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現在的AMD還無法挑戰NVIDIA

不,現在的AMD還無法挑戰NVIDIA

ADVERTISEMENT

據外媒報導,Advanced Micro Devices公司新推出的 Radeon 6000系列顯示卡似乎並沒有傷害到競爭對手 NVIDIA。迄今為止,NVIDIA 的股票表現都超過了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和 AMD。實際上,在撰寫本文時,NVIDIA 的股票上漲了6%,而 AMD 的股票下跌了19%以上。

這家 GPU 巨人透過在研發(R&D)上的支出遠遠超過 AMD,進而繼續保持其在圖形處理方面的領先地位。透過統計,NVIDIA 在其歷史上已花費超過240億美元用於研發。但是更多的財務資源並不能說明一切。

NVIDIA的研發預算是AMD的兩倍多

去年,AMD 在研發方面的支出為19.8億美元,在過去兩年中成長了38%。但是,NVIDIA 花費了39.2億美元,在過去兩年中成長了65%。 

儘管如此,AMD 的新型遊戲晶片仍可與 NVIDIA 的 RTX 30系列相提並論,特別是在每瓦性能方面。但是,使用者基準測試仍然顯示,NVIDIA 的 RTX 30系列 GPU 在原始性能(不包括功耗)方面擊敗了 AMD 的 Radeon 晶片。 

11月,AMD 推出了基於RDNA 2晶片架構的新遊戲卡,該公司副總裁 Scott Herkelman 在一份聲明中說,Radeon 6000系列是 AMD 有史以來最快的圖形卡,代表了「多年來致力於將最好的 AMD Radeon 顯示卡引入遊戲市場的研發」。 

AMD 的電腦和圖形部門(包括桌上型電腦遊戲產品的銷售)在2021財年第一季度( Radeon 6000系列的第一個完整季度業績)收入同比成長46%。

NVIDIA 不會在5月26日之前公布其第一季度財報,但它在9月份發布的Ampere RTX 30系列開始了一個更快的開始,因為該公司在第四財年宣布其遊戲部門的收入成長了67%。 

最新報告顯示,NVIDIA 在第四季度將其在外接板市場中的市場佔有率提高至83%,而 AMD 則下降了6個百分點,至17%。

在過去的十年中,NVIDIA 在研發方面的支出超過了 AMD,而且這種差距在過去幾年中繼續擴大。儘管如此,AMD 仍然承認 NVIDIA 的競爭優勢不僅僅在於財務資源。

不,現在的AMD還無法挑戰NVIDIA

220萬開發人員使用NVIDIA的CUDA軟體

AMD 在x86處理器上的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二。Intel是其 CPU 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AMD 在近幾年一直在這一市場中搶得不少的占有率。 

AMD 在數據中心中提供 GPU 方面也落後於 NVIDIA。去年,NVIDIA 從數據中心晶片的銷售中獲得了67億美元的收入,約佔 AMD 整個業務的三分之二。數據中心細分市場有望超越遊戲,最終成為 NVIDIA 最大的細分市場。

AMD 在其年度報告中揭示了 NVIDIA 在該市場中的主要優勢:「在資料中心,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是 NVIDIA ,因為其專有 CUDA 軟體平台的採用確立了其在高性能運算和機器學習領域的市場佔有率。」 

NVIDIA 於2006年推出 CUDA,恰逢 NVIDIA 開始在市場佔有率上領先於 AMD 的時期。CUDA 為 NVIDIA 將 GPU 技術應用到對高性能運算的不斷成長的需求敞開了大門,包括自動駕駛汽車和其他與AI相關的應用程式。

NVIDIA 在全球擁有超過220萬使用 CUDA 的開發人員的龐大網路。由於 NVIDIA 已經擁有使用其軟體和硬體的廣泛的專業客戶群,因此在推出新的晶片產品時為 NVIDIA 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在遊戲方面,NVIDIA 聲稱已安裝1.4億個GeForce遊戲 GPU。

NVIDIA正在持續推進

NVIDIA 與全球開發人員和遊戲玩家之間的密切關係可以解釋為什麼 NVIDIA 繼續 在 GPU 市場上領先於 AMD。

後者表示:「圖形處理器的日益複雜性以及相關的研發成本,代表了進入該市場的巨大且日益成長的障礙。」 憑藉不斷擴大的研發支出領先優勢,就目前而言,這對 NVIDIA 的優勢遠勝於 AMD 的優勢。

NVIDIA 繼續為未來而投資。它最近宣布了其首個數據中心 CPU(Grace),計畫於2023年上市。它現在還提供一種加密貨幣挖掘處理器(CMP),以利用對替代貨幣不斷成長的需求。 

適應新市場趨勢和推出新產品的能力反映了 NVIDIA 強大的財務實力以及為何它應持續成長。

  • 本文授權轉載自:36kr
36Kr
作者

36氪(36Kr.com)累計發表超過10.8萬條包含圖文、音訊、影片在內的優質內容。氪原創內容體系涵蓋新創公司、大公司、投資機構、地方產業與二級市場等內容模組,設置有快訊、深度商業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