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財報及數據來看,為什麼 AMD 必須收購賽靈思

從財報及數據來看,為什麼 AMD 必須收購賽靈思

這筆收購的目的非常明顯——AMD 希望增強正快速發展的數據中心業務。AMD 預計交易在 2021 年底完成,兩家公司合併後將擁有 13000 名工程師。這家合併公司沒有自己的製造工廠,完全依賴台積電外包生產。

AMD 主席兼 CEO 蘇姿豐(Lisa Su)將擔任新公司的 CEO,Xilinx 的 CEO Victor Peng 擔任總裁,負責 Xilinx 的業務和戰略成長計畫。

根據協議,Xilinx 股東將以每股 Xilinx 的普通股,換得約 1.7 股 AMD 普通股。每股 Xilinx 估值為 143 美元,比 10 月 26 日收盤價 114.55 美元高約 24.8%。合併後,AMD 的股東將持有新公司股份約 74%,而 Xilinx 股東持有約 26%。

當天,AMD 還公佈了 2020 年 Q3 財報,數字十分亮眼。在 GAAP(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框架下,收入 28 億美元,同比成長 56%;淨利潤 3.9 億美元,同比成長 225%;每股收益為 0.32 美元,同比成長 191%;毛利率為 44%,同比成長 1 個百分點。

蘇姿豐說,市場對 PC、遊戲和數據中心產品的強勁需求,促使我們獲得了創紀錄的季度收入。她對第四季度的預期很樂觀,預計收入同比成長超過 25%。

為了快速成長的數據中心業務

接連的併購案,已經讓半導體行業格局處在大變局的前夜。

9 月 14 日,NVIDIA宣佈以 400 億美元的價格從軟銀手中收購 Arm,補強自己在 CPU 方面的短板。10 月,英特爾剝離 NAND 儲存業務,以 90 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 SK 海力士,將其重心聚焦於數據中心和 PC 業務。而 AMD 收購 Xilinx,同樣是希望透過資本手段謀求成長,向成長空間更大的數據中心投入更多資源。

目前,AMD 的收入支柱是計算和圖形事業部。以最新的 2020 年 Q3 財報為例,該部門收入 16.7 億美元,佔總收入(28 億美元)的 59.6%。

拆開來看,這一部門主要包括 AMD 的 Ryzen(銳龍)CPU 和 Radeon GPU,產品的載體主要是桌上型電腦、筆電和工作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PC 市場。在 CPU 領域,AMD 最近非常強勢,剛剛發佈了遊戲性能強大的 Zen 3 架構,和 Ryzen 5000 系列處理器。此外,AMD 在財報中透露,Ryzen 處理器銷量在 Q3 有非常明顯的提升。

但不管 AMD 表現得有多好,PC 領域始終是個前景不樂觀的市場,缺乏成長空間。

自 2010 年起,全球 PC 出貨量就呈現整體下滑的大趨勢。儘管因為新冠疫情,很多人需要購入 PC 在家上課或辦公,刺激了全球 PC 出貨量在 2020 年 Q2 和 Q3 強勢反彈,分別有 9% 和十年來最高的 12.7% 同比成長,但需求一旦被充分釋放,PC 市場的好光景不會持續多久。

事實上,從英特爾 2020 年 Q3 財報中就可以看出,PC 市場的需求已經從高利潤的企業和政府市場,轉向低利潤的個人和教育市場。

在全球 PC 市場整體態勢下行的情況下,CPU 晶片廠商最明智的選擇,是轉向成長空間更大的數據中心領域。

英特爾和NVIDIA來自數據中心的收入比重,正變得越來越大。2020 財年 Q3,英特爾「數據為中心」的業務收入,在總收入的佔比已經達 46%。

而在 2021 財年 Q2(2020 自然年 5–7 月),NVIDIA的數據中心業務收入,第一次超過了傳統的遊戲業務——數據中心成了NVIDIA的收入支柱。

再來看看 AMD,憑藉著高性能的 EPYC(霄龍)CPU,AMD 正在數據中心領域攻城略地。微軟、甲骨文、亞馬遜和 Google,都在其數據中心裡採用 AMD 的 CPU。

雖然 AMD 沒有單獨公佈數據中心伺服器的收入,但蘇姿豐在 2020 年 Q2 財報會議上說,他們在伺服器處理器領域首次取得兩位數的市佔率。

AMD 在數據中心取得可觀進展,但仍是以 CPU 為主,在加速 AI 計算方面存在短板。雖然 AMD 也有為數據中心設計的 GPU,但相較於NVIDIA的 GPU,基本沒有什麼存在感。

與此同時,數據中心的競爭越發激烈。NVIDIA確定收購 Arm,形成了 CPU+GPU 的產品組合,對 AMD 和英特爾都形成了直接的衝擊。

Xilinx 能為 AMD 帶來什麼?

