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你可能沒有注意到,距離第一代 AirPods 發佈,已經過去四年又半載了。
從第一代 AirPods,到搭載 H1 晶片的第二代 AirPods,外形上並無二致。直到主打降噪的 AirPods Pro 出現,AirPods 家族才有了第二幅面孔。
最近,外媒 @theapplehub 放出了新款 AirPods Pro 的算繪圖。從圖片看,新款 AirPods Pro 外形變化巨大。「耳機柄」的設計被取消,採用了類似索尼、三星、Bose 的入耳式「豆豆」方案。
沒有耳機柄的 AirPods Pro,活生生變成了「AirDods Dro」。據爆料,新款 AirPods Pro 目前已進入生產線,預計將在今年 4 月正式亮相。
關於上述渲染圖的真實性,我們無法斷定。但在索尼降噪豆、三星 Galaxy Buds 等產品的「逼迫」下,蘋果有足夠多的理由加速 AirPods 產品線的革新。
如果蘋果真的在下一代 AirPods Pro 上大動刀子,割掉耳機柄設計,的確能賦予新產品極強的辨識度。但我們更關心的是,這一變化會對使用者體驗帶來哪些影響。
耳機柄為何而生?
在有線時代,耳機柄一直是耳機,尤其是平頭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設計師為什麼要在耳機上,加裝這麼一個小柄呢?其實是有著多方面的考慮。
首先它起到的作用,就是加固耳機線與腔體的連接,讓線材不易在耳塞頭部磨損或扯壞。一般來說,柄處的線材在日常使用中,受力比較複雜多樣。
戴過有線耳機的大家應該有過類似的經歷:耳機線被自己的手、衣扣、門把手等物體扯到,耳塞便從耳朵裡脫落下來。在這個過程中,線材與腔體連接處的受力是比較集中的。耳柄的存在可以抵擋一部分衝擊,延長耳機的使用壽命。
即便後來一些有線入耳式耳塞,削弱了耳柄的存在感,但無一例外都會在腔體與線材連接處加固。
另外,耳機柄的存在,也方便了使用者佩戴和摘取。
佩戴時,透過耳柄上的「L」、「R」,便能輕鬆分辨出左右耳,旋轉耳柄也可以調整耳機佩戴的牢固度。摘取時,用手捏住耳柄取下耳機,總比直接將腔體從耳廓中摳下來要簡單和優雅。
對於廠商來說,耳機柄也是露出品牌標識的絕佳位置。多數廠商會選擇將 logo 刻在耳柄處,而非腔體上。
無線耳機的耳機柄裡,都裝著什麼?
進入無線時代後,雖然廠商不再需要用耳機柄來加固線材的連接。但耳機柄易佩戴、摘取等特點,還是讓不少廠商保留了這一設計。
更為重要的是,無線耳機的內部空間可謂「寸土寸金」。而耳機柄,可以為設計師提供更充裕的操作空間。
我們先來看看主流「桿式耳機」,耳機柄裡都裝了哪些器件。
首先是 AirPods Pro。根據 iFixit 的拆解圖來看,耳機柄內並無電池,而是藏著多個功能器件。兩個紅色方框圈出的是麥克風,綠色方框內則是力度感應器,檢測使用者按壓力度,用於切換降噪模式等。
從另一面看,橙色方框圈出的則是一長條天線。(黃色部分是 H1 晶片,但並不在耳柄內)。底部有充電觸電與 FPC 相連。可以看出,AirPods Pro 的耳機柄的功能包含了拾音、觸控、訊號傳輸以及充電。
接下來再看看 AirPods 第二代。它的耳柄設計就和 AirPods Pro 不同了,外形更長一些。從 iFixit 的拆解來看,它的耳機柄內塞著一塊圓柱形的電池,除此之外並無其他功能器件。當然,充電依舊是透過底部的金屬觸片完成。
我們在「我愛音頻網」上發現了其對 OPPO 明星產品 Enco X 降噪耳機的拆解報告。從拆解圖來看,Enco X 的耳機柄內有一塊電路板,此外還有一條藍牙天線、拾音網、充電觸點等等。
細看電路板,可以發現兩個麥克風佔據了比較大的位置。由此可見 Enco X 的耳機柄,主要功能是拾音、訊號傳輸、充電。
「我愛音頻網」也對華為 FreeBuds Pro 降噪耳機進行了拆解。FreeBuds Pro 的耳機柄採用了方形設計,內置的功能器件要更複雜一些。
拆解圖顯示,耳機柄內有兩塊主板相連,包含前饋、後饋、通話三顆麥克風,藍牙天線,主控晶片,儲存器晶片、音訊 DSP 晶片等等。在耳機柄的側面還有一條壓力感應器,用於感應手勢操控。在耳機柄的底部還有金屬觸點,用於接觸充電。
總結以上幾款「桿式耳機」的拆解,可以看出耳機柄空間的使用率是非常高的。而降噪耳機一般會將紐扣電池放進腔體,耳機柄用於拾音、訊號傳輸、智慧觸控、充電等等。
無柄的 AirPods Pro,會變成什麼樣?
