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早在1988年就確認了冥王星擁有大氣層,但最近卻發現冥王星的大氣壓少了20%以上。
從地球很難觀察到冥王星的大氣層,因此只有在冥王星通過恆星前方時,也就是掩星現象,才能讓天文學家看到冥王星大氣層對星光的影響。根據上一次在2016年的觀測,冥王星的大氣層仍維持自1988年首次確認以來的大氣壓增加趨勢。然而在去年7月,日本京都大學的研究員有松亘與他的團隊藉由最近的掩星觀測結果,他們發現自2016年以來冥王星的大氣壓似乎下降了20%以上。
冥王星的大氣層是來自於太陽加熱表面時,從中昇華的氮、甲烷與二氧化碳,因此當冥王星接近太陽時會大氣層膨脹,並在遠離時收縮。冥王星在1989年到達最接近太陽的位置,之後便一直在遠離太陽,然而它的大氣層仍繼續增加到地球的1/100,000左右。新視野號在2015年飛掠冥王星,那時拍攝到冥王星有一個橫跨一個半球的的白色覆冰地區,這個地區被稱作史波尼克高原(Sputnik Planitia),以人類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命名。根據電腦模擬顯示,由於史波尼克高原仍面對著太陽,即使冥王星已經開始遠離太陽,冥王星的大氣層仍得以持續增長,因此行星地質學家認為史波尼克高原在調節冥王星的大氣有著重要作用。
相同的模型認為,自2015年以來史波尼克高原應該已經開始降溫,導致大氣凝結成冰,有松教授認為這可能是他們新發現的背後原因。不過這些模型計算卻認為冥王星的大氣層自2016年以來應該收縮不到1%,而不是現今觀察到的20%,因此可能還有其他原因加速了冥王星大氣的崩解。
由於冥王星大氣層對遙遠星光的影響很小,觀測難度本來就很高。同時,冥王星除了正在遠離太陽外,還正在遠離銀河面的視線方向,這將會讓掩星事件變得更加罕見。因此,研究小組呼籲應該把握機會使用更大、更靈敏的望遠鏡觀察冥王星,好了解真實情況。
- 資料來源:Astronomy
- 本文授權轉載自網路天文館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