對 Xilinx 的收購,正好可以補強 AMD 的短板。Xilinx 是 FPGA 的發明者,也是這個市場的領導者。1984 年,Ross Freeman 與同事共同創立 Xilinx,並推出了第一顆真正意義上的 FPGA 晶片。

FPGA 全稱現場可程式門陣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是一種硬體可重構的晶片類型,最大的優點是靈活,可快速根據實際應用情境,進行硬體層面的調整。

隨著 CPU 的摩爾定律進入暮年,而 AI 和雲端計算的規模在指數成長,數據中心需要引入新的硬體來加速計算,如 GPU、FPGA 和ASIC(專用內建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FPGA 原本只是小規模應用,但微軟最近幾年大規模在數據中心部署,讓這種晶片得以發揮其潛力:相比 GPU,FPGA 延遲更低。相比 ASIC,FPGA 更加靈活,能以更低成本,適應不同神經網路和計算情境的需求。

除了數據中心,FPGA 的靈活性決定了,其非常適用於邊緣計算。通信、自動駕駛、工業,都是 FPGA 的優勢情境。

目前,FPGA 市場主要由 Xilinx 和英特爾主導。2015 年,英特爾以 167 億美元收購了 Altera,將後者的 FPGA 產品和自己的 CPU 搭配起來銷售,以替代NVIDIA的 GPU。

AMD 收購 Xilinx 也有同樣的協同效應,兩者產品互補。收購完成後,AMD 同時擁有了 CPU+GPU 和 CPU+FPGA 的產品組合,在數據中心市場配備了更多彈藥。

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AMD 伺服器業務部總經理 Dan McNamara,是英特爾可程式事業群(即 FPGA 業務)前副總裁。再之前,他供職於 Altera。

併購:新的成長策略

半導體行業一直是個收購不斷的行業,每一年都會有大大小小的併購案。2020 之前,2015–2016 年是顯而易見的高峰期。

2010 至 2014 年間,全球半導體市場年均併購總金額,只有 126 億美元。2015 年,恩智浦以 118 億美元收購飛思卡爾、安華高科技以 370 億美元收購博通、英特爾以 167 億美元收購 Altera……研究機構 IC Insights 的統計顯示,該年半導體併購案超過了 30 件,金額加起來超過了 1000 億美元。

2016 年,併購熱潮仍在延續,發生了超過 24 件併購案,總金額超過 900 億美元。此後幾年間,半導體行業併購趨勢有所放緩,但每年依然有 250 億美元的總併購規模。直到 2019 年開始回暖,總併購金額達 317 億美元,同比成長 22%。

2020 年,半導體行業再次出現併購高峰。NVIDIA以 400 億美元收購 Arm、AMD 以 350 億美元收購 Xilinx、亞諾德 209 億美元收購美信、SK 海力士以 90 億美元收購英特爾的 NAND 業務……截至今年 10 月,併購規模已經超過了 1000 億美元。

顯而易見,2015 年之後,半導體行業處於漫長的整合期。2020 年 1 月,市場諮詢公司埃森哲發佈報告稱,半導體行業傳統的有機成長已經終結:研發成本的攀升、科技迭代的速度、多元化的客戶需求,都壓縮過去支撐半導體企業有機成長的時間和資金;作為替代,領先的半導體廠商已經將併購作為新的成長策略,其結果則是行業的劇烈整合。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半導體在國家層面越來越重要,「政府監管」逐漸成為影響半導體行業併購的 X 因素。埃森哲指出,2013 年至 2015 年,因 「政府介入」 或 「監管限制」 等因素而受阻或終止的半導體併購交易僅有 3 例;但到了 2016 至 2018 年,這一數字升至了 14 例。

一個最知名的例子是,2016 年高通曾嘗試以 440 億美元,收購荷蘭半導體公司恩智浦。但由於中國是恩智浦的重要市場,直到雙方約定交易期限,中國都沒有發放批准,高通最終不得不放棄併購。

NVIDIA 收購 Arm 目前存在類似的變數,AMD 收購 Xilinx 自然也要面對同樣的難題。

PingWest中文網
作者

PingWest是一家全球視野的尖端科技媒體,提供關於中國與美國的最尖端科技創業資訊,致力於成為溝通這兩個全球最大互聯網/移動市場的互聯網社群。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