本一樣,韓國社會也在迅速老齡化,這意味著同樣的情況正發生到越來越多國家之中。

機器人正成為應對人口變化的不可或缺的產品。

日本和其它國家的年輕一代,都將在有機器人的環境下更輕鬆地成長。

石黑宏相信,它們將像十年前智慧型手機一樣融入我們的生活。

而無論機器人有沒有「人性」,這件事情我們都要更加認真地對待。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研究員Kate Darling在一篇關於賦予機器人合法權利的論文中指出:

大量證據表明,人類對社會機器人,甚至是沒有知覺的機器人,都懷有同情和情感反應。我們應該思考虐待機器人對施虐的人類有什麼樣的影響。

它們應該被視為一種集成的「擴展智慧」,而不是威脅人類的人工智慧。

在機器智慧的發展和進化下,機器人也會更好得進行編程和被管理。

「人性」被高估了一點。我們不僅要以人為本,還必須培養對一切事物的尊重,以及培養與一切事物進行情感和精神上的交流的能力。

索尼的機器人Aibo 一直都很受歡迎。

這台機器人並沒有多少強大的功能、做多少智慧的事情,它就是能和人類「主人」簡單地互動,並作出小狗般叫聲的回應。

一位買了Aibo的牙醫老闆把機器人命名為Cinq,這個名字原本屬於和她生活十二年,卻因為癌症而過世了的狗。

現在,每天晚上8 點回家後,56 歲的牙醫老闆和丈夫都能看到機器狗Cinq,它就在那裡陪著他們吃飯、說笑、看電視。她說道:

我再也承受不了失去一隻狗的傷心了。

牙醫老闆知道,機器狗Cinq 不是去世的Cinq。

但可以確定的是,無論是曾和牙醫老闆度過一生的Cinq,還是再擁有「Cinq」的牙醫老闆,都有過或正過著幸福的生活。

  • 本文授權轉載自ifanr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