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1 10:30

Mozilla大裁員,這家偉大的科技公司如何影響了現在的web主流技術?

ADVERTISEMENT

Mozilla,曾經充滿光環的網路公司,眾多web主流技術的發源地。但隨著Mozilla宣布開始新一輪的大規模裁員,大家紛紛把目光投向這個組織:擁有如此眾多改變世界的技術的組織怎麼就做不起來呢了?是什麼導致了它的衰落?它的新目標能讓它重新崛起嗎?

當有消息傳出Mozilla即將進行新一輪的裁員時(到目前為止已經是2020 年的第二輪裁員了),大家的反應很快。開發人員注意到,Mozilla的這輪裁員已經從去除公司贅肉發展到傷筋動骨的地步。他們減少了對受歡迎的開發者工具部門的投資。解散了整個威脅管理團隊。削減了目前正在開發的下一代Rust驅動的瀏覽器引擎的Servo團隊。讓MDN團隊就地解散。這兩輪裁員總共占到公司人員總數的近三分之一。

考慮到Firefox的用戶群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程式設計師,縮小其開發者工具團隊似乎是一種特別短視的做法,這會讓他們最忠實的使用者感到失望。但是對於不熟悉這家公司的人來說,Mozilla的裁員似乎只是競爭對手未能憑藉著利基的替代方案取得成功的又一個案例罷了。畢竟,現在Mozilla的明星產品Firefox瀏覽器對市場的支配地位發起挑戰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了。難道說這不過是又一隻慢慢走向滅絕的恐龍罷了?

ADVERTISEMENT

但是Mozilla不僅僅只是做出了Firefox一個產品的公司。它不僅僅是又一家被市值破兆美元的微軟、蘋果和Google等競爭對手沖垮的精品科技公司。相反,Mozilla是一家將Web標準的世界向前推進的悠久歷史的公司。它的危機應當引起我們所有人的關注。

Mozilla簡史

Mozilla的誕生是因為全球最驚人的一次軟體故障之一引起的。Netscape Navigator,1990年代後期先驅的Web瀏覽器公司,在短短幾個月內就從網際網路之王淪落為落選之馬。原因似乎不太公平——是因為微軟咄咄逼人地把Internet Explorer綁進作業系統裡面。但是,大多數行業觀察者都對瀏覽器將會是免費且無處不在的未來寄予厚望。靠這種產品幾乎不可能能撐起一家公司。

然後,憑著一個小小的神來之筆,Netscape創立了非營利性的Mozilla組織(後來更名為Mozilla Foundation),用來開發Netscape整合瀏覽器、郵件以及聊天應用程式的套件。由於要面對資金更加雄厚影響力更大的競爭對手,這個軟體計劃逐漸分崩離析。但是在隨後的幾年時間裡,Mozilla基金會轉型成了另一種組織——一個致力於促進開放Web標準和普及Web的組織。(著名的Mozilla 宣言裡面列舉的那些烏托邦式的原則就更不用說了。)

ADVERTISEMENT

幾年後,一群Mozilla開發人員用Firefox重啟了他們的瀏覽器事業,並將其拆分成一個獨立的全資公司,這家公司至今仍然在為Mozilla基金會提供資金。如果這些技術還是跟AOL(收購了Netscape的公司)綁定在一起的話,那麼很多年以前它們就會死掉了,會因為網路時尚風潮的改變而破滅。實際上,哪怕是AOL本身都放棄了自己收購的Netscape軟體,不久之後就轉用Internet Explorer,直到IE也變得無足輕重。

Mozilla的熱門產品

Firefox是Mozilla最著名的產品。儘管今天很容易地就會把它看作是不過是又一個瀏覽器罷了,但早期的Firefox在廣告屏蔽、數據隱私以及開發者工具方面都是先驅。(在Chrome DevTools 出現之前,就已經有Firebug了。)

如果這就是Mozilla的全部家當的話,那這家公司不過就是Chromium和WebKit 統治世界的又一個減速丘而已。但Mozilla的作為並不止這些,它還改進了當今的一些最重要的Web技術。以下是他們最好的四個專案。

ADVERTISEMENT

1.Rust語言

當Netscape土崩瓦解時,很少有人意識到它遺留下來的最重要貢獻是那個小小的,動力不足的腳本語言。那門語言就是JavaScript。

JavaScript是在Netscape統治web的那段短暫時期內創建的。但是,自從Netscape失敗後的二十年時間裡,JavaScript才慢慢變得普及並佔據主導地位。因此,不難想像Firefox留下來的最重要的創新也許是極其高效、類型安全的Rust語言。

ADVERTISEMENT

Rust的魅力四射。那些認為C ++太寬鬆,而且容易出錯的開發人員都喜歡Rust。但是,那些認為傳統的OOP(面向對象)語言過於繁瑣和低效的開發人員也喜歡Rust。儘管使用率相對較低,但自2016年以來,Rust在Stack Overflow的開發人員調查當中一直位列最受歡迎的程式編輯語言之首。

令人遺憾的是,對Rust語言做貢獻不再是新的Mozilla的優先考慮事項。在最新一輪的裁員當中,他們裁減了專門為Rust服務的開發人員以及Servo團隊,轉而試圖去開發一個新的,由Rust驅動的瀏覽器引擎。但是目前的共識是,Rust不會跟著這艘大船沉沒。設立獨立的Rust Foundation的計劃已經在進行中。

2. HTML5

現在可能已經沒什麼人記得了,但是當年曾經有那麼一段時間,整個世界都陷入到了一場支持HTML還是XHTML的惡戰,後者是用更嚴格的XML語法對HTML進行重新構想的的非向後相容版本。HTML正在輸掉這場戰爭。2004年,負責HTML的標準機構(W3C)正式停止了所有有關HTML的工作。

