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Ryzen Mobile 4000 Tech Day:U、H、HS 系列產品釋出詳細架構資訊,運算、繪圖持續領先

AMD Ryzen Mobile 4000 Tech Day:U、H、HS 系列產品釋出詳細架構資訊,運算、繪圖持續領先

ADVERTISEMENT

行動市場蓬勃發展,並針對小至手持薄型裝置、大至行動工作站發展出許多不同的產品等級與需求。AMD 這次透過 Zen 2 微架構與 TSMC 7nm 製程,不僅繼續保有內建 3D 繪圖效能優勢,實體八核心效能輾壓對手,更要完善能源效率,改善以往續航力差強人意的軟肋。

透過自家研發的 Zen 2 微架構以及好夥伴 TSMC 7nm 製程助攻,AMD 第三代 Ryzen 桌上型處理器逐漸蠶食鯨吞 x86 處理器市場。密集運算應用,同樣挾著 chiplet 設計架構優勢,可以自由組合不同核心數量產品,無論是消費級 Ryzen Threadripper 或是企業級 EPYC,均提供單插槽 64 個實體核心產品。

如今 AMD 更要挾帶自家 Zen 2 微架構處理器產品,進攻行動市場,透過 TSMC 7nm 製程放進實體八核心處理器以及 Vega 3D 繪圖架構,其餘 SoC 區塊也針對行動市場最佳化,包含 Infinity Fabric、功能區塊 Power Gating、支援 LPDDR4X-4266……等,Ryzen Mobile 4000 系列並針對不同應用場景推出 U、H、HS 系列產品線。

運算、繪圖性能兼備

目前 Intel 第十代 Core 行動版處理器,同時推出代號 Ice Lake 與代號 Comet Lake 共 2 大產品線,前者擁有繪圖性能較佳的 Iris Plus Graphics 與 AVX-512 指令集支援能力,後者則是具備較高的時脈以及最高六核心配置。只是這樣的配置方式,以及不在消費市場闡明的行銷作法,難免成為落人口舌之處。

AMD 前些日子於美國舉辦 Ryzen Mobile Tech Day 就開宗明義地談到「為何要在娛樂效能較佳的 Ice Lake,以及生產力較佳的 Comet Lake 當中做出選擇?選擇 Ryzen Mobile 4000 行動處理器不就好了嗎!」

Intel 第十代 Core 處理器推出 Ice Lake 和 Comet Lake 共 2 大產品線,3D 繪圖娛樂和生產力各有善揚,但選擇同時具備兩者優勢的 Ryzen Mobile 4000 系列不是更好!

Ryzen Mobile 4000 系列最高包含實體八核心十六執行緒處理器,以及 Radeon Graphics 3D 繪圖功能,更透過單一 SoC 設計,於 Ultrathin 極輕薄筆電身材提供不錯的效能。Renoir 晶粒面積約為 156mm2,包含約 98 億個電晶體。

AMD 預計透過單一設計,於行動市場推出 Ryzen 3~Ryzen 9 等級產品,處理器核心分別開啟四核心四執行緒~八核心十六執行緒,Radeon Graphics(Vega 世代)則是開啟 5 個~8 個 CU。相對於前一世代,這次內部 CU 數量從內建 11 個(Ryzen 7 3750H 開啟 10 個)降低至最高 8 個,並維持 Vega 世代架構不變,AMD 表示將透過更高的運作時脈彌補,從而提供更好的效能。

AMD Ryzen 4000 系列行動版處理器,U 版本 TDP 設定於 15W,cTDP 最高可以設定在 25W。

先由 TDP 15W 的 U 系列談起,這也是 Ryzen Mobile 4000 主力產品,推出 Ryzen 3~Ryzen 7 系列,各位讀者可以從上圖得知各款的核心數量、運作時脈、快取容量等差異。如同先前所述,Intel 第十代 Core 行動版處理器推出 Ice Lake 與 Comet Lake 2 個產品線,AMD 在此連帶提供 Ryzen 7 4700U/4800U 與 Core i7-10510U/10710U/1065G7 的效能比較。

Ryzen 7 4700U/4800U 以及 Core i7-10510U/10710U/1065G7 效能比較,雙方陣營單執行緒效能差異不大,但 Ryzen 贏在多執行緒和 3D 繪圖效能。

由上圖得知,雙方型號等級 7 系列的單執行緒效能差異不大,Ryzen 陣營型號等級 8 的效能略高一些,但將鏡頭對焦至多執行緒以及 3D 繪圖效能,Ryzen 7 能夠依靠更多的核心數量與更高的 GPU 時脈取勝。

