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高風量 RGB 玻璃透測機殼,MSI MAG Forge 100M 實測動手玩

實用高風量 RGB 玻璃透測機殼,MSI MAG Forge 100M 實測動手玩

ADVERTISEMENT

玻璃透明側板與 RGB LED 燈光系統發展至今,已經算是非常成熟的設計,因此不少入門款機殼陸續導入相關設計,MSI MAG Forge 100M 就是這樣的 1 款產品,並仍舊維持對於機殼的基本要求,沒有為了美觀而放棄通風散熱效果。

美觀兼顧實用

電腦玩家喜歡利用客製化方式展現自我風格,RGB LED 是個安裝簡單又能夠變化出多種結果的途徑,燈光顏色能夠隨著使用者的心境調整。強化玻璃近年來也相當受到玩家歡迎,相較過去壓克力材質更不容易刮傷,並透出內部零組件燈光消果。

打打嘴砲很簡單,市面卻也不乏將機殼做失敗的例子,產品具備不錯的燈光效果與玻璃面板,卻拋棄機殼理應提供良好空氣對流的固有元素。MSI MAG Forge 100 系列具備 RGB LED 風扇與玻璃側板元素,並仍舊具備良好的擴充性、相容性,並內建最少 3 個 120mm 風扇,替新台幣 2,000 元價位帶增添選擇性。

MSI MAG Forge 100M 規格

  • 分類:Mid-Tower
  • 顏色:black
  • 主機板:ATX、microATX、Mini-ITX
  • 擴充槽:7
  • 前置面板:USB 3.2 Gen 1 x 2、Audio x 1、MIC x 1
  • 儲存裝置:3.5”/2.5” x 2、2.5”x 3
  • 附屬風扇:RGB LED 120mm x 2(front、4pin)、120mm x 1(rear、4pin)
  • 其它限制:處理器散熱器高度 160mm、電源供應器深度 160mm/200mm(移除3.5”/2.5” 機架)、介面卡長度 330mm、前方水冷排厚度 35mm、上方水冷排厚度 52mm(含風扇厚度)
  • 尺寸:421 x 210 x 499(mm)
  • 重量:5.64kg

低調實用風格

MSI MAG Forge 100 系列機殼,官方網站出現 100M、101M、100R 等 3 種型號,100M 具備 2 個 RGB LED 風扇以及 1 個一般風扇,101M 具備 3 個 RGB LED 風扇以及 1 個一般風扇,100R 則是具備 2 個可定址 ARGB LED 風扇和 1 個一般風扇,本篇測試的版本為 100M,但除了風扇多寡與 RGB 控制方式不同之外,這 3 款機殼內部機構均相同。

MSI MAG Forge 100 系列共推出 100M、101M、100R 等 3 種型號,差異在於風扇數量多寡與 RGB 控制方式。

螺絲包內含主機板銅柱、電源供應器/介面卡固定螺絲、3.5”/2.5” 儲存裝置固定螺絲、束線帶……等,並附贈 2 片介面卡檔板。(註:機殼介面卡檔板均為一次性設計)

筆者對於這款機殼的第一印象,就是比較內斂、低調的外觀風格,MSI 電競龍魂標誌相較過往機殼產品略小,機身也沒有花花綠綠的線條圖案,僅於側邊消光黑塗料印製亮面黑 MAG 字樣與線條。位於機殼上方略向前靠的前面板 I/O 區也採用黑色主色,電源開關按鈕則以盾形略加裝飾。

MAG Forge 100M 機殼前方面板電競龍魂標誌不算大,其餘面積均留給沖孔網板加強空氣對流。

前面板沖孔網板內部並未再裝 1 層防塵濾網,但無螺絲設計能夠直接卸除清理。

機殼顏色以消光黑為主,並於玻璃透明側板下方處,以亮面黑印製 MAG 字樣與裝飾線條。

前面板 I/O 因價格帶區間緣故,僅安排 2 個 USB 3.2 Gen 1 Type-A 連接埠,並留有變換 RGB LED 風扇燈光效果的按鈕。

機殼左方安裝 1 片淺灰色熱硬化處理玻璃側板,此玻璃厚度為 4mm,採用手轉螺絲固定在機殼側邊,螺絲或是機殼接觸區域,均有橡膠或是泡棉緩衝;另外一邊則是傳統金屬側板,同樣採用手轉螺絲固定,包含漆面的厚度約為 0.65mm,但因四周圍折邊加強,相較其它 0.8mm 機殼側板並不會顯得軟弱。

MAG Forge 100M 淺灰色熱硬化處理玻璃側板採用手轉螺絲固定,手轉螺絲具備橡膠緩衝機構。

機殼與玻璃側板接觸區域,亦設有泡棉緩衝。

機殼右側金屬側板同樣以手轉螺絲固定。

扣除板金厚度後,主機板安裝區背部深度約為 25mm,輕鬆容納 ATX 24pin 線材。

便宜但不隨便的設計

MAG Forge 100M 隨貨包含 3 個 120mm 4pin PWM 控速風扇,2 個 RGB LED 版本預先裝設於機殼前方,1 個一般版本裝設於後方,形成正壓差設計。除了上述 2 個風扇安裝區可以安裝水冷散熱排,頂端也加裝 240mm 水冷散熱排安裝處,並留有磁吸式濾網設計,下置式電源供應器安裝區則安排 1 片可移除的塑膠片濾網。

