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03 08:57

固態硬碟3倍快、價格持續降,你買了沒?

ADVERTISEMENT

 的好人人知道,除了資料傳輸速度比傳統硬碟快數倍,作業系統開機和軟體啟動,也有節省一半等待時間的效果。因此玩家擁有1或多顆固態硬碟,是再合理不過的事情,標榜極致效能的桌機、輕薄高效能的筆電,也都爭相採用。那你「固態硬碟」了嗎?無論是新手老手都來投票,和大家分享高速使用體驗吧!

固態硬碟快3倍,不買嗎!

固態硬碟資料傳輸速度爆快,動輒比傳統硬碟快2~4倍,作業系統開機啟動也能節省一半等待時間,用起來就是爽快。它也比較不怕熱而且又省電(有限條件下,例如240GB以內容量之類),對筆電來說猶如救世主般,不用在5400RPM與7200RPM機種間猶豫不決,擔心選了7200RPM雖然快一點,但是發熱量與耗電量會相對提高。

特別是純電子結構的它不怕震動,配備在筆電之類行動裝置上,有限度搖晃、碰撞並不怎麼會出包(激烈到把筆電弄掛,就非關固態硬碟了......)。其實傳統硬碟也不是玻璃般脆弱,好比iPod Classic使用的1.8吋CE產品,經人體與動物實驗證明,能通過運作中的隨意搖晃考驗。但常見的2.5吋與3.5吋機種,運轉中遭受震動、碰撞、摔落總不是件好事。人品差點,磁頭擊殺碟片的下場,就是刮損碟片形成壞軌,進而流失寶貴資料。


▲傳統硬碟單碟片發展到1TB(左圖),循序存取速度仍然無法和固態硬碟相比(右圖)。

ADVERTISEMENT

延伸閱讀:

ADVERTISEMENT

價差達23倍,出手前得慎選 

不過固態硬碟目前最大的問題之一是成本,即使過去兩年間價格像溜滑梯般滑落,每GB儲存成本仍然偏高。以目前近乎主流的128GB容量產品來說,每GB平均約為39元上下,對比傳統硬碟先前普遍約1.7元的價格水準,單位成本差距將近23倍。簡單比較,同樣3,000元購置儲存裝置的預算,選擇固態硬碟只能得到64GB容量,反觀傳統硬碟可以買到1~2TB不等容量機種。

價格雖然是大問題,但路不轉人轉!購買小容量固態硬碟當系統開機碟,至於資料則是放傳統硬碟內,為普遍常見解決方案。不只桌機DIY市場如此,套裝電腦與筆電廠商,也推行這樣的搭配組合應用方式。像是高階筆電與Ultrabook,配備64~256GB容量固態硬碟,提供最佳效能與還算能應付日常儲存需求的空間。至於其他更多資料儲存需求,會建議使用者購買2.5吋外接硬碟來搭配使用,取兩者價格與性能優點來尋求平衡點。

ADVERTISEMENT


▲固態硬碟持續下殺,128GB已經下探到4千多元,接近2年前64GB容量的價位。

挑選口碑品牌,壽命沒困擾 

除了價格之外,快閃記憶體寫入次數壽命問題,也是多數玩家關注的重點。大致上來說,隨著半導體製程演進,確實有抹寫次數降低的趨勢。像是30nm世代之前製程,經常被提及的MLC架構快閃記憶體,可能高達10000 P/E cycles左右,這也是多數人對MLC壽命的印象。反觀目前普遍採用的20nm世代產品(25nm製程居多),只剩下3000~5000 P/E cycles不等,較刻板印象減少了一半左右。那麼廠商何不採用SLC架構顆粒?成本這檔事你知道的,企業級產品才有福消受。

這基於技術、物理限制的無奈,著實讓玩家倒退嚕。在20nm世代產品進入市場初期,蒐羅採用30nm世代快閃記憶體的機種,一度成為市場風氣。不過話說回頭,除非將這些消費型固態硬碟,使用在超出設計規範的環境之下,是否真的那麼不耐操有待商榷。至少就現實面而言,大家還是一窩蜂買得很開心,就算故障送修檢測出來,能證明是快閃記憶體掛點所引起的,可能也不多就是了。與其擔心太多,選購時挑選售後服務有口碑的品牌,應該會更為實際!

ADVERTISEMENT

你怎麼買固態硬碟?

如果你還在觀望中,Sorry!改天再藉由其他題材讓各位參與投票。對於已經購入固態硬碟的使用者,筆者將投票內容分為使用的電腦類型、容量,以及使用滿意度等3個部分。更多的心得分享,就請留言一同哈啦囉~

ADVERTISEMENT