更進一步執行生產力測試,Ryzen 7 系列於 PCMark 10 整體效能獲取高分、網頁瀏覽器打成平手、PCMark 10 Application Microsoft Office 則是略微落後,7-Zip 同樣依靠更多的核心數量輕取對手。多核心特點對容易平行化處理的創意內容生產工作加分不少,Ryzen 7 系列自然是領先跑向終點的那位跑者。

雙方最新一代行動版處理器 Ryzen 7 4700U/4800U 以及 Core i7-10510U/10710U/1065G7,於生產力測試有勝有負。

創意內容工作通常能夠平行化處理,對於 Ryzen 7 實體八核心較為有利。

去年年底,3D 遊戲效能雖然短暫地被 Core i7-1065G7 取得優勢,但代號 Renoir 的 Ryzen Mobile 4000 系列推出之後,AMD 仍將繼續保有領先地位。

Ryzen Mobile 4000 U 系列行動處理器,能夠將 TDP 調整至 25W,以 Ryzen 7 4800U 探討,辦公室軟體效能成長 2%,多執行緒成長 5%、遊戲繪圖成長 9%,PCMark 10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則是成長 12%。

若是將 Ryzen 7 4800U 的 TDP 由 15W 調升至 25W,除了單執行緒效能,其它測試均有程度不一的效能增幅。

AMD 視覺化 Ryzen 7 4800U 和 Core i7-1065G7、Core i7-10710U 效能比較。

適合大型筆電、遊戲筆電使用的 H 系列,TDP 採用 45W 設定,競爭對手為第九代 Core 處理器 H 系列,相信不久之後也能夠正面對決代號 Comet Lake H 的第十代 Core H 系列。這一系列將推出 3 款產品,分別為 Ryzen 7 4800H 以及 Ryzen 5 4600H,並首次將 Ryzen 9 帶向行動平台,推出 Ryzen 9 4900H。

Ryzen Mobile 4000 系列行動處理器,H 版本 TDP 設定於 45W,製造商最低可以設定至 35W。

Ryzen 7 4800H+GeForce RTX 2060 和 Core i7-9750H+GeForce RTX 2060 效能比較,前者於多項效能測試均可勝過對手,在顯示卡相同的情況之下,前者更高的效能更可釋放遊戲瓶頸,例如線上電子競技 Overwatch「鬥陣特攻」遊戲畫面張數提升 49%,Ashes of the Singularity: Escalation 透過 Vulkan API 遊玩時,表現可提升 59%。

Ryzen 7 4800H+GeForce RTX 2060 和 Core i7-9750H+GeForce RTX 2060 的創意內容生產效能比較,前者 Handbrake 影片轉碼甚至可提升 80%。

即便雙方均使用 GeForce RTX 2060 顯示卡,當顯示卡運算效能不成瓶頸時(例如遊戲畫面特效不複雜),壓力就會回歸到處理器身上,因此效能更高的 Ryzen 7 4800H 可以提供較高的遊戲畫面速率。

Ryzen 7 4800H+GeForce RTX 2060 於多款單機遊戲,能夠提供相對 Core i7-9750H+GeForce RTX 2060 更好的表現。

比較特殊的是,這次 Ryzen Mobile 4000 系列行動版處理器還有個 HS 系列,將 TDP 設定於 35W,目標是輕薄型遊戲電競筆電。除此之外,AMD 將另行公布 HS 系列處理器的筆電設計規範,如處理器電源供應、料件選擇、散熱需求、機身厚度……等,才可以使用 HS 版本。日前 AMD 於 CES 會場展示的 Asus Zephyrus G14(螢幕上蓋具備 LED 陣列的那款)就是此類產品。

Ryzen Mobile 4000 系列行動處理器還會另行推出 HS 版本,基本上就是 H 版本的 35W 版,但設計須遵照 AMD 規範,確保輕薄型遊戲筆電具有一定的效能。

Ryzen 9 4900HS TDP 35W 即便面對 Core i9-9880H TDP 45W,多款測試仍有一定的效能增長,PCMark 10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則是落後8%。

 

(下一頁:Zen 2+Vega?沒那麼簡單的 Renoir)

R.F.
作者

誤入叢林的小白兔,每天爬樓梯到七樓的白癡,幻想自己很瘦的豬,一放假就睡死的bed potato。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