MAG Forge 100M 機殼前方安排 2 個 120mm RGB LED 風扇,直徑 120mm,螺絲固定處以泡棉緩衝,杜絕機殼共振噪音。此處最多能夠安裝 3 個 120mm 風扇或是 2 個 140m 風扇。

MAG Forge 100M 內含 1 對 6 RGB LED 控制電路板,為 +12V、G、R、B 形式,透過前面板 I/O 的按鈕選擇發光特效。

機殼後方安排 1 個一般 120mm 風扇,耗電量均為 2.4W,最高轉速不明,本款機殼風扇固定處均可移動數公分,以便對齊內部發熱零組件。

風扇葉面經過特殊設計。

機頂支援 2 個 120mm 風扇或是 2 個 140mm 風扇,並加裝磁吸式濾網。

下置式 ATX 電源供應器安裝區進風處,安排 1 個可移除式塑膠濾網。

ATX 電源供應器支援 160mm,若是移除前方 3.5”/2.5” 儲存裝置固定機架,最大深度則支援至 200mm。

水冷散熱排厚度支援性部分,前方可支援 35mm 版本,上方則是 52mm(包含風扇厚度)。此外還有個官網與說明書都沒寫的小撇步,若是向後移動、移除 3.5 吋/2.5 吋儲存裝置固定機架,電源供應器金屬飾蓋開孔其實可以容納至 62mm 水冷排厚度,該金屬飾蓋亦留有 2 個 120mm 風扇安裝能力,若是玩家僅安裝 microATX、Mini-ITX 主機板,該處亦可安裝風扇或是水冷排。

將 3.5 吋/2.5 吋儲存裝置固定機架往後移動,前方散熱排厚度能夠大幅度增加至 62mm,未移動時僅能支援約 35mm。

MAG Forge 100M 機殼頂部支援 52mm 厚度水冷散熱排(包含風扇厚度)。

電源供應器金屬飾蓋留有 2 個 120mm 風扇安裝孔位,若是使用者安裝 microATX、Mini-ITX 主機板,即可安裝風扇或是水冷排。

MAG Forge 100M 內部空間支援 ATX、microATX、Mini-ITX 等主機板尺寸,主機板固定背板四周圍均開有孔洞方便走線,處理器相對應處同樣具備不小的開孔,開孔折邊不會割傷手指或是線材。處理器散熱器高度相容 160mm 以下散熱器,介面卡最長長度則是支援 330mm,此時前方無法安裝水冷散熱排。

MAG Forge 100M 支援 ATX、microATX、Mini-ITX 等主機板尺寸,並留有許多孔洞方便走線或是安裝處理器散熱器,均有折邊防止割傷。

主機板銅柱其中之一具有突起,可在使用者鎖上螺絲之前,暫時固定主機板。

大面積鋼板含漆厚度約為 0.65mm,四個角落的金屬支柱板材含漆厚度約為 0.8mm,由於良好的沖壓肋條與固定鉚釘設計,整台機殼不會軟趴趴。

機殼提供 7 個介面卡槽位,均為一次性檔板(零件包另附 2 片檔板),鎖孔未預先加入螺紋,需自行用力鎖入螺絲。

下置電源供應器安裝區前方,安排 3.5 吋/2.5 吋儲存裝置機架,以托盤的方式安裝,3.5 吋或是 2.5 吋儲存裝置須先以螺絲固定於托盤,再滑入機架滑軌透過卡榫固定。如果玩家覺得卡榫固定不夠牢靠,也有手轉螺絲提供近一步固定。

MAG Forge 100M 內部另外還準備 3 組 2.5 吋儲存裝置的固定處,其中之一固定於主機板固定背板後方,另外 2 組則是朝向玻璃側板,若是玩家購置具備 RGB LED 燈效果的 2.5 吋裝置,則建議安排在此處。

電源供應器前方提供 2 個 3.5 吋或是2.5 吋儲存裝置固定處,以托盤滑軌方式固定。

若是覺得托盤卡榫不牢固,包裝還附有手轉固定螺絲。

主機板固定背板背面提供 1 個 2.5 吋裝置固定處。

若是玩家選購具備 RGB LED 燈光效果的 2.5 吋裝置,MAG Forge 100M 提供 2 個朝向玻璃側板的安裝位置。

裝機示意圖。

裝機背面示意圖,可以看到處理器安裝區背部大面積開孔,能夠讓玩家輕鬆裝卸散熱器。(測試用 Seasonic Platinum SS-1000XP 1000W 電源供應器過長,先行移除 3.5 吋/2.5 吋儲存裝置機架)

 

(下一頁:搭配 Ryzen 9 3900X 與 Radeon VII 燒機測試)

R.F.
作者

誤入叢林的小白兔,每天爬樓梯到七樓的白癡,幻想自己很瘦的豬,一放假就睡死的bed potato。

使用 Facebook 留言
訪客
1.  訪客 (發表於 2020年3月28日 20:40)
P1
高風量 RGB 玻璃透「測」機殼   測 > 側
透出內部零組件燈光「消」果    消 > 效
並附贈 2 片介面卡「檔」板    檔 > 擋
扣除「板」金厚度後        板 > 鈑(?)

P2
於 Windows 10 桌面「帶」機溫度  帶 > 待


謎之音:透側機殼能夠透LED,當然也能透電磁波。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