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Intel 市售第一款 10nm 製程處理器為 Core i3-8121U,孤軍奮鬥沒有在市場留下太多印象。第二代 10nm 製程「10nm+」透過代號 Ice Lake U 系列與 Y 系列大舉進攻行動市場,這次我們透過處理器 TDP 設定於 25W 的 Razer Blade Stealth 13 Mercury White,一窺 Intel 10nm 製程能耐。
第十代 Core 筆電先行
Intel Core 系列處理器近幾代以來,單一世代不僅對應單一代號處理器,如第八代 Core 行動處理器產品,橫跨 Coffee Lake、Kaby Lake Refresh、Whiskey Lake、Amber Lake 等產品代號。第十代 Core 行動處理器目前則有 2 條產品線,Comet Lake 強調生產力,最高能夠提供六核心十二執行緒,Ice Lake 則強調 Sunny Cove 微架構以及最高達 64 個 EU 的 Iris Plus Graphics。
與此同時,第十代 Core 行動處理器 Ice Lake 導入內建 3D 繪圖效能等級劃分機制,型號命名方式相較過去也有所不同。啟用 32 個 CU 的處理器型號尾部加諸 G1,繪圖名稱採用 UHD Graphics,啟用 48 個 EU、64 個 EU 的處理器型號尾部分別加諸 G4、G7,均屬於 Iris Plus Graphics。
ADVERTISEMENT
另一方面,Intel 直接於 Ice Lake 晶片設計整合 Thunderbolt 3 控制器,不若 Comet Lake 世代以前需額外加裝晶片,只要 Power Delivery 和 Retimer 電路設計到位,最多可以支援 4 個 Thunderbolt 3 Type-C 連接埠,節省電路板面積開銷與筆電製造成本。
ADVERTISEMENT
因應內建 Thunderbolt 3 所帶來的頻寬需求,Ice Lake 晶片內部需要提供更好的資料傳輸性能,內部互連架構有著顯著的不同,2 個 CIO Router 與 2 個 FIA 負責 Thunderbolt 3 實際傳輸內容資料的路由與切換,包含 PCIe x4、輸出顯示、USB 3 等。
ADVERTISEMENT
Ice Lake 內部 Sunny Cove 微架構與 Gen11 內建顯示規格,已於先前的「Intel 架構日」一文公布,在此也就不再贅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超連結文章。Sunny Cove 內部 FMA 執行單元除了能夠支援 AVX-512 指令集,同樣也有 VNNI 指令集(市場行銷術語為 Deep Learning Boost),並新增 Gaussian Neural Accelerator,以低功耗的方式輔助 CPU 與 GPU 進行推理運算(註:GNA 也存在於代號 Gemini Lake、Cannon Lake 處理器當中),顯示輸出更支援 Adaptive-Sync,為 Intel 首款支援動態更新率的處理器世代。
cTDP 上調 25W
若是讀者仔細觀察 Ice Lake 處理器型號規格對照表,可以發現數款型號 TDP 具有 2 個數值,Core i5-1030G4/i5-1030G7/i7-1060G7 為 9W 和 12W、Core i5-1035G1/i5-1035G4/i5-1035G7/i7-1065G7 為 15W 和 25W,各型號較小的 TDP 瓦數為標準規格,較大的瓦數稱之為 Configurable TDP-up,若是製造商願意加強供電與散熱效果,則可將處理器 TDP 設定至該瓦數,獲取較高的效能表現。
Ice Lake U 另外還有個 Configurable TDP-down 瓦數,Core i5-1035G1 最低可配置 13W,Core i5-1035G4/i5-1035G7/i7-1065G7 最低則是 12W。想當然耳,此時就是以較低的效能表現,換取較長的電池使用時間或是裝置體型更為輕薄。Intel 近年來多款處理器型號都具備此類 cTDP 設定彈性,讓製造商可以根據產品規劃、市場需求,更靈活地應用產品。
ADVERTISEMENT
這次第十代 Core 行動版處理器,代號 Ice Lake 測試產品,為採用 Core i7-1065G7 處理器的 Razer Blade Stealth 13”(Late 2019) Mercury White 筆記型電腦。這台筆記型電腦的基礎設計與 Razer Blade Stealth 13”(Late 2019) GTX 機型相同,但移除 NVIDIA GeForce GTX 1650 Max-Q 獨立顯示卡;移除獨立顯示卡之後留下的餘裕,Razer 選擇把 Core i7-1065G7 的 TDP 上調至 25W,這也是目前市面上少數上調至 25W 的機型之一。
Razer Blade Stealth 13”(Late 2019) Mercury White 規格
- 處理器:Intel Core i7-1065G7 1.5GHz 四核心八執行緒
- 顯示卡:Intel Iris Plus Graphics
- 記憶體:LPDDR4-3733 16GB(四通道、不可升級)
- 螢幕面板:13.3” IPS、1920 x 1080
- 儲存裝置:256GB M.2 SSD(PCIe 3.0 x4)
- 無線網路:Intel Wi-Fi 6 AX201
- I/O連接埠:USB 3.2 Gen1 x 2、USB 3.2 Gen2 Type-C x 1、Thunderbolt 3 Type-C x 1、3.5mm Stereo/Mic x 1
- 電池:53.1Wh
- 其它:RGB 背光鍵盤、Windows Precision 玻璃觸控板、720p 網路攝影機(支援Windows Hello 紅外線)、麥克風陣列、65W Type-C 變壓器
- 尺寸:15.3 x 304.6 x 210(mm)
- 重量:1.36kg
Mercury White 銀色版本
Razer Blade Stealth 13”(Late 2019) Mercury White 外型與 GTX 獨立顯示卡版本相同,由陽極黑色處理鋁製外殼變更為陽極銀色,俗稱 A 蓋的筆記型電腦螢幕背蓋,仍然留有 Razer 三頭蛇商標。外型顏色變更之外,其餘設計均相同,包含前方 1 個 LED 電源指示燈,機身左右 2 側各自擁有 1 個 USB 3.2 Gen 1 Type-A 和 Type-C 連接埠,其中右方 Type-C 支援 Thunderbolt 3,左側則多出 1 個 3.5mm 耳機/麥克風複合孔。
掀開 Razer Blade Stealth 13”(Late 2019) Mercury White 的螢幕,仍舊有著濃濃的蘋果風味,單區 RGB 背光鍵盤採用白色鍵帽,單顆按鍵尺寸約為 15.7 x 15(mm),鍵程按到底約為 0.75mm,在一票輕薄型筆電當中,手感算是前段班,遑論支援 Windows Precision 驅動程式的玻璃觸控板,尺寸約為 111 x 76(mm)。
雖然 Ice Lake 已經支援 Adapive-Sync 功能,不過 Razer 並未替這款筆電搭配動態更新率面板,Mercury White 版本使用 1920 x 1080 解析度 IPS 面板,型號為 Sharp LQ133M1JW41,表面採用 AG 抗反光處理,色域達 100% sRGB,Razer 表示這片面板出廠時經過個別校色。
透過 ColorMunki Design 光譜儀實測,最高亮度可達 632nits,最大對比來到 1504.7:1,戶外強烈日光觀賞沒有太大問題。於 120nits 亮度校色時,白點是相當不錯的 6497K(0.3128,0.3292),但 R、B 2 點略有偏移,以至於色域為 94.9% sRGB。
(下一頁:拆機看內部)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