如果不是因為WHATWG,這個由蘋果、Opera和Mozilla火線聯合設立的特別小組的話,這個故事就算結束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變成了歷史——WHATWG贏得了勝利,迫使W3C改變方向,以HTML5的名義推出了一系列新標準,包括沒有Flash的影片、Web Worker、Web socket等。這些標準至今仍然在用。

Mozilla絕對不是這齣戲裡面唯一的演員。但是它在發起運動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那場運動幫助定義了接下來的十年所採用的web技術。

3. Asm.js

asm.js是Mozilla最大的小把戲之一了。從技術上來講,asm.js只是JavaScript的一個簡化的子集,它具備類似按位運算之類的技巧來強制強類型化。但是Mozilla的開發人員證明,他們也可以將其他語言編譯成這種性能增強型的微語言。除了非正式的規範以及名為Emscripten 的編譯器之外,他們還用C ++的Unreal引擎開發即時3D遊戲,並放到Web瀏覽器裡面。

Asm.js是最近的Web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個創新的跳板,這個創新就是WebAssembly 。WebAssembly 沿襲了asm.js的路徑,是一種在JavaScript執行環境裡面執行的Web機器語言。它增加了進一步的增強功能,比方說無需解析或編譯器技巧的緊湊二進制格式的程式碼。現如今,全世界最有趣的一些創新都是基於WebAssembly 開發出來的,其中就包括微軟的Blazor 框架。

WebAssembly 是Mozilla與其他瀏覽器製造商一起合作的專案,但是如果沒有asm.js作為榜樣的話,它不會這麼快生根發芽站穩腳跟。哪怕在今天,asm.js也仍然是WebAssembly的膩子腳本(polyfill)——為幾個不支援WebAssembly的舊瀏覽器提供的向後相容的應急計劃。

4. MDN(Mozilla開發人員網路)

MDN是高品質開發人員檔案的大規模資源集散地。你可以把它看作是用於現代Web開發的Wikipedia,或W3Schools的一個更好的版本。

如果你試過在web上尋找答案,大概已經在MDN上面發現過瑰寶了。或許你已經用看過上面詳盡的CSS屬性參考,或組織良好的HTML DOM參考。或許你已經對某個新興的API(比方說IndexedDB 或WebRTC)進行了深入研究。(這裡沒有過時的訊息!)或者你可能已經閱讀過MDN雄心勃勃的HTML介紹——從為初學者描述標記開始,一直到React,Ember和Vue 等JavaScript框架,一應俱全。

MDN檔案的內容比網站上展示的內容甚至還要深入。比方說,Mozilla編譯的瀏覽器相容性數據非常詳盡,以至於像之類的服務都在引用。

現在,Mozilla把MDN團隊給解散了。他們承諾會讓這個流行的網站繼續營運下去,也許是透過跟其他夥伴合作,以及爭取更多的社群支持。但是,如果沒有來自目標明確的組織的資金和人才注入的話,MDN還能不能維持其高標準呢?這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畢竟,Mozilla廢棄的早期web教育計劃已經佔據了滿滿的一個墓地,比方說Webmaker ,Mozilla Backpack以及我最喜歡的X-Ray Goggles(介紹HTML的一種出奇簡單的手段,效果比全世界90%的影片教學都也要好)。如果這些是未來的跡象的話,那可不太令人鼓舞。

是誰殺死了Mozilla?

Mozilla還沒死,但顯然已經到了拐點。Mozilla給員工發出的裁員信把原因歸咎於COVID-19,這個理由似乎有點可疑。畢竟,Mozilla Foundation就是為了幫助Mozilla避免考慮短期衝擊,著眼長遠而設立的。它的目的就是要把Mozilla的軟體開發工作與喜怒無常的CEO,暫時流行的趨勢,以及希望能夠自己的投資翻倍的矽谷投資者隔離開來。儘管COVID-19終究會成為過去,但重新組建一支核心都被裁掉的開發團隊,或者重新建立起開發人員的信任可沒有一蹴而就的捷徑。

事實是,雖然Mozilla自己沒說過,但科技媒體經常報導,Mozilla的營收模式極其脆弱:來自於其瀏覽器開發對手廣告收入的慷慨解囊。Mozilla的收入裡面有超過90%來自跟Google的交易,這筆交易讓Ggoogle其成為Firefox的預設搜尋引擎。反過來,Mozilla每年的支出都超過4億美元。哪怕Firefox的市場滲透率已經下降了,Google仍然多次續簽了這筆交易。

慢慢地,Google續簽的節奏越來越慢,熱情也越來越冷。他們之所以還要繼續為Firefox提供資金,也許只是因為不希望這個陷入困境的瀏覽器完全消失掉,進而引起反壟斷機構的注意。(這一點上跟微軟曾經向蘋果做出投資的原因幾乎相同。)但是,不管Google的意圖是什麼,Mozilla幾乎完全依靠一家技術巨頭的單筆捐贈苟活的做法似乎是一個嚴重的戰略錯誤。

多年來,Mozilla一直在嘗試開發放眼長遠的商業產品,比方說Firefox OS,昂貴的VPN網路以及付費書籤服務。但那些嘗試大多失敗了。現在,Mozilla(公司而不是基金會)把目光轉向了一個令人失望的新目標:「透過差異化的使用者體驗實現核心瀏覽器的增長。」你可以用多種方式來解讀此事,但是至少有一種解釋是,他們希望透過折騰他們的瀏覽器UI,並透過新的行銷方式,來重新包裝當前的產品,進而獲得成功。如果是這樣的話,則Mozilla令人心碎的衰落故事也是其終結的開始。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