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最近這兩、三年來,由蘇姿丰博士帶領的 AMD 威震半邊天,無論是消費級的處理器、顯示卡,甚至於商業級的伺服器、FPGA 等等領域,都能見到 AMD 積極發展的身影。
在 Ryzen 5000 系列處理器與 Radeon RX 6000 系列顯示卡推出之後,位處現階段的 AMD,已經達到了該公司,過去從未經歷的全新里程碑,股價與財報亮眼的表現,再再加劇了投資人跟消費者,對於這間 50 年企業的信心。
簡單回顧一下 AMD 崛起的旅程,我們不難發現,這整件事情的關鍵人物,莫過於現任 CEO 蘇姿丰。身為一位麻省理工學院出身,以「工程」跟「研發」為本業進行思考的科學家,她很清楚知道,客戶想看到的是 AMD 產品有所進步,而非過往那些浮濫誇張的 PPT 簡報。
先從地基打起,再談增建
由「晶片之神」Jim Keller 所操刀的 Zen 架構,導入了許多新特色,如 CCX 設計、SMT、Infinity Fabric、Precision Boost 等等,配合大幅進化的分支預測能力,Zen 處理器的 IPC 性能,比起前代暴漲了 40%,而且得利於 14 奈米製程,就連功耗表現都令外界驚艷。
雖然 Jim Keller 後來離開,但 Zen 架構依然持續成長,AMD 從不躁進於提升效能,反而選擇把穩定且緩步前進的策略擺在第一,這體現出蘇姿丰身為 CEO 在營運策略上的高明布局。
從第一代 Zen 微架構 CPU 產品開始,AMD 處理器在最大時脈的提升上非常有限,Zen+、Zen 2 到 Zen 3,每代大概都獲得平均 10% 左右的 IPC 真實性能提升。實際上,AMD 絕對有辦法把代與代之間的性能差距拉得更開,只是他們選擇不這麼做。
一來,AMD 考量市場需求,需要將產品做出差異化,另一方面則是過往 Bulldozer 微架構,之所以會輸得一蹋糊塗,多少就是因為開發團隊太過「炫技」,總是希望把最新、最超前的東西帶上去。
另一個牌子的效能牙膏
在 Intel 遭遇「技術債」漏洞問題,以及先進製程發展停滯狀況下,AMD 掌握到不少珍貴的時機,甚至到現在都還具備機會跟突破口。由 Jim Keller 打好的地基即使由蘇媽不斷增建,也不怕地震跟颱風來襲,逐步蠶食掉 Intel 過往鐵打不動的市場。
但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想,其實 AMD 跟 Intel 一樣,都是喜歡緩緩擠牙膏的角色,只不過現階段 AMD 的牙膏開口比較寬闊,所以每次擠出來的量都比對方多,這也是無法忽視的現實。
目前,AMD 處理器在效能與功耗進步上,自 Zen+ 後大多都來自於製程紅利。台積電(TSMC)這位「神隊友」,從 14 奈米發展開始,至今幾乎沒有遇到任何阻礙。
不久之前很多人甚至認為,AMD 若想一拳「K.O.」掉 Intel,直接於 Zen 3 處理器改成 5 奈米製程,就能大幅超車,但以蘇姿丰的營運哲學來看,這顯然不會發生,也確實沒有發生。
顯卡性能大跳躍的勢頭
至於顯示卡方面呢?顯然 AMD 目前做的事情還不太夠。
首先是效能。AMD 的 RDNA 微架構,絕對是有進步的東西,甚至於 RDNA 2 導入的 Infinity Cache,都看得出來 AMD 正在堆積大幅躍進的基礎,但現實上,AMD GPU 效能比起 NVIDIA ,就是有著一段差距。
或許,我們將會在「可能」採用多晶片模組(MCM)的 RDNA 3 上,看見 AMD 一舉突破性能難關。
即便如此,NVIDIA 可沒有像 Intel 一樣這麼好對付。
無奈缺少生態話語權
跟處理器市場「效能為王」的狀況不太一樣,想在 GPU 領域佔領優勢的人,必須要花費大把時間創造且經營「生態」,這是 NVIDIA 在過去積極投入的事情。
聰明的 NVIDIA 早一步拿出了光線追蹤、AI 運算這兩大議題,並且包裝成 RTX,持續拓展 GPGPU 概念至另一個層次,這是目前沒有話語權的 AMD,最為棘手的難關。
當效能趕上了,那麼要如何去應對光線追蹤?又要如何解決 GPGPU 多元的運算環境?以及該如何從 NVIDIA 手中,搶下一些關鍵合作夥伴,藉此成為生態系中的推手,這將是 AMD 在顯示領域最直接的問題。
雖然無論處理器或顯示卡,AMD 都有一些針對性的麻煩要處理,但兩者當前共通的最大難關,莫過於消費者、投資人跟 AMD 自己,全都心急如焚的「產能不足」。
台積電這座神山還靠不靠?
台積電是很好的夥伴沒有錯,但這家公司同時也是一名萬人迷,即便目前最直接的競爭對手只有 Apple,但 Intel 很快就要加入搶單行列,更別提 NVIDIA 哪天可能會轉頭回來合作,後面甚至還有一個高通等著排隊。
於是,AMD 是否要找另一個靠山,這件事情終於浮現上了檯面。
市場最近有一些謠傳,AMD 可能會把部分產品線投單到三星,雖然在台積電產能過重的狀況下,這會是個合理的想法。但以筆者的觀察和推斷,AMD 絕對不會在這個節骨眼上,在 CPU 跟 GPU 方面,選擇去靠三星這座山——甚至連摸到一點點都不太可能。
畢竟,CPU 市場尤其是筆電方面,是 AMD 在今年要大舉衝刺的項目,Intel 現時仍然有著王座優勢,此時若選擇轉單給三星,發生「意外」的可能性會非常高,更別提顯示卡領域根本還不足以超越 NVIDIA。
現在的 AMD 發展策略,仍然只會奉行一個「穩」字。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