從技術上說,AirPods Pro 要想取消耳機柄的設計,並不是一件難事,但要花費的功夫卻很多。
首先,若取消耳機柄,那麼充電觸點就需要重新設計,充電盒的形狀、耳機的擺放方式也需要重新構思。
變更充電盒的設計,還需要考慮如何方便使用者取出耳機。目前市面上的主流方案是讓「無柄式耳機」躺平在充電盒內,方便使用者捏取出來。
如此來看,文章開頭那張渲染圖中的耳機倉,必然不是最終形態。
另外,取消耳機柄後,耳機腔體的體積肯定會增大。目前 AirPods Pro 耳機腔體內已經被揚聲器單元、電池、H1 晶片等器件佔滿。若將耳機柄中的麥克風、力度感應器、天線、充電觸點等器件,移至耳機腔體內,目前的 AirPods Pro 頭腔大小無法滿足。
而腔體增大,帶來的麻煩有很多。尤其是佩戴的穩固性與舒適性,需要被優先解決。
我們可以看到,三星的 Galaxy Buds 的腔體幾乎都是異形的,比如 Galaxy Buds Live 採用了「腎形」設計,以貼合耳廓,實現更好的佩戴效果。
再如 Bose 的降噪耳塞,採用了橢圓形的外觀設計,同時配合鯊魚鰭矽膠耳塞,才能保證耳塞不易從耳廓中脫落。
從渲染圖來看,沒有耳機柄的 AirPods Pro,既沒有鯊魚鰭耳帽,也沒有異形設計,這在佩戴的舒適度與牢固度上,應該很難達標。如果蘋果取消耳機柄,大機率會重新設計腔體的形態。
顏值加分,體驗減分?
因我們還未見到取消耳機柄的 AirPods Pro,關於它的體驗還只能靠猜測。
按照市面上的無柄式耳塞的體驗來看,沒有耳機柄的 AirPods Pro,無疑面臨諸多挑戰。
最大的難題,應該是佩戴的舒適性與牢固性。耳機的腔體增大、變重後,對耳朵的負擔也加重了許多。
戴過封閉式耳塞的朋友應該深有體會:戴久了耳道會隱隱脹痛,有時還會發癢、出油。取消耳機柄的設計後,耳機的耳套更需要緊緊地塞進耳道里,才可能保持佩戴牢固。而塞得越緊,這種不適的感覺就越容易出現。
原先耳機柄的重量,轉移到腔體上之後,機身的大部分重量也將由耳道承擔。我在體驗各種豆形耳塞的過程中,比如 Bose 和索尼的降噪豆,會明顯感覺到它們比 AirPods Pro、OPPO Enco X 等柄式耳塞的存在感更強,耳朵也稍累一些。
其次,取消耳機柄,也將對收音效果產生不利的影響。
一隻 AirPods Pro 有三顆麥克風,兩顆分別用於偵測耳機內部、外部的雜訊訊號,一顆用於拾取語音等訊號。這顆主要用於拾取人聲的麥克風,就位於耳機柄的低端,指向佩戴者的嘴唇。
如果將這顆麥克風放置在腔體內,拾音的指向性要面臨更嚴峻的挑戰。本身無線降噪耳機的通話品質就不盡如人意,取消耳機柄難免會影響到拾音效果。
另外,現在無線耳機標配的手勢操控功能,從耳機柄處移至腔體處之後,在單擊、雙擊等擊打操作下,會聽到「咚咚咚」的響聲,影響操控體驗。
當然,上述提到的這些弊端,是在目前的「豆形」耳機上進行總結的。在目前的電池瓶頸下,取消耳機柄,將無線降噪耳機做得既輕巧又舒適,並非易事。
無柄的 AirPods Pro,正在路上
儘管取消耳機柄,看起來有不小的風險。但不可否認,無柄式耳機看起來更具科技感,整合度和一體性更強。
這種無線化、一體化的設計理念,恰巧是蘋果近年來所追求的,也是高階耳塞的趨勢。
其實不止是耳機,放眼整個消費電子領域,也呈現出無線化與一體化的大趨勢。
螢幕壓感、螢幕發聲技術、無線充電等領域的進步,讓手機一體化的程度進一步提升,甚至朝著無孔化的方向發展。魅族 Zero、小米四曲面瀑布螢幕概念機,便是無孔化方向的探索者。
WiFi 技術的提升,讓筆電不必插著網線使用。藍牙技術的進步,讓滑鼠線、鍵盤線不再凌亂於桌面。CNC 一體成型工藝,讓筆電渾然一體,精緻感倍增。
我們能否看到取消耳機柄,一體化更強的 AirPods Pro,暫時還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蘋果正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 本文授權轉載自:ifanr(愛